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祥
数千年来,祖国医学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用中药复方;也可采用单方验方内服或外用;亦可选用针灸或针药配合综合治疗等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运用便捷灵活.现有的研究表明,单纯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复发.
作者:李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例患者杨某某,女,70岁.初诊:2005-05-30.2005年5月17日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时FBG 6.3 mmol/L,PBG 9.7 mmol/L.经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检验结果无改变.胰岛功能测定空腹:17.4 uIu/L,1小时:133 uIu/L,2小时:207 uIu/L.血糖空腹:116 mg/ml,1小时:251 mg/ml,2小时:243 mg/ml.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及其他不适感.患者面色隐红,口唇紫暗,舌红苔白厚.舌底脉络迂曲,增粗.腹型肥胖,扪及尺肤无汗出,纳佳,寐可,大便每日一次,不干.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柴胡15 g,黄连5 g,黄芩15 g,枳实15 g,清夏10 g,大黄3 g,水蛭3 g,桃仁10 g,丹皮15 g,山楂20 g,生姜三片.
作者:李洪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etmparcais,DGP)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76%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2型亦很多见[1].
作者:刘桠;康健;杜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无副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的肺通气功能、生化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疗效.
作者:赵桂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搏46例,取得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君;汪艳玫;梁雅君;阎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胃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刺内关组、针刺足三里组、针刺内关+足三里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检查中胃镜检查副反应情况,包括疼痛、体动、恶心、呕吐、呃逆、呛咳、口咽分泌物多、嗳气.患者感受情况包括不耐受,明显不适,有些不适,无不适.胃镜检查情况包括幽门开放状态、胃蠕动程度、插镜顺利程度.结果:四组患者疼痛评分: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疼痛评分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三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效果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三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可以减轻胃镜检查的副反应如:体动、疼痛、恶心、呕吐、呃逆、呛咳、口咽分泌物多、嗳气等,能够顺利地完成胃镜检查,减轻胃镜受检者的痛苦.
作者:周俊亮;潘奔前;冯建辉;姚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2002-2005年间,我科以马齿苋为主的纯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药针剂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况.
作者:李娜;郑晓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胆之功用并非仅主消化和决断两种.综合古典医籍,大致有七种:主藏胆汁,助肝疏泄;胆之为将,控制血运;胆气旁通,防御外邪;胆主决断,调和五志;胆主决断,以决谋虑;胆为少阳,心肾之会;通达阴阳,升脏之气等功用.本文对胆用展开论述.
作者:靳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采用单一的某种治疗措施,疗效难以肯定且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笔者从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以自拟盆炎汤为主配合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取得可喜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血管性脑痴呆是以虚损为基础,以脾肾虚为核心,日久渐至五脏的真阴受损.加之感受外邪、七情刺激、饮食劳倦这些因素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的病理产物瘀血、痰湿易聚难散有关.经多年的临床总结可归纳为心阴不足、阴虚阳亢、痰浊阻络,气虚血瘀型.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总的治疗原则.具体的治法是养精填髓,滋阴补肾以治本,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以治标.用益聪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经几年的跟踪观察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孙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将120例湿疹分为湿热互结型、脾虚湿盛型、风盛血燥型、气血两虚型4型进行治疗,结合使用西药(包括外用药).结果:120例中,治愈95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结沦:中西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复发明显减少.
作者:齐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5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彭金军;李玉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对于同一种疾病,中医在治疗时很难用一个药方包治所有病人,中医称为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是临床常见症状,本人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辨证的重要性,故拟本文,以抛砖引玉,为处理类似病例提供思路.
作者: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术后胃瘫病人的作用.方法:将全部胃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循经远端取穴为主,配合耳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为主,配合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治疗9.36±3.73次,对照组平均治疗10.11±4.89次,两组有效率均为100%.两组在治疗次数、效果上无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针灸治疗术后胃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颈椎病是指外感、内伤劳损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变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要应的临床表现,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张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而且又是妇科中的一个难题,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十分痛苦,从精神上、经济上均造成很大的负担,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彭仙;程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笔者用该方异病同治,治疗高血脂、血管性头痛、失眠等病证,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复杂,为气、血、水三者相牵连为患,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与肝硬化腹水的产生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杨志林;杨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较长岁月,是妇女生命的重要转折点,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非常明显的阶段.
作者:王莹;黎烈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