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母婴护理员行业研究现状

王姗;许虹;张晶

关键词:母婴护理员, 月嫂, 行业现状
摘要: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母婴护理员以医疗辅助专业人员的角色参与家庭支持,成为母婴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能否大限度地给予产妇和新生儿全方位的照护和帮助,取决于母婴护理员的服务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资质[1].2014年我国开放“单独二胎”政策,补偿性生育高峰即将到来,全国妇幼健康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加.目前,由于临床路径的推广,产妇产后住院时间相对缩短,而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的服务体系,使得产妇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过渡过程中,产妇、新生儿护理及其健康教育工作出现服务缺口[2].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路径在艾滋病患儿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艾滋病患儿家属中的应用.方法:对30名艾滋病患儿家属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前后家属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儿童的营养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对艾滋病惠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后家属对艾滋病知识、儿童饮食知识知晓率提高,患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艾滋病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艾滋病知识、儿童饮食知识知晓率,改善了患儿营养状况,满足患儿的健康需求,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日波;方跃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盆腔常见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盆腔常见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找出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做到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困扰,减轻不良反应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同步放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作者:徐志翠;晏笑葵;任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护理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护理管理现状,为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对青岛市36家养老机构的77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老年人跌倒认知和护理管理现状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制定,实地考察18家养老机构进行核实.结果:护理管理者对老年人跌倒认知的正确率为11.7%~73.7%;目前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护理管理仍然停留在对跌倒伤害的应对上,其跌倒预防工作几乎尚未有效开展.结论:应在实践中形成一个集评估、预防与干预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切实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司建华;邢翠珍;高美华;吕婵;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身皮肤电子束治疗蕈样霉菌病3例皮肤护理

    目的:探讨全身皮肤电子束治疗(TSEBI)皮肤蕈样霉菌病(MF)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MF患者采用TSEBI,并给予精心的皮肤护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100%,放疗结束后患者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加重,广泛干性脱皮,无破溃及渗出,放疗后3~5个月渐缓解,指(趾)甲放疗后3~6个月脱落,8~12个月后长出新指(趾)甲,随访未复发.结论:使用TSEBI治疗MF患者疗效肯定,配合精心皮肤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刘婷婷;梅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急性期内发病4周时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不但能使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尽早康复,而且能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有助于全面康复.

    作者:张承英;杨蕾;朱华;冷敏;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量化管理对综合性ICU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量化管理对综合性ICU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对30名ICU护理人员实施无量化管理,2014年9月~2015年9月实施量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控指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质控指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量化管理引入综合ICU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的实施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邬敏志;杨维;鲍文博;谭家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34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实施CCM.干预3周后,比较伤口疗效、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愈合5例(14.7%),显效21例(61.8%),有效8例(23.5%);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应用CCM,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少医疗人力成本,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潘霞;谢艳芳;樊婷;刘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系统性压力管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压力管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压力管理方案.入组时及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后SRHMS评分差值、SAQ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P<0.01).结论:临床护理中采取压力管理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较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摆脱烦躁、恐惧情绪的困扰,利于减少焦虑和缓解压力.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制新生儿胃肠引流器的设计与应用

    胃肠引流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市场上胃肠引流装置大多数为负压引流,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很难调节合适的负压数值.根据观察,负压过大易导致患儿出现胃出血、呕吐等不良反应,负压过小容易出现引流不畅,达不到临床治疗效果.对此我们自制了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经两年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BL和LBL结合教学法在眩晕疾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和LBL结合教学法在眩晕疾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采用PBL和LBL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LBL教学法临床教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问卷显示93%的学生认可PBL和LBL结合教学法.结论:PBL和LBL结合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教学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独立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宁;李红;董子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人际关系平衡理论对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医患关系现状,从医惠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关系层面探索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方法:以人际关系平衡理论为指导,采用自制问卷对2所综合性医院的40名医务人员和4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和谐程度下滑,医患间吸引力减小,医患双方在诸多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P<0.01).结论:由医患主体构成的人际关系失衡,医患间信任度下降将加速医患间认知的不一致,故调节医患关系的关键在于增加信任度,强化共同抵抗疾病的目标.

    作者:袁滢子;罗彩凤;吕妃;林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分,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存在焦虑情绪41例,轻度焦虑37例、中度焦虑3例、重度焦虑1例;存在抑郁情绪38例,轻度抑郁35例、中度抑郁3例、重度抑郁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SAS、SDS评分与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来源、透析龄、主要陪护人员、希望水平有关(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对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或低者、低收入人群、自费者、透析龄<1年者、非配偶或子女陪护者、希望水平较高MHD患者重点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孙娅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发生的64起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观察整改后控制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性.结果:应用RCA后护理不良事件共计11起,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CA能有效降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杜娟;游励红;山广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0~1岁儿童家长婴儿抚触知信行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儿童家长对婴儿抚触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和行为水平现状,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制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新乡市红旗区某三处预防保健接种点的0~1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婴儿抚触在社区的开展率有所提高,但实施状况不佳,家长对于抚触知识的认知以及操作规范行为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婴儿抚触的知识水平、态度及规范操作行为,从而促进社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胜华;闫泽雨;薛松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BL模式在护理专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模式在护理专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名医院护理专科见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比较两组见习满意情况及见习成绩.结果: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加强师生交流、加强护患沟通等指标上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能力测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模式应用在护理专科见习生带教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本科护生实习前后专业认可度调查

    目的:分析本科护生实习前后的专业认可度,探讨提高专业认可度的措施.方法:对某高校2010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评价实习前1个月和实习后1个月的专业认可度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可度处于中等水平,实习后专业认可度得分(15.51±3.82)分低于实习前得分(18.67±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可度处于中等水平,实习后专业认可度降低.建议学校应将职业教育贯穿始终,使本科护生有合理的职业期望,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医院应适当改善用人机制.

    作者:臧瑜;胡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及应对策略

    护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服务的对象是由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多层面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的人[1].因而护理工作,不仅用精湛的专业技术解决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而且要具备人文关怀的能力,解决患者心理、精神层面的问题.作为医护人员,平时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不重视、不敏感、不作为,常常导致工作中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患者入院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疾病的困扰,会在心理上产生或多或少的压力[2].

    作者:韩俊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一般工娱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体重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控制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敏敏;荣远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放松训练护理疗法在广泛性焦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护理疗法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G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行放松训练护理疗法.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测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及精神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A及CG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AD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辅助放松训练护理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障碍及精神障碍的改善效果.

    作者:李沙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工作量为基础评价和优化护士配备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护理人员配备的方法.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将护理工作量化,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各护理单元人员配备,并通过线性规划法得出应配备人数.结果:各单元护理人员配备不均衡,计算得出的护士配备较为公平合理.结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可为护理管理者借鉴使用.

    作者:秦阳;吕胜南;张婷婷;郝圆圆;唐丽娟;束余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