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中医脾肾关系探讨脂肪肝诱发的肾系病变

张兴宏

关键词:中医藏象学说, 脂肪肝, 肾脏, 脾脏, 解剖位置
摘要:为了明确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导致肾系病变的原因、中医“脾”的解剖位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根据历代文献记载,论述了中医“脾”主要为现代医学的肝脏,脂肪肝属于中医“脾”的病变,可引起脾肾亏虚表现,属于“大实有赢”证,不宜盲目进补,而要遵循“实则泻之”的原则治疗.
中医文献杂志相关文献
  • 宋代名医陈言宗谱及籍贯考略

    宋代名医陈言的籍贯历来有争议,主要有青田人、栝苍人、莆田人、景宁人等诸说.作者将《陈氏宗谱》中的记载与相关史料参研后发现:依据《陈氏宗谱》中的记载和中国传统习俗,个人的籍贯随父辈,应推测陈言的籍贯为浙江省乐清县.但与相关史料比对后发现,陈言的生卒年代与《陈氏宗谱》中“唯无择言公偕弟丹山中立公之后”记载有出入.而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序》中所署“青田鹤溪陈言无择”的原因,据《陈友芝医案续集》一书中释为青田鹤溪是其出生地,此原因有待相关史料的互证.因此,在相关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应尊重陈言亲署“青田鹤溪陈言无择”.

    作者:袁冰;杨卫华;曹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曹寅《楝亭书目·医部》简考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的宠臣,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精诗词、著杂剧、擅书画、喜藏书,有《楝亭集》、《楝亭十二种》等著述传世.《楝亭书目》是曹寅的私家藏书目录,共收录古籍3287种,分为36类,其中医部所收录的医学典籍共71种.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甲乙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笔者从中医文献学的角度,试对目录中的典籍作一归纳考释,以解读《红楼梦》中医药文化的宏富多彩,探究儒医曹雪芹医学素养的家学传承和私淑范本,为红学研究提供中医文献版本学的索引.

    作者:原所贤;暴连英;苏昌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海嘉定外科双璧

    上海嘉定古名“疁城”,素有“教化嘉定”之称,乃江南水乡,素得舟楫之利,系经济富庶之地,人文蔚起之邦.古往今来名医世医辈出,流派纷呈.本文仅就嘉定郁氏外科和嘉定黄墙朱氏外科两个流派基本情况作一简介,以略窥嘉定中医流派学术传承繁盛之一斑.

    作者:杨枝青;杨杏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名老中医潘国海用药经验述要

    阐述名老中医潘国海用药经验的七个方面,并以病案分析作补充.这七个方面是:1.用药轻灵,畅发气机;2.味少量轻,切中病机;3.注重药理,中西同施;4.升降同用,调理阴阳;5.芪桂同用,益气摄血;6.活用牡蛎,佐金平木;7.善用大黄,扶正祛邪.

    作者:缪奇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医著考证

    明代江西名医龚廷贤学验俱丰,勤于笔耕,其著作数量之多、版本之繁富,在古代医家中似未有所见,并饮誉海外.此系国内首次对其各著作成书年代、内容宗旨、学术影响、版本流传及国内馆藏情况进行系统考证.

    作者:徐春娟;裴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乙经》明代传本勘误

    在北宋儒臣校订后的《甲乙经》刻本中,皇甫谧释文虽与正文皆作大字,但释文大多独立成段,故二者清晰可辩,条理分明.通过对明蓝格钞本《甲乙经》的考察,发现当时的《甲乙经》传本中出现大量误分段落或误合段落的现象,造成正文与皇甫氏释文严重混淆,但是在某些局部仍然保留了旧本样式.到明万历间,流传极广的医学六经本《甲乙经》(即“医统正脉本”的初印本)对传世本又作了大量人为修改,包括删文、改字、移动文序、变换字体大小、合并段落等,这就加剧了传世本的乱象,甚至使某些章节无法阅读.现通过对明蓝格钞本和医学六经本异文的比较分析,思考明传本《甲乙经》产生讹误的原因,试图在整体结构上理清北宋本《甲乙经》的旧有格局.

    作者:李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中医脾肾关系探讨脂肪肝诱发的肾系病变

    为了明确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导致肾系病变的原因、中医“脾”的解剖位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根据历代文献记载,论述了中医“脾”主要为现代医学的肝脏,脂肪肝属于中医“脾”的病变,可引起脾肾亏虚表现,属于“大实有赢”证,不宜盲目进补,而要遵循“实则泻之”的原则治疗.

