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关键词:青石退热栓/湿热型, 外感发热
摘要: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作者:王圣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明清脾胃湿热证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从120余部明清时期重要的古医籍中收集了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方剂591条,建立方剂和药物数据库,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脾胃湿热方的用药关联规则,总结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各病证的常用药对和药组,从而进一步探讨明清脾胃湿热方的配伍特点和基本结构,为现代脾胃湿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翁晓红;杨雪梅;肖林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对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加及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地位的提高,以及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但由于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认识不足以及各地护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的化疗药物渗漏的情况也愈来愈多,化疗药物的渗漏常引起静脉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给病人增加很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防治化疗药物的渗漏及渗漏后的处理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应当了解的常识.

    作者:王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5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彭金军;李玉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结石37例治疗小结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从1990年9月至1995年3月,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胆结石病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文荣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痿证的辨治体会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一般认为是由五志六淫、房劳食滞等导致五脏内虚、肢体失养而引起,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四种,兹不赘述.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发生变化,痿证的成因也在发生改变,临床中因跌打损伤及年老虚衰而成痿者亦不少见,现补充分述如下:

    作者:陈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从脾论治探要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复杂,为气、血、水三者相牵连为患,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与肝硬化腹水的产生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杨志林;杨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胃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刺内关组、针刺足三里组、针刺内关+足三里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检查中胃镜检查副反应情况,包括疼痛、体动、恶心、呕吐、呃逆、呛咳、口咽分泌物多、嗳气.患者感受情况包括不耐受,明显不适,有些不适,无不适.胃镜检查情况包括幽门开放状态、胃蠕动程度、插镜顺利程度.结果:四组患者疼痛评分: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疼痛评分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三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效果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三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可以减轻胃镜检查的副反应如:体动、疼痛、恶心、呕吐、呃逆、呛咳、口咽分泌物多、嗳气等,能够顺利地完成胃镜检查,减轻胃镜受检者的痛苦.

    作者:周俊亮;潘奔前;冯建辉;姚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从1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谈仝小林教授糖尿病诊疗经验

    1 病例患者杨某某,女,70岁.初诊:2005-05-30.2005年5月17日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时FBG 6.3 mmol/L,PBG 9.7 mmol/L.经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检验结果无改变.胰岛功能测定空腹:17.4 uIu/L,1小时:133 uIu/L,2小时:207 uIu/L.血糖空腹:116 mg/ml,1小时:251 mg/ml,2小时:243 mg/ml.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及其他不适感.患者面色隐红,口唇紫暗,舌红苔白厚.舌底脉络迂曲,增粗.腹型肥胖,扪及尺肤无汗出,纳佳,寐可,大便每日一次,不干.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柴胡15 g,黄连5 g,黄芩15 g,枳实15 g,清夏10 g,大黄3 g,水蛭3 g,桃仁10 g,丹皮15 g,山楂20 g,生姜三片.

    作者:李洪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益肝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较长岁月,是妇女生命的重要转折点,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非常明显的阶段.

    作者:王莹;黎烈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抗肺癌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占多数大城市恶性肿瘤的首位.尽管采用了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仍低于14%[1].中医药无论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还是术后调理,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中药抗肺癌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刘艳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规范中药路漫长

    青蒿素及三氧化二砷的成功研制,是中药由规范化走向创新之路的重大成果,是首创中药现代化的典范.青蒿素的抗疟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30多年,几代人的艰辛劳动,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全球首选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该药为世界公认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疾的佳药物之一.三氧化二砷的抗癌研究亦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同样历时30多年,几代人的顽强拼搏而创新的战胜血癌的法宝.

    作者:庞俊忠;庞永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常用藤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本文总结了常用藤类药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介绍运用藤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顽固性呃逆的穴位注射治疗

    目的:观察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85例各种原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较对照组显效快,疗效好.结论: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刘仲坤;杨玲;金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2002-2005年间,我科以马齿苋为主的纯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作者: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对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作者:丁华;王善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天麻钩藤饮新用

    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笔者用该方异病同治,治疗高血脂、血管性头痛、失眠等病证,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指外感、内伤劳损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变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要应的临床表现,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张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