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亚宁;王志勇;马菊妹;胡娇娣;张圣姣
阴囊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疾病高度水肿的合并症。严重阴囊水肿时局部皮肤菲薄、弹性差,加之尿液浸渍及患儿合作性差,很容易发生皮肤破损、感染等,加重病情,增加护理难度。传统的阴囊托多使用折叠的毛巾或小软枕。近年来,我科采用橡胶手套制成水枕阴囊托,预防肾病综合征患儿阴囊破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红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创新性培训模式在围产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教育模式改进前的20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教育模式改进后的200名孕妇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由孕妇学校按通用固定课程教学,以大班课的形式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由老师进行讲课,听课对象仅为孕妇;实验组在孕妇学校原有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进,设立孕妇学校健康生育论坛,增加授课内容,以专题讲座、家庭访谈、示范互动实践、一对一的现场咨询指导为主,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孕妇体重管理手册进行孕期体重自我管理。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听课对象由原来单一孕妇为主增加到孕妇家庭成员,听课人数明显增加,满意度由原来的90.01%提高到98.88%,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明显优于改进前( P<0.01)。结论:孕妇学校培训模式的改进提高了孕妇自我保健能力和孕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深受孕妇及家属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作者:吕俊菊;袁静;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FTS)对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手术方式,将80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干预组对钬激光输尿管镜碎石术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适合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模式,能缓解手术应激,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曹娟;李喆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HIV阳性孕产妇围产期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临床原始数据统计及追踪回访模式,对曾在我院就诊、分娩的18例HIV阳性孕产妇产前检查、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分娩方式选择、新生儿喂养方式、婴儿感染率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HIV阳性孕产妇孕期保健护理过程中早孕建卡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够现象客观存在,HIV阳性孕产妇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保障母婴身心健康关键是提高HIV阳性孕产妇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政府相关政策的了解、通过专科医护人员培训及HIV孕产妇围产期护理管理模式的形成,切实提高HIV阳性孕产妇孕期系统管理率,保证各种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钟际香;孙敏;周金萍;周悦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在CCU呼吸机管理及降低机械通气意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QCC为载体管理气管插管患儿,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整改。结果:呼吸机交接时间及意外拔管发生日次率均有所下降,达到设定目标。结论:运用QCC模式管理气管插管患儿更加安全高效,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护理治疗效果,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护理管理质量得到了提升,增加了队伍凝聚力,值得儿科推广应用。
作者:李希红;侯延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循证护理干预。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态及围产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儿结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低年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运用能力。
作者:黄姜霞;王玮;朱伟君;姚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情况。结果:两组静脉输液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宗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上报的19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相应对策。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护士自身因素、管理者原因、处理及执行医嘱错误和实习带教不规范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意识,实施奖励并无惩罚上报制度,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避医疗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学会;张丽;苏茂玲;孙妮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T型乳胶引流管( T管)在小儿肾盂成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行肾盂成型手术的14例患儿采用T管作为肾造瘘管,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导管脱落,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情况发生,术后1个月通过T管顺利取出双J管,术后3、6、12个月复诊,患儿术侧肾脏积水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无加重趋向。结论:将T管作为肾造瘘管便于术后有效妥善固定,且便于取出双J管,安全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白桦林;邹艳;许昭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筛查与护理干预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妊娠糖尿病筛查检出的194例GDM患者作为干预组,将来我院待产时确诊的54例GD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产前1个月连续复查,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筛查与护理干预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液中胃蛋白酶原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空腹血以及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血清和组织中胃蛋白酶原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胃癌患者中2例(6.7%)肿瘤组织胃蛋白酶原C(PGC)表达阳性, PGC在癌组织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和不同淋巴转移情况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GC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实验测得的胃蛋白酶原在血中的含量与这些特征无关联(P>0.05)。结论:胃癌肿瘤组织中PG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但患者血中胃蛋白酶原的量不能反应癌组织中表达情况。
作者:齐玉娟;王勇强;赵红林;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实施安全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的916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管理措施,并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将2012年1~12月的967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安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及管理因素是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安全干预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邹祝平;林妤洁;张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小组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DLBCL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淋巴瘤病区设立责任医师-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临床路径小组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分层次管理的原则,科学组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对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对工作模式综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路径小组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队伍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发展。
作者:黄胜;许容芳;姚丹;陆勤美;张兰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ICU和普通科室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程度,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和普通科室的300名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ICU护士的同情心疲乏总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科室的护士,其中情感淡漠、热情丧失和能力怀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比普通科室的护士高,建议管理者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
作者:黄晓娇;曲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干预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16例骨科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护理干预可减轻骨科围术期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杨建军;孟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采取中药熏洗和中药坐浴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10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坐浴疗法,研究组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渗出物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方案能有效缓解肛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华群娣;侯爱群;张伟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诊新生儿随机分为头皮静脉组、四肢静脉组、颈外静脉组各30例,头皮静脉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法,四肢静脉组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法,颈外静脉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法,比较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静脉炎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易海莲;陈冬梅;艳林;秦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肠造口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是挽救、延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肠造口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广大护理人员对肠造口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护理重点及核心由对疾病护理转变为对生活质量护理。通过整体、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都达到佳状态。现将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任洁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同时植入乳房硅胶假体的效果及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隆胸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乳晕环形切口逐层打开至水凝胶包膜内,彻底清除乳房内水凝胶注射物,大量生理盐水灌洗囊腔,同期植入硅胶假体。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失血量少,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取出同期植入硅胶假体手术可行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朱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肾上腺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肾上腺囊肿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改善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囊肿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其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对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和提升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米娜;郑慕华;胡文环;吴淑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