学术投稿

UPLC-MS法检测止咳平喘制剂中非法添加茶碱、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

张翠英;李振国;徐金铃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止咳平喘药, 茶碱, 醋酸泼尼松, 醋酸地寒米松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测定中药平喘制剂中非法添加茶碱、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8柱分离,以乙腈-甲醇-10 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离子源为ESI源,正、负离子同时检测,对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茶碱、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进行定性检测,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了解析.结果:受试制剂中检测到掺有茶碱、醋酸泼尼松.结论:此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茶碱、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的有效检测方法.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川明参药效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川明参药效活性部位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常压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A),2,6-二甲氧基苯甲酸(B),丁二酸(C),豆甾醇(D),大黄酚(E),8-羟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F),香单酸(G),豆甾醇葡萄糖苷(H).结论:化合物B,C,E,G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胡兰;苏筱琳;邓贇;雨田;张洪彬;张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芪参复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芪参复康胶囊是由我院应用多年的验方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由炙黄芪、白术、天麻、西洋参、阿胶等10余味中药组成,具有扶正固本、定惊安神、益气养血、强身益志、补肾健脑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作者:林昱;李新田;邱财荣;杨来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苁蓉调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苁蓉调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9例,对照组107例.治疗组服用苁蓉凋脂胶囊,对照组服用洛伐他汀,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及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异常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苁蓉调脂胶囊不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而且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适于高脂血症患者服用.

    作者:肖化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夏枯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从夏枯草提取液中分离纯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夏枯草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质,筛选出合适的的树脂对其进行富集纯化.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富集夏枯草总黄酮的优条件为:采用浓度为1.240 mg/mL的夏枯草提取液上柱,调节pH=5.0左右,室温下以流速1.0 BV/h吸附饱和;解吸时先用水淋洗,再用2.0BV 50%(V/V)乙醇解吸,流速1.0 BV/h,收集洗脱液,所得产品中总黄酮含量达到85.72%,收率为66.21%.结论:工艺简单可行,产品中总黄酮纯度和收率较高.

    作者:杜晖;陈晓青;黄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河南蒲公英RP-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河南蒲公英药材的高效液相标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了40个不同蒲公英样品.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盐溶液(pH=3.8),梯度洗脱,记录色谱图80 min,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35℃.结果:标示出9个共有指纹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蒲公英药材的鉴定与评价.

    作者:李喜凤;师绘敏;万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榄香烯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血管生长的影响

    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肿瘤组织中新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肿瘤细胞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bFGF、PDGF等,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o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高效、高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2].

    作者:张志锋;林小燕;黄沂;施烯;王日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肤阴净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肤阴净是我院制剂室取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颁发制剂批准文号的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祛风除湿等功效.经多年临床使用表明,该洗剂对治疗妇女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瘙痒具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肤阴净的制备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余莉玲;黄仕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复方珍珠含片是由珍珠粉、玄明粉、硼砂、甘草、地黄、冰片等中药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咽喉肿痛,声哑失音,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的功能.常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但由于冰片极易升华,在制备及贮存过程中很不稳定,影响药物疗效.

    作者:张玮;龚金红;张学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羌活挥发油对大黄藤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目的:考察羌活挥发油对大黄藤索的裸鼠体外促透皮作用,筛选中药透皮促进剂.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裸鼠皮为渗透屏障、5%氮酮为对照,观察5%羌活挥发油对大黄藤素促透皮作用.以HPLC法测定大黄藤素的含量,计算其24 h平均累积渗透量与6 h平均透皮速率常数.结果:5 mg/mL大黄藤素加入5%羌活挥发油或5%氮酮后24 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 947.13、3 683.61 μg/cm2;6 h平均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170.93、220.21 μg/cm2·h;增渗倍数分别为698.889 5,900.408 1.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5%羌活挥发油对大黄藤素有较强的促透皮作用,但其效果略弱于5%氮酮.

    作者:马云淑;程欣;阎红;张晓雷;李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PLC测定藏成药仁青常觉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仁青常觉是<中国药典>1995版、2000版、2005版收载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由于其处方组成复杂、药味众多(有145种药材),给定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所以药典中只有鉴别项而无含量测定项,文献资料也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此次笔者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该产品中蛇床子素含量,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专属性好,可以更好的控制该药品的内在质量.

    作者:袁发荣;杜连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紫珠属植物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紫珠属Callicarpa L.植物来源于马鞭草科,世界上该属植物有190余种,我国现有46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1].

