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张彤;陶建生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该病便以迅猛发展之势遍布全球,世界各国的医药工作者20多年里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寻找着攻克该病的方法,中医也不例外.由于艾滋病在中医药的历史文献里没有记载,中医药工作者就用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研究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并进行辨证论治,整体施治,取得了一定进展.中药复方在缓解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已经显示出较为积极的疗效,并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对抗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提高免疫,降低病毒载量有一定作用,现就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回顾如下.
作者:田圣志;黄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五味风湿胶囊由蒙医验方合如乎-5汤剂型改进而成.由苦参、栀子、诃子等药味组成.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1].蒙医临床上合如乎-5汤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肢体僵直和各种皮肤病[2,3].为了克服其味苦难服等不足,对其进行了剂型改进研究.现报道其质量标准研究结果.
作者:王秀兰;武晓兰;吴龙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PS诱导肝损伤在不同时间变化,血清ALT、AST、ALP水平与组织内TNF-a、CDl4、iNOS、eNOS阳性表达的关系及五灵胶囊的作用.方法:小鼠尾iv LPS 3.5mg/kg,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ALT、AST、ALP和肝组织内MDA含量、NOS活性,免疫组化显示肝组织内TNF-a、CDl4、iNOS、eNOS的变化.结果:小鼠iv注射LPS后3 h,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至12 h,24h下降,仍显著高于正常值;3 h肝内MDA含量与正常组一致,6 h显著升高,12 h、24h逐渐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组;甘油三酯(TRIG)水平在3 h则急剧上升并持续性升高至24h;3 h TNF-a和CDi4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6 h有所下降,12 h与24又上升接近3 h水平;3 hiNOS、eNOS升高于正常值3倍,6 h和12 h下降,24h上升数倍明显高于正常组;五灵胶囊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所致高ALT、AST酶活性和MDA含量,但对高ALP和TRIG水平无作用,抑制TNF-a、CD14、iN-OS、eNOS在肝组织内阳性表达.结论:反映肝损伤ALT、AST、ALP酶水平变化是与肝组织内TNF-a、CDl4、iNOS、eNOS阳性表达的变化一致,细胞因子参与了肝损伤历程,五灵胶囊对LPS诱导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因子过量生成有关.
作者:王胜春;赵慧萍;张英志;刘明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咽干灵袋泡茶为我院临床应用多年的验方,具有清咽利喉、消肿、滋阴生津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宿连玲;周爱生;卢立新;肖少华;王军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清肝消痤颗粒系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经验方,疗效确切.该方由栀子、甘草等6味药组成,具有清肝利湿,化痰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肝脏湿热所致痤疮.本方水提液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严重影响颗粒剂的口感、剂量和稳定性,因此需对复方水提液进行精制.本研究对高速离心、无机陶瓷膜微滤、醇沉、壳聚糖澄清等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1,2],旨在确定清肝消痤颗粒复方水提液的佳精制工艺.
作者:鞠建明;钱大玮;朱玲英;潘晓荣;刘汉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消瘀丸是我院药剂科和内科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我们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多年来我们对于临床上出现的黄褐斑等女子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发现,其使用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发生.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鱼腥草药材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以保证药材质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结果:甲基正壬酮在0.036 1~0.084 2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1.4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鱼腥草药材中甲基正壬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阮桂平;贾薇;曾元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考察ZrO2陶瓷微滤膜微滤技术对小儿健脾平肝颗粒剂水提液中的澄清效果.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小儿健脾平肝颗粒剂水提液中芍药苷的含量,并与传统的醇沉法作对比.结果:ZrO2陶瓷微滤膜微滤法处理的水提液澄清除杂效果与醇沉技术基本相近,但微滤液有效成分含量、总量、转移率、提高率等各相指标却优于醇沉技术.结论:ZrO2陶瓷微滤膜微滤技术有望成为澄清中药水提液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姜淑;马银海;古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凉,滋养强壮等功效[1],现已证明,苦瓜具有抗菌、降血糖、免疫调节、抗生育,抗肿瘤等药理作用[2].本文以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模型大鼠,研究苦瓜醇提物对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楚生辉;刘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麻黄汤(麻黄、甘草、桂枝和苦杏仁)配方颗粒剂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与传统汤剂进行比较,为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磷酸调pH=3)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确定了26个共有峰,得到了以甘草次酸为参照的相对峰面积值.结论:两者主要指标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别不大,麻黄汤配方颗粒剂有其合理性.
