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军;李玉良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1年-2004年四年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的889例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血沉、CRP和类风湿因子等五项指标,按治疗前的数据和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的数据对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月后和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郝惠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加及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地位的提高,以及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但由于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认识不足以及各地护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的化疗药物渗漏的情况也愈来愈多,化疗药物的渗漏常引起静脉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给病人增加很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防治化疗药物的渗漏及渗漏后的处理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应当了解的常识.
作者:王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月经前后诸症是指周期性地出现在经期或行经前后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忧虑、心悸失眠、头痛身痛、头目眩晕、视物昏花、泄泻、头面四肢浮肿,偶见身热、口糜或皮肤红疹瘙痒等.按其不同表现诊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等.在临床上笔者采用周期疗法辨证治疗本病2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金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而且又是妇科中的一个难题,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十分痛苦,从精神上、经济上均造成很大的负担,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彭仙;程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血管性脑痴呆是以虚损为基础,以脾肾虚为核心,日久渐至五脏的真阴受损.加之感受外邪、七情刺激、饮食劳倦这些因素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的病理产物瘀血、痰湿易聚难散有关.经多年的临床总结可归纳为心阴不足、阴虚阳亢、痰浊阻络,气虚血瘀型.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总的治疗原则.具体的治法是养精填髓,滋阴补肾以治本,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以治标.用益聪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经几年的跟踪观察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孙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冬病夏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作者:王树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复杂,为气、血、水三者相牵连为患,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与肝硬化腹水的产生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杨志林;杨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搏46例,取得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君;汪艳玫;梁雅君;阎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注射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对照组66%,(P<0.01).血氧分压比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陶洪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无副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的肺通气功能、生化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疗效.
作者:赵桂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汗疱疹是一种发于掌跖、指(趾)侧、指(趾)间的复发性炎性水疱病.常伴有手足多汗,夏季多见.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志抑郁常为发病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自制的中药散剂加食醋调制而成的汗疱糊,搓擦治疗手掌、指间汗疱疹29例,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李超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推荐临床一种治疗小儿佝偻病、贫血及智力低下的药物.方法:选择佝偻病、贫血及智力低下患者760例,服用太子金口服液,疗程6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70例(75%),好转54例(20%),总有效率95%.结论:太子金口服液对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之小儿佝偻病、贫血、智力低下等疗效显著.
作者:刘安龙;杨冬梅;王金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文总结了常用藤类药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介绍运用藤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对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作者:丁华;王善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施治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学著作,详细阐述六经辨证有机地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不变之理求万变之证,千余年来仍为祖国医学中诊断之规范,治疗之准绳.
作者:朱平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作者: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作者:王圣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采用单一的某种治疗措施,疗效难以肯定且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笔者从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以自拟盆炎汤为主配合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取得可喜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胆之功用并非仅主消化和决断两种.综合古典医籍,大致有七种:主藏胆汁,助肝疏泄;胆之为将,控制血运;胆气旁通,防御外邪;胆主决断,调和五志;胆主决断,以决谋虑;胆为少阳,心肾之会;通达阴阳,升脏之气等功用.本文对胆用展开论述.
作者:靳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