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生脉口服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刘燕娟;王亚平;郝建峰

关键词:黄芪生脉口服液, 病毒性心肌炎,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黄芪生脉口服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治疗组128例,给以常规加黄芪生脉口服液治疗;对照组72例,仅给以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功能、心电图ST-T、心律失常、SOD及MDA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心率均减慢,心功能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2)治疗组ST-T变化非常明显,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SOD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4)治疗心律失常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生脉口服液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较好药物,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测定新复方大青叶片中扑热息痛和咖啡因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新复方大青叶片中扑热息痛和咖啡因的含量.方法: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215nm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扑热息痛为99.6%,RSD=0.67(n=5)咖啡因为99.3%,RSD=0.58(n=5).扑热息痛在1.6μg~6.4μg范围内,咖啡因在0.16μg~0.64μg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贾善学;郭宇鹏;史保荣;张军华;赵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金脑金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金脑金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口服液中的天麻、羌活进行鉴别;测定口服液中的pH值和相对密度;用HPLC法测定口服液中天麻素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0.99%(n=6).结果: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结论:本法可用于金脑金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永成;罗大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拮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体外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和体内小鼠心脏毒性两种模型,应用生化方法测定黄芪注射液对其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阿霉素体外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及线粒体肿胀等,黄芪注射液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引起的小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水平增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等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拮抗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为临床应用黄芪注射液作为抗肿瘤辅助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邹文俊;李忌;刘忠荣;王道毅;银福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酒制丹参、大黄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酒制对丹参、大黄活血祛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Adr)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比较丹参、大黄各炮制品对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PT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黄酒与白酒炙丹参及生丹参、酒炖大黄均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作用,使PT、TT、PTT等显著延长;酒炙丹参和酒炖大黄均比其生品作用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酒制丹参、大黄可增强活血祛瘀作用,白酒制较黄酒制好.

    作者:黄政德;蒋孟良;易延逵;曾嵘;黄莺;吴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牛黄上清软胶囊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牛黄上清软胶囊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咽炎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牛黄上清软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对照组口服牛黄上清片,每次2片,每日4次.结果:治疗6日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5例,有效率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946,p>0.05).结论:牛黄上清软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与原剂型牛黄上清片疗效相当,而且安全.

    作者:傅南琳;余晓琪;张恩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鱼腥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

    目的:研究鱼腥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对样品进行1:4稀释,用0.25EU/mL鲎试剂无干扰.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热原检查.

    作者:刘炜;罗清仁;唐美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人参本草史考源

    目的: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吴普本草>及其以前文献所载人参当是桔梗科党参;公元3世纪第1批五加科人参进入中原,此后和桔梗科党参同称作人参而混用于临床;在人参本草史中桔梗科党参始终占主流地位.

    作者:何永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液中的NO、6-keto-PGF1a、TXB2含量变化.结果:软脉胶囊0.81g/kg、2.43g/Kg能升高6-keto-PGF1a、NO含量,有降低TXB2趋势.结论: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升高NO来实现的.

    作者:李伟;田淑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

    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的研究近况,HSCCC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HSCCC技术在中草药分离分析方面尚属起步阶段,随着中药产业的迅猛发展,HSCCC技术在中草药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沈平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芪生脉口服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黄芪生脉口服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治疗组128例,给以常规加黄芪生脉口服液治疗;对照组72例,仅给以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功能、心电图ST-T、心律失常、SOD及MDA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心率均减慢,心功能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2)治疗组ST-T变化非常明显,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SOD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4)治疗心律失常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生脉口服液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较好药物,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燕娟;王亚平;郝建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麝香心脑通治疗冠心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心脑通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疗数.方法:以麝香心脑通片治疗冠心病30例.结果:胸闷、胸痛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93.3%;心电图T波倒置、ST段下降、ST-T波改变有效率分别为71.43%、57.14%、66.67%;服药以后患者血粘度指标中全血高切、全血低切、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P<0.05~0.01),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明显下降(P<0.001).结论:麝香心脑通片具有降粘活血、开窍止痛的作用.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正天丸对血瘀型偏头痛血流动力学及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

    目的:以血流动力学及颅多普勒超声(TCD)为指标,观察正天丸对血瘀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给予正天丸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甲皱壁微循环积分值、TCD,并作前后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甲皱壁微循环积分值、TC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天丸能显著降低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改善甲皱壁循环异常与TCD的变化.