作者:王丽莉;刘晓秋;陈发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进行了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RP-HPLC测定了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的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浓度.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与蟾酥水溶液的Cmax、AUCextra、MRT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能显著地延长蟾酥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体内滞留时间,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成为改善水难溶性药物体内释放的新型制剂.
作者:杨勇;奉建芳;芦洁;罗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腺点金丝桃挥发油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本文用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腺点金丝桃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对其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了4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1,其中39种为首次报道.结论:萃取物中主要含:β-萜品烯反3.7-二甲基1.3.6-辛三烯-、顺3.7-二甲基1.3.6-辛三烯、δ-杜松萜烯、γ-杜松贴烯、长叶薄荷酮.
作者:熊元君;伊力亚斯·卡斯木;解成喜;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绝经期后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以冠心病(CHD)为常见.因此,对于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雷氏丹参片是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中成药,主要活性成分是丹参酮.研究证实丹参酮具有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雷氏丹参片对绝经后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于首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椿乳凝胶是由椿皮、苦参等5味中药组成阴道用凝胶新制剂,功能清热燥湿,祛瘀生肌.用于湿热瘀阻带下量多,色黄或白,或呈脓性;腰腹坠胀或小便淋漓涩痛;或阴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或腻,脉玄或滑及宫颈炎有上述诸症者.
作者:张杰;左之文;向大雄;方平飞;罗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一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律不断加快,该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Cristinan[1]观察到偏头痛期间,下丘脑室旁核、脑干蓝斑、臂旁核等处c-fos表达明显增强.而萸冰制剂具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为研究其对偏头痛的作用,我们复制了偏头痛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对萸冰制剂治疗实验性偏头痛的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
作者:逯振宇;邱德文;许建阳;蔺兴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等)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肠道高敏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匹维溴铵)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按10 mL/kg灌胃,西药组以匹维溴铵按10 mL(15 mg)/kg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以痛泻要方药液按10 mL(15 g)/kg和10 mL(30 g)/kg灌胃,均连续给药30 d,每天二次.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赵玉斌;李佃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花椒性味辛温,古代文献已有记载花椒上入肺经以散寒止嗽,下达肾经以纳气平喘,用治阳虚喘咳等症[1].文献报道[2]花椒油能抑制磷酸组织胺、氯化乙酰胆碱、慢反应物质(SRS-A)对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与其平喘作用密切相关.笔者在前期研究中也证实花椒有平喘、镇咳祛痰及抗炎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花椒对豚鼠哮喘模型血浆中ET和BALF中NO含量的影响,来进一步探讨花椒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作者:曾晓会;张声鹏;吴清和;黄萍;荣向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防风(Radix ledebouriel-lae)为伞形科(Umbetliferae)植物的干燥根,其主要成分均为挥发油(volatile oil)[1],在中医用药时常相须为用,传统制剂中挥发油损耗较大,放置易变化,影响了制剂质量,利用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包合技术[2,3],将其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对包合条件进行了优选,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疗效.
作者:万宏;王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妇炎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炎净颗粒中的地胆草、氯化两面针碱、阿魏酸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Vp-ODS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25:75:0.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在2.0~20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58%(RSD为0.46%).结论:本法可用于妇炎净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鹏翰;赵典丰;陆来祥;韦庚龙;潘声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脉活络康颗粒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内服颗粒制剂,已取得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院制剂批准文号多年,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该制剂具有散瘀化滞、通行血脉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现将其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田更河;田银璞;许小军;田更存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