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琐谈中西医结合治哮喘

刘辉;汤礼共

关键词:哮喘/中西医治疗
摘要:天气骤变、空气潮湿,易诱发哮喘,患者异常敏感,发作时间并无规律,有的是夏发,有的是冬发,也有的四季常发.其症状就是气急,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呼吸困难且带喘声.喉中咻咻作响,胸喉之间,顽痰淤积梗塞,有的兼有咳嗽.患者面色苍白,甚至发青发紫,眼球突出,冷汗淋漓,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难而言语不续.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近况

    中药针剂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况.

    作者:李娜;郑晓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无副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的肺通气功能、生化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疗效.

    作者:赵桂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5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彭金军;李玉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抗肺癌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占多数大城市恶性肿瘤的首位.尽管采用了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仍低于14%[1].中医药无论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还是术后调理,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中药抗肺癌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刘艳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琐谈中西医结合治哮喘

    天气骤变、空气潮湿,易诱发哮喘,患者异常敏感,发作时间并无规律,有的是夏发,有的是冬发,也有的四季常发.其症状就是气急,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呼吸困难且带喘声.喉中咻咻作响,胸喉之间,顽痰淤积梗塞,有的兼有咳嗽.患者面色苍白,甚至发青发紫,眼球突出,冷汗淋漓,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难而言语不续.

    作者:刘辉;汤礼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常用藤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本文总结了常用藤类药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介绍运用藤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养阴益气活血泄浊为主延缓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治疗体会

    高血压肾病是老年人慢性肾衰的主要发病原因,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透析者在我国已列居第三位.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因其早期临床仅表现为夜尿多、微量蛋白尿,无浮肿、恶心呕吐、贫血等,易被忽视,往往通过体检等被发现,故不少病人发现时已是衰竭期,甚则尿毒症期.为此倡议早期防治,并认为中西医有机结合,西药降压,间断配合抗凝降纤,中药以养阴益气、活血泄浊为主,能明显延缓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倪秀琴;魏仲南;吴开木;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搏46例临床观察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搏46例,取得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君;汪艳玫;梁雅君;阎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对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作者:丁华;王善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论胆用七种

    胆之功用并非仅主消化和决断两种.综合古典医籍,大致有七种:主藏胆汁,助肝疏泄;胆之为将,控制血运;胆气旁通,防御外邪;胆主决断,调和五志;胆主决断,以决谋虑;胆为少阳,心肾之会;通达阴阳,升脏之气等功用.本文对胆用展开论述.

    作者:靳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指外感、内伤劳损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变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要应的临床表现,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张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临床体会

    由于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对于同一种疾病,中医在治疗时很难用一个药方包治所有病人,中医称为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是临床常见症状,本人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辨证的重要性,故拟本文,以抛砖引玉,为处理类似病例提供思路.

    作者: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规范中药路漫长

    青蒿素及三氧化二砷的成功研制,是中药由规范化走向创新之路的重大成果,是首创中药现代化的典范.青蒿素的抗疟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30多年,几代人的艰辛劳动,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全球首选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该药为世界公认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疾的佳药物之一.三氧化二砷的抗癌研究亦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同样历时30多年,几代人的顽强拼搏而创新的战胜血癌的法宝.

    作者:庞俊忠;庞永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顽固性呃逆的穴位注射治疗

    目的:观察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85例各种原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较对照组显效快,疗效好.结论: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刘仲坤;杨玲;金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施治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学著作,详细阐述六经辨证有机地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不变之理求万变之证,千余年来仍为祖国医学中诊断之规范,治疗之准绳.

    作者:朱平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治疗慢性荨麻疹中药研究

    数千年来,祖国医学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用中药复方;也可采用单方验方内服或外用;亦可选用针灸或针药配合综合治疗等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运用便捷灵活.现有的研究表明,单纯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复发.

    作者:李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八珍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本文根据国内近6年来八珍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综述.结果提示:八珍汤可较好治疗内、妇、外等科多种疾病,其纠正贫血、调节免疫、抗变、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郭晓娜;封银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盆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采用单一的某种治疗措施,疗效难以肯定且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笔者从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以自拟盆炎汤为主配合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取得可喜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作者: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