    作者:王小娟;郭建生;汪艳娟;喻嵘;陈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溶出度的测定

    目的:以丹皮酚为溶出指标,对2个厂家生产的3批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进行溶出度的测定,以考察其质量,探讨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蓝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厂家的产品,溶出参数(T50、Td、m)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溶出参数(T50、T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必要对六味地黄丸进行溶出度检查,以控制其质量.

    作者:程荷珍;王桂红;王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4种心血管中成药与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研究4种常用于心血管的中成药(刺五加、参麦、灯盏花素、葛根素注射液)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将4种药物分别加入到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在23℃下观察6h.结果:在室温条件(23℃)下,6h内,上述4种中成药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中,溶液的外观、pH值、浓度稳定.结论:刺五加、参麦、灯盏花素、葛根素注射液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

    作者:叶平平;王争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精根茎及须根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分析

    从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习称姜形黄精的根茎及其须根中测出18种无机元素,其中K、Fe、Mg、Ba、Cu、Mn、Bi元素含量根茎高于须根,Na、Al、Ca、Ge、P、Zn、Sr元素含量根茎低于须根,两者皆含有As、Hg、Pb、Cd微量元素.同时测得16种氨基酸,其总量根茎为8.92%,须根为9.61%.未检出胱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鸟氨酸.

    作者:王曙东;宋炳生;金亚丽;李遐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枸杞多糖对衰老小鼠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抗衰老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老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两种衰老动物模型,分别连续灌服枸杞多糖2个月和1个月,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老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myc表达量明显高于青年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P<0.001),给药后则可明显得到抑制(P<0.05).结论:抑制原癌基因c-myc表达是枸杞多糖抗衰老分子机理之一.

    作者:陈智松;农志飞;吴志奎;蔡永春;王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尿塞通糖衣片、薄膜衣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目的:通过对不同批号的尿塞通片溶出速率的测定,考察其质量.方法:转篮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累积溶出百分率,提取溶出参数,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薄膜衣片和糖衣片溶出参数(T50)有极显著性差异,45分钟薄膜衣片累积溶出百分率在90%以上,糖衣片仅有49-78%.结论:尿塞通薄膜衣片比糖衣片具有较好的溶出速率,有必要提高尿塞通糖衣片的制剂水平.

    作者:沈坚;胡元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芩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目的:制备黄芩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黄芩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经红外光谱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表明黄芩甙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结论:黄芩甙-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黄芩甙的溶解度,黄芩甙的溶解度由原来的0.112mg/mL增至包合后的2.743mg/mL.

    作者:邵伟;袁敏;王大庆;王春香;米广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对生脉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试验考察.方法:选择一定灵敏度的鲎试剂,在大有效稀释范围内,考察在不同稀释度下该制剂的干扰作用.结果:选用灵敏度为0.5EU/mL的鲎试剂,1:8的稀释度下,该制剂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改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将样品稀释成1:16的浓度,则增强作用可以消除.结论:在1:16的稀释度下,可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从而控制细菌内毒素的限量.

    作者:刘萍;杨芳寅;胡汉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连解毒汤浸提工艺及剂型研究进展

    从80年代以来,医药科技工作者通过对黄连解毒汤全方、拆方、乃至方中各组分药物有效成分的一系列深入研究,揭示了黄连解毒汤的多种药理作用,其临床应用领域也得以大大拓展,同时也推动了其制剂工艺的研究改进.作者就近年来有关黄连解毒汤浸提工艺的研究及制剂的改进作一综述.

    作者:方素萍;邱金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