    作者:颜冬兰;刘珊珊;宁云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半边旗抗肿瘤有效成分5F的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探索D101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半边旗中抗肿瘤有效成分贝壳杉烷类二萜5F的工艺.方法:以HPLC为检测手段,以5F在浸膏中的含量为指标,比较甲醇和氯仿提取5F的专属性;以HPLC和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5F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半边旗药粉采用氯仿提取,制成含乙醇20%的药液上柱后,先用2BV30%的乙醇除去极性杂质,再用4BV60%的乙醇洗脱,得到质量分数为32.25%的5F.结论:建立了一种5F的纯化工艺,并达到要求的标准.

    作者:龚先玲;陈志红;吕应年;邓亦峰;George G·CHEN;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活动性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3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对比观察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论:短程化疗伍用地芪增免丸可显著改善活动性肺结核的疗效及细胞免疫状况.

    作者:丁毅;乔立新;卢乙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形式[1],拆方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把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中药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甚或寻找有效成分[2].进行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可以为提高中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仅就近年来对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丽静;贾晓斌;陈彦;封亮;宋师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通便灵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通便灵胶囊原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1997年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对该品种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卫生部药典委员会(98)卫典业字第022号文件颁发了同意修订质量标准的函件.修订标准增加了番泻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同时也增加了番泻叶的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作者:朱颖虹;任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冠心苏合丸原方及改进方对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苏合丸中土木香代替青木香后药物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影响,阐明冠心苏合丸系列方抗氧化自由基损伤作用机制上的异同.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心肌细胞与含药血清共培养,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QG)、含土木香的冠心苏合丸(TG)以及不含木香的冠心苏合丸药后30~90 min的含药血清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培养上清中CK、LDH活性以及MDA含量,增强细胞SOD活性;含土木香及不含木香的两种改进冠心苏合丸方在个别指标上的作用优于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原方.结论:冠心苏合丸组方对心肌细胞氧化自由基损伤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作用机制相似;原方中青木香被土木香替换或者去掉青木香,不影响其抗氧化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贻奎;张金艳;李连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健胃愈疡颗粒对大鼠胃黏膜癌变DNA含量、TNF-α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胃愈疡颗粒加维甲酸对大鼠胃黏膜癌变DNA含量、TNF-A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酒精及10%NaCl混合液建立大鼠胃癌模型,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维甲酸治疗组和健胃愈疡颗粒加维甲酸治疗组,分别采用Feulgen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及TUNEL法检测大鼠胃黏膜DNA含量、TNF-α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健胃愈疡颗粒加维甲酸治疗组癌变发生率低于模型组和维甲酸治疗组.TNF-α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受抑制和胃黏膜癌变的发生,旱递增趋势,并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加维甲酸抗癌,下调TNF-α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是其莺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国栋;黄媛华;黄道富;肖美珍;唐丽君;赵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结肠定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大鼠体内分布研究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将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小丸组)和盐酸小檗碱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药(以盐酸小檗碱计,给药剂量为50 mg/kg大鼠体重)后,于规定时间间隔经大鼠股动脉取血,并取出胃、小肠、盲肠、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胃、小肠、盲肠、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中药物浓度,绘制不同时间药物在各生物样品中分布相对百分比直方图,并计算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结果:小丸组给药后,在胃、小肠及其内容物中药物分布始终低于对照组,而盲、结肠及其内容物中的药物分布开始低于对照组,2~6 h后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小丸组在大鼠胃、小肠、盲肠、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的相对靶向释药指数值分别为0.392 4,0.478 6,3.916,4.193,0.162 8,0.619 4,3.843,4.087.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作者:张瑜;侯世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消瘤行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目的:消瘤行(野菊花,半枝莲,穿心莲,败酱草等)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消瘤行组和未使用消瘤行组,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进行对比.同时观察毒副反应.两组均于每周作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完全缓解26例(26%),部分缓解41例(41%),稳定12例(12%),进展5例(5%);总有效率CR+PR67例(67%),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消瘤行对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带瘤生存时间起重要作用.

    作者:毕讯;宋杏丽;张金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丹皮多糖2b对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丹皮多糖2b(PSM2b)对糖尿病性大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浆SOD、MD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糖尿病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PSM2b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ig给药60 d,于给药后15 d、35 d、60 d,检测血糖,末次给药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SOD、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PSM2b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造模大鼠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P<0.01),显著升高造模大鼠的SOD、降低MDA(P<0.01或P<0.05);PSM2b中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1).结论:PSM2b能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较好作用.

    作者:赵根海;沈业寿;卫自;丁诚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