    作者:张兴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颜德馨用药特色析要

    国医大师颜德馨临床数十年积累了许多随试随效的用药经验.现选择《餐芝轩医集·颜氏三代医人耕耘录》所载几则病案,以介绍颜老运用葶苈子、马钱子、川芎三味药物的临证经验,以期裨益后学.

    作者:杨悦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古今名医脾胃病医案赏析

    本文通过研读缪希雍、吴鞠通、施今墨、岳美中等古今名医的4则脾胃病医案,从原诊籍领会疾病的诊疗经过及名医的用药特色.

    作者:王先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学求本传承探源——《神农药学文化研究》荐评

    近有幸展读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马继兴教授的新作——《神农药学文化研究》,为此书对《神农本草经》(以下或简称《本经》)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广泛探索而深感钦敬之意.马老是中医文献研究的一代宗师,他从事学术专业已60余年,论著丰富,成就卓著.

    作者:余瀛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痧瘴学说发展史略和现代运用

    痧瘴学说是中医疫病学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代以后,包括许多地方流行病和传染病.本文从浩瀚的文献中考证痧瘴的概念和缘由,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认识的提高,痧瘴病名在各地有不同的变化,治疗方法逐渐丰富多彩,更有延伸和嬗变.在现代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中医疫病学受到考验和冲击,痧瘴治法却走向世界,成为现代都市时髦的保健疗法.随着新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中医痧瘴学说及其治疗方法有着总结研究的重要意义,能为防治新的疫病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杨家茂;杨剑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学校的三种《喉科讲义》

    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学校古绍尧、邬璧泉、钟锦涛3人编写的3种喉科讲义,是国内同类讲义中编写较早的,其编写体例与现今教材非常相似,系统地将喉科72症每症的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分条论述,使学生易于掌握.讲义同时也是编写者学术心得、临证经验的总结,本文对这3种喉科讲义的学术亮点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与《四库全书·医家类》

    丁丙兄弟因为对《四库全书》的感情,精选了一些卷帙不多,篇幅不大的四库经典医籍刊刻为《当归草堂医学丛书》,在刊刻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补遗、校勘,既扩大了《四库全书》的影响,也大大推动了相关医学典籍的传播.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刊刻过程中也沿袭了《四库全书》的一些不足,需要学术界认真研究.

    作者:杨东方;周明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骨伤科定义之我见

    在概念上论述中医骨伤科研究的对象只有筋、骨,不包括气血、脏腑、经络和皮肉,明确“伤”和“病”的概念及其区别,确定大致治疗要点,并据此把中医骨伤科的疾病分为骨伤、骨病、筋伤、筋病四大类.

    作者:胡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试论《本草备要》中“昂按”的论药特点

    《本草备要》是清代学者汪昂祖述《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疏》二书而成,所谓“备要”,着重体现了扼要、精要的特点.在该书中,汪昂以“昂按”的形式表现了颇多个人独特的见解.其内容要而不繁,精炼雅致,医药兼备.本文将以“昂按”为基础,具体分析其论药特点,从而使《本草备要》这部药物学专著的临床价值为更多医者所认知.

    作者:张宝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林珮琴年谱长编

    林珮琴(1772-1839年),清代江苏丹阳人,嘉庆戊辰(1808年)恩科举人,性情耿直,以儒兼医,诊治病人颇多.晚年以济世苍生为念,请病人归还药方,精选验案,并融会贯通历代医籍,撰写《类证治裁》一部传世,全书共八卷,三十余万字,集内科证治之大成,切合临床实用,对后世颇具影响.本文经实地调研和文献考证,将林氏的生平以年谱长编的形式简介如下.

    作者:李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卧出”辩正

    《黄帝内经》中“卧出”一词两见,多被误释.“卧出”见于汉代文献,义为睡觉、睡着.该词可为《内经》成书年代提供佐证.

    作者:王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1947年的《上海年鉴》看当年海派中医开业(部分)的状况

    1947年的《上海年鉴》,刊登了上海开业医生的名册,揭示了当年中医师的行医状况.从众位中医师的简单介绍,了解各位医师的行医历程,有单打独斗的个体形式,亦有兼办医学院校、教授医学院生,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不乏自成一派的名医大家,为中医的发展壮大作出极大贡献,奠定了“海派中医”的基础;经过多年的磨练和积淀,以及众多医师的融入,形成了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影响深远、享誉海内外的“海派中医”.

    作者:闻震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