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吴凌峰;蔡晓斌

关键词:腓肠神经, 筋膜皮瓣, 下肢软组织缺损
摘要: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7例小腿下段胫前、足踝部创伤、溃疡切除术后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结论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1/3、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肩锁关节脱位合并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而合并肩胛骨骨折则相对少见,此类损伤主要是由严重的直接暴力作用于肩背部所致.我院骨科2000年3月-2006年5月共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肩胛骨骨折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文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清开灵注射液加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加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清开灵注射液加中药外洗治疗62例带状疱疹患者,并与对照组62例进行比较.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观察1~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52例,治愈率84%,治愈时间(7.1±1.36)d;对照组痊愈41倒,治愈率66%,治愈时间(9.26±3.61)d.2组痊愈率、痊愈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加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痊愈时间,控制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苏文桂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田从豁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期经验总结

    田老从事针灸临床50余年,有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的丰富临床经验.笔者跟随田老学习期间,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16例,年龄1.5~5岁,病程1~4a.小儿麻痹是感受风热暑湿时邪后,以发热、肢体痿软、肌肉弛缓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作者:穆岩;田丛豁;王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抗性早熟颗粒对性早熟SD大鼠模型雌二醇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抗性早熟颗粒对特发性性早熟模型大鼠雌二醇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出生4d内SD大鼠分为4组、药物组动物5~8日龄皮下注射达那唑300μg.药物组在15日龄时开始灌喂抗性早熟颗粒,正常组予等量的自来水.26日龄开始断奶.15d后每日观察阴道开口情况并进行阴道涂片,等到性周期稳定后的第一个发情前期时采样,现察SD大鼠血清E2分泌情况及子宫卵巢的脏器系数.结果 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的阴门开启和建立性周期的时间提前,药物组SD大鼠与正常组无差异;各组的子宫脏器系数无差异;卵巢脏器系数模型组高,药物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E2高,药物组控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其E2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性早熟颗粒药对性早熟模型SD大鼠有治疗作用,能延迟SD大鼠阴道开口平均日龄,降低卵巢脏器系数,控制E2过度升高,延缓性发育.

    作者:陈祺;戴方伟;萨晓婴;邵国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替硝唑联合α-糜蛋白酶预防术后肠粘连的研究

    目的 观察替硝唑联合α-糜蛋白酶预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对治疗组106倒术后患者用替硝唑联合α-糜蛋白酶腹腔内灌注预防肠粘连;对照组80例术后患者仅予常规预防措施.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未发生肠粘连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替硝唑联合α-糜蛋白酶混合液腹腔内灌注预防腹部予术后肠粘连效果理想.

    作者:倪克勤;刘建红;王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孟爱嫒诊治小儿泄泻经验

    孟爱嫒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为杭州市名中医.她行医30余载,吸取前辈的学说,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征和不同病因病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尤其擅长治疗小儿泄泻、咳喘等疾病.

    作者:章菱;孟爱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全系膜切除与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吻合口狭窄5例(8%),术后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丰为2%.结论 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史松涛;朱尉林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活血祛瘀中药防治静脉供药所致浅静脉炎

    凡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运、消散瘀血等主要作用的中药称活血祛瘀药.而其中的丹参、桃仁、赤芍等中药又有扩张静脉的作用,故临床根据致静脉炎的不同原因,辨证地将其配伍,可防治浅静脉炎,以上三药与黄柏、蒲公英配伍(外用),可用于静脉炎的急性炎症期;与乳香、没药配伍,用于静滴含致痛因子所致供药静脉疼痛难忍;药物刺激致血管痉挛痛,芍药与甘草配伍,效果甚著.

    作者:崔冬青;宫锋岩;刘晓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恶性肿瘤并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恶性肿瘤并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突然、病死率极高为特点,常可威胁患者生命,我院2005年8月-2006年11月收治恶性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邓颖平;胡晓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的护理

    手指指腹缺损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损伤,运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皮瓣修复,使伤指手指功能、外形恢复佳,疗效满意[1],但术后血管危象常有发生.

    作者:李培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莪黄糖肾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糖尿病(DM)史10~20a的患者DN的发病率可达40%以上,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5~10a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目前除了ACEI和ARB类药物外,西医尚无特别有效药物,而中医药却逐步显示其优势.

    作者:安向平;戴剑华;杨凤文;郝彦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用液囊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食管贲门癌患者因肿瘤所致的局部和全身作用常无法维持足够的营养素摄入,因而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能力下降,手术又可进一步增强分解代谢及免疫功能下降,以致于此类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作者:李爱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50例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和颈椎曲度变直等.根据压迫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现代医学又将其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多型.

    作者:李福东;秦桂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利用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不同人群(个体)基因组遗传学差异及其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以促进新药开发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的科学.目前,该学科尚属起步阶段,但由于其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探索.

    作者:冯常强;赵以松;金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粘连性肠梗阻经腹腔镜松解术后放置粘停宁膜片预防再次粘连探讨

    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40%以上[1].除保守治疗外,经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已在临床逐渐推广并受到好评,但术后仍有再粘连的可能[2].为进一步预防再粘连,我院2002年以来尝试在经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于腹腔内放置预防肠粘连的粘停宁膜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贵兵;黄汉涛;王志刚;钱崇宽;罗先文;赵端仪;杨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提高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促进药房良性发展

    门诊药房是医院医疗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医院精神面貌和医疗素质的窗口.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主要是指药师以合理用药为目的,以患者方便、安全、满意为标准,通过药品调剂、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药学知识和信息的服务过程.

    作者:刘坤;陈元成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并发口腔溃疡.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约75%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常给患者带来不适、疼痛,咀嚼及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通过护理干预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一旦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口腔溃疡尽快愈合.

    作者:李月英;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艾司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观察与护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高血压常见的心律失常合并症,房颤使房室搏动不协调,射血分数降低,易并发外周血管栓塞,且房颤伴发快速心室率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

    作者:卢丽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偏头痛患者CD62P水平与脑电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脑电改变及血浆P-选择素(CD62P)的水平变化,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偏头痛的病因.方法 以5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偏头痛发作时和间歇期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水平,同步做脑电图检查.结果 研究组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CD62P水平与偏头痛的发作及症状有较强的相关性,脑电改变与CD62P水平的相关性不强.结论 偏头痛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CD62P可作为判断偏头痛病情及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脑电图检查在偏头痛的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韵喃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干顸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3月-2006年3月期间收入监护病房的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33例,女13例,人工气道的方式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3例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其余3例有有效的自主呼吸.对4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对人工气道的干预(防止意外拔管,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气囊压力护理),明显减少了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抢救成功的主要措施.

    作者:吴卸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