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报告

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疗法, 补阳还五汤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作者: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天麻钩藤饮新用

    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笔者用该方异病同治,治疗高血脂、血管性头痛、失眠等病证,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顽固性呃逆的穴位注射治疗

    目的:观察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85例各种原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较对照组显效快,疗效好.结论: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刘仲坤;杨玲;金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

    冬病夏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作者:王树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搏46例临床观察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搏46例,取得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君;汪艳玫;梁雅君;阎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对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作者:丁华;王善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养阴益气活血泄浊为主延缓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治疗体会

    高血压肾病是老年人慢性肾衰的主要发病原因,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透析者在我国已列居第三位.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因其早期临床仅表现为夜尿多、微量蛋白尿,无浮肿、恶心呕吐、贫血等,易被忽视,往往通过体检等被发现,故不少病人发现时已是衰竭期,甚则尿毒症期.为此倡议早期防治,并认为中西医有机结合,西药降压,间断配合抗凝降纤,中药以养阴益气、活血泄浊为主,能明显延缓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倪秀琴;魏仲南;吴开木;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琐谈中西医结合治哮喘

    天气骤变、空气潮湿,易诱发哮喘,患者异常敏感,发作时间并无规律,有的是夏发,有的是冬发,也有的四季常发.其症状就是气急,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呼吸困难且带喘声.喉中咻咻作响,胸喉之间,顽痰淤积梗塞,有的兼有咳嗽.患者面色苍白,甚至发青发紫,眼球突出,冷汗淋漓,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难而言语不续.

    作者:刘辉;汤礼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结石37例治疗小结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从1990年9月至1995年3月,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胆结石病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文荣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诊疗技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诊疗技术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疗效.方法:将24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4型,分别服用综合协定方案,多途径、多方法用药;对照组仅使用普通的西药降压药物.结果:2组降压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6.4%和86.7%及85.7%和50.00%(P<0.05及P<0.01.观察组服药三月随访表明舒张压<15 mmHg、控制率为85.0%.观察组药品未造成钾代谢、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结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法明显提高了血压控制率,平稳而迅速的降低血压,同时对机体的代谢不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马跃龙;赵启勇;靳伟;陈素辉;魏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益肝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较长岁月,是妇女生命的重要转折点,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非常明显的阶段.

    作者:王莹;黎烈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痿证的辨治体会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一般认为是由五志六淫、房劳食滞等导致五脏内虚、肢体失养而引起,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四种,兹不赘述.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发生变化,痿证的成因也在发生改变,临床中因跌打损伤及年老虚衰而成痿者亦不少见,现补充分述如下:

    作者:陈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无副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的肺通气功能、生化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疗效.

    作者:赵桂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明清脾胃湿热证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从120余部明清时期重要的古医籍中收集了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方剂591条,建立方剂和药物数据库,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脾胃湿热方的用药关联规则,总结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各病证的常用药对和药组,从而进一步探讨明清脾胃湿热方的配伍特点和基本结构,为现代脾胃湿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翁晓红;杨雪梅;肖林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汗疱糊剂外用治疗手汗疱疹29例

    汗疱疹是一种发于掌跖、指(趾)侧、指(趾)间的复发性炎性水疱病.常伴有手足多汗,夏季多见.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志抑郁常为发病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自制的中药散剂加食醋调制而成的汗疱糊,搓擦治疗手掌、指间汗疱疹29例,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李超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射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对照组66%,(P<0.01).血氧分压比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陶洪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太子金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目的:推荐临床一种治疗小儿佝偻病、贫血及智力低下的药物.方法:选择佝偻病、贫血及智力低下患者760例,服用太子金口服液,疗程6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70例(75%),好转54例(20%),总有效率95%.结论:太子金口服液对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之小儿佝偻病、贫血、智力低下等疗效显著.

    作者:刘安龙;杨冬梅;王金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1年-2004年四年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的889例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血沉、CRP和类风湿因子等五项指标,按治疗前的数据和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的数据对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月后和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郝惠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以中药健脾开胃汤(由黄芪、白术、防风、枳实、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砂仁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以西药多酶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7%、96.7%,对照组分别为26.7%、7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0天内食欲改善例数大致相同,但在11-20天期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开胃汤对于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光富;郑建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