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效果观察

徐明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外敷疗法,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归元筋骨宁湿敷剂贴敷,观察组采用黄连膏、如意金黄膏交替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功能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功能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膏和黄连膏交替外敷患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入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入院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SCL-90因子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SCL-90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识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可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掌握必要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谢静;刘惠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分组方法将120例老年失眠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在1 h内入睡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老年失眠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荣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经下肢静脉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接受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音乐治疗与想象训练、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睡眠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情绪有改善作用,可缓解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

    作者:余北平;刘兴丽;周成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肠镜下小儿肠息肉切除术61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肠镜下小儿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肠息肉手术患儿术前给予饮食指导和心理疏导,术中注意心理支持和病情观察,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手术意外,平均住院时间4.1 d,均康复出院.结论:肠镜下电切术治疗小儿肠息肉安全有效,精心围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礼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灶萎缩性胃炎386例病因分析及健康指导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386例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常见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YQ-P系列医疗用波动型喷气气垫床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YQ-P系列医疗用波动型喷气气垫床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泡沫海绵床垫,实验组采用YQ-P系列波动型医疗用喷气气垫床.结果:半年后实验组Brade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876,P<0.05),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13,P<0.05).结论:合适的护理配合使用YQ-P系列医疗用波动型喷气气垫床,可有效预防压疮,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邹细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比较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5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B组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C组进行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HDF+HP),比较三组透析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改善情况.结果:B组、C组治疗后血清β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β2-MG清除率均优于A组(P<0.01);B组、C组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P<0.01).结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进行HDF+HP治疗,可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小婷;张悦;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新护士进院时基础理论和常用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估岗前规范化培训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新进院的30名护士进行摸底考试,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式岗前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评价效果.结果:新护士岗前培训前后体温单书写及其各项记录和常用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考核的各项指标中,培训后扣分人数明显少于培训前(P<0.01).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重点及师生互动式对新护士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作者:毛凤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78例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急救护理及院内转运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急救护理,76例抢救成功,2例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院内转运途中无意外事件发生.结论:系统及时的急救护理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本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伴有负性情绪的CA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24 h内和出院前24 h内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或缓解CAHD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肖丽萍;许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两种不同护理查房模式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入院的5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实施常规护理查房;2009年1~12月入院的5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实施规范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尿路损伤、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10年1~12月实施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期间15名轮转护士作为观察组2,2009年1~12月14名轮转护士作为对照组2,比较两组护士专科考试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1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尿路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P<0.05);观察组2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2(P<0.01).结论: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亚甲蓝注射液静脉外渗1例临床护理

    亚甲蓝注射液中的还原剂亚甲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使其恢复携氧能力[1].小剂量应用对亚硝酸盐中毒有效,但因其可引起组织坏死,故不能肌内、皮下注射.2009年7月30日,我们对1例亚甲蓝静脉注射液静脉外渗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个体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其目的是使人身心处于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姜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音乐疗法配合优质服务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配合优质服务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配合优质服务在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中作用显著,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胡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晚期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14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产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晚期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产妇根据其病情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5例胎儿宫内窘迫产妇,1例顺产,4例行剖宫产术,除1例早产儿因肺部感染死亡外余胎儿均存活;1例入院第5天胎儿死亡,病情稳定后行引产术;5例因腹腔高压、胆道感染行急诊手术+剖宫产术,其中2例产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胎儿均存活;3例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剖宫产术,母婴存活.结论:精心护理可促进晚期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产妇康复,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丁洪琼;曾祥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方法:将7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出院指导等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珍利;张世琼;何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适用于中长期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PICC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极低出生体重儿因无法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通常需要长时间静脉输入高浓度的营养液来满足所需的营养.

    作者:李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恒温湿化器行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恒温湿化器行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人工气道患者按气道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67例.A组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治疗,B组采用恒温湿化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出血等方面的发病情况以及痰液湿化效果的不同.结果: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病情况较A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A组患者痰液湿化满意率低于B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恒温湿化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气道的湿化效果,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惠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菌、止泻、补液等积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陈永红;童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3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对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24~48岁,其中20~29岁16例,30~39岁13例,40~48岁7例.

    作者:肖粉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