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常用藤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王玲

关键词:藤类药/类风湿关节炎
摘要:本文总结了常用藤类药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介绍运用藤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作者:王圣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于实验首日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后,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均灌胃口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8 h后取血检测ALT活性、TNF-α和IL-8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ALT、AST和TNF-α、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并在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叶下珠复方对ConA所致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鲁玉辉;符林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作者:郭佐;张云洲;张翼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痿证的辨治体会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一般认为是由五志六淫、房劳食滞等导致五脏内虚、肢体失养而引起,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四种,兹不赘述.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发生变化,痿证的成因也在发生改变,临床中因跌打损伤及年老虚衰而成痿者亦不少见,现补充分述如下:

    作者:陈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天麻钩藤饮新用

    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笔者用该方异病同治,治疗高血脂、血管性头痛、失眠等病证,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施治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学著作,详细阐述六经辨证有机地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不变之理求万变之证,千余年来仍为祖国医学中诊断之规范,治疗之准绳.

    作者:朱平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气虚的基础与现代临床研究

    通过对肝气虚的基础论证和现代临床研究探讨,提出肝气虚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罗媛媛;阎曙光;李鸿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无副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的肺通气功能、生化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疗效.

    作者:赵桂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胃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刺内关组、针刺足三里组、针刺内关+足三里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检查中胃镜检查副反应情况,包括疼痛、体动、恶心、呕吐、呃逆、呛咳、口咽分泌物多、嗳气.患者感受情况包括不耐受,明显不适,有些不适,无不适.胃镜检查情况包括幽门开放状态、胃蠕动程度、插镜顺利程度.结果:四组患者疼痛评分: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疼痛评分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三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效果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足三里组三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可以减轻胃镜检查的副反应如:体动、疼痛、恶心、呕吐、呃逆、呛咳、口咽分泌物多、嗳气等,能够顺利地完成胃镜检查,减轻胃镜受检者的痛苦.

    作者:周俊亮;潘奔前;冯建辉;姚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和脑复康.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等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蕴珏;吕宏义;程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益肝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较长岁月,是妇女生命的重要转折点,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非常明显的阶段.

    作者:王莹;黎烈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盆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采用单一的某种治疗措施,疗效难以肯定且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笔者从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以自拟盆炎汤为主配合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取得可喜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以中药健脾开胃汤(由黄芪、白术、防风、枳实、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砂仁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以西药多酶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7%、96.7%,对照组分别为26.7%、7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0天内食欲改善例数大致相同,但在11-20天期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开胃汤对于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光富;郑建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1年-2004年四年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的889例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血沉、CRP和类风湿因子等五项指标,按治疗前的数据和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的数据对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月后和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郝惠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etmparcais,DGP)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76%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2型亦很多见[1].

    作者:刘桠;康健;杜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太子金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目的:推荐临床一种治疗小儿佝偻病、贫血及智力低下的药物.方法:选择佝偻病、贫血及智力低下患者760例,服用太子金口服液,疗程6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70例(75%),好转54例(20%),总有效率95%.结论:太子金口服液对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之小儿佝偻病、贫血、智力低下等疗效显著.

    作者:刘安龙;杨冬梅;王金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经验,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

    作者:夏露;刘忠华;洪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2002-2005年间,我科以马齿苋为主的纯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临床体会

    由于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对于同一种疾病,中医在治疗时很难用一个药方包治所有病人,中医称为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汗出异常是临床常见症状,本人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辨证的重要性,故拟本文,以抛砖引玉,为处理类似病例提供思路.

    作者: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从脾论治探要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复杂,为气、血、水三者相牵连为患,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与肝硬化腹水的产生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杨志林;杨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