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顽固性呃逆的穴位注射治疗

刘仲坤;杨玲;金勇

关键词:呃逆/穴位, 注射,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85例各种原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较对照组显效快,疗效好.结论: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运用.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胆结石37例治疗小结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从1990年9月至1995年3月,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胆结石病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文荣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月经前后诸症

    月经前后诸症是指周期性地出现在经期或行经前后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忧虑、心悸失眠、头痛身痛、头目眩晕、视物昏花、泄泻、头面四肢浮肿,偶见身热、口糜或皮肤红疹瘙痒等.按其不同表现诊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等.在临床上笔者采用周期疗法辨证治疗本病2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金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无副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的肺通气功能、生化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疗效.

    作者:赵桂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射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对照组66%,(P<0.01).血氧分压比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陶洪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证用石膏退热体验

    石膏为清热泻火的代表药,中医临证时医者多用于清解气分之热,在外感初期发热时并不常运用.待病邪深邃,表现出肺胃实热证:高烧、口渴、口疮、脉洪大时方用石膏退热,常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不容质疑.查阅《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石膏性味主治的记载和通过学习先师张锡纯运用石膏的经验后,使其运用石膏对表热证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根据临床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不断观察、探索,发现外感病初期发热证,重用生石膏后,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且无留弊.现将此体验小结如下.

    作者:樊改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八珍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本文根据国内近6年来八珍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综述.结果提示:八珍汤可较好治疗内、妇、外等科多种疾病,其纠正贫血、调节免疫、抗变、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郭晓娜;封银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益肝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较长岁月,是妇女生命的重要转折点,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非常明显的阶段.

    作者:王莹;黎烈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明清脾胃湿热证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从120余部明清时期重要的古医籍中收集了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方剂591条,建立方剂和药物数据库,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脾胃湿热方的用药关联规则,总结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各病证的常用药对和药组,从而进一步探讨明清脾胃湿热方的配伍特点和基本结构,为现代脾胃湿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翁晓红;杨雪梅;肖林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施治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学著作,详细阐述六经辨证有机地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不变之理求万变之证,千余年来仍为祖国医学中诊断之规范,治疗之准绳.

    作者:朱平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养阴益气活血泄浊为主延缓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治疗体会

    高血压肾病是老年人慢性肾衰的主要发病原因,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透析者在我国已列居第三位.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因其早期临床仅表现为夜尿多、微量蛋白尿,无浮肿、恶心呕吐、贫血等,易被忽视,往往通过体检等被发现,故不少病人发现时已是衰竭期,甚则尿毒症期.为此倡议早期防治,并认为中西医有机结合,西药降压,间断配合抗凝降纤,中药以养阴益气、活血泄浊为主,能明显延缓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倪秀琴;魏仲南;吴开木;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于实验首日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后,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均灌胃口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8 h后取血检测ALT活性、TNF-α和IL-8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ALT、AST和TNF-α、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并在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叶下珠复方对ConA所致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鲁玉辉;符林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对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作者:丁华;王善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气虚的基础与现代临床研究

    通过对肝气虚的基础论证和现代临床研究探讨,提出肝气虚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罗媛媛;阎曙光;李鸿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经验,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

    作者:夏露;刘忠华;洪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从1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谈仝小林教授糖尿病诊疗经验

    1 病例患者杨某某,女,70岁.初诊:2005-05-30.2005年5月17日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时FBG 6.3 mmol/L,PBG 9.7 mmol/L.经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检验结果无改变.胰岛功能测定空腹:17.4 uIu/L,1小时:133 uIu/L,2小时:207 uIu/L.血糖空腹:116 mg/ml,1小时:251 mg/ml,2小时:243 mg/ml.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及其他不适感.患者面色隐红,口唇紫暗,舌红苔白厚.舌底脉络迂曲,增粗.腹型肥胖,扪及尺肤无汗出,纳佳,寐可,大便每日一次,不干.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柴胡15 g,黄连5 g,黄芩15 g,枳实15 g,清夏10 g,大黄3 g,水蛭3 g,桃仁10 g,丹皮15 g,山楂20 g,生姜三片.

    作者:李洪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治疗慢性荨麻疹中药研究

    数千年来,祖国医学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用中药复方;也可采用单方验方内服或外用;亦可选用针灸或针药配合综合治疗等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运用便捷灵活.现有的研究表明,单纯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复发.

    作者:李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以中药健脾开胃汤(由黄芪、白术、防风、枳实、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砂仁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以西药多酶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7%、96.7%,对照组分别为26.7%、7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0天内食欲改善例数大致相同,但在11-20天期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开胃汤对于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光富;郑建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论胆用七种

    胆之功用并非仅主消化和决断两种.综合古典医籍,大致有七种:主藏胆汁,助肝疏泄;胆之为将,控制血运;胆气旁通,防御外邪;胆主决断,调和五志;胆主决断,以决谋虑;胆为少阳,心肾之会;通达阴阳,升脏之气等功用.本文对胆用展开论述.

    作者:靳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作者: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