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之卿;韩彩兰
目的:评价中药舒胃汤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40例应用中药舒胃汤,对照组40例应用西药西沙比利,两组同时配合降糖西药口服.疗程为1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测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胃汤治疗糖尿病性胃瘫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明;王正椋;周明英;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劄,病名来自<中医眼科学>,属中医病名,是指胞睑(眼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见载于<审视瑶函>,西医尚无相应的名称.目劄不同于西医的眼轮匝肌抽搐引起的症状(俗称眼皮跳),该病多见于小儿,是一种较常见的病症.虽无大的危害,但自愈的可能不大,要持续至成年终生,影响人的正常生活,特别是社交活动.笔者用自拟验方治疗目劄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韬;武伟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采用枕上旁线治疗青少年近视眼100例,近期疗效显著;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陈公达;陈晓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根据络脉的生理功能,结合现代医学对硬皮病血管异常病理研究,按照中医理论从络脉定位,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痰瘀阻络病理机制及其特点.旨在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振国;张庆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大肠癌围手术期运用中药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已经显示出在这一领域中有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空间,我们自1994年做了有益探索.
作者:楚延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小儿智力低下(简称MR)以智力不足、反应迟钝、学习困难、发育迟缓、手足软弱、舌常舒出为主要特征.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痴呆、呆病、五迟、五软等范畴.一般说来,五迟者不一定痴呆、痴呆则往往同时见有五迟证候.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产生,多属虚证.
作者:谭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整肠宁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整肠宁治疗慢性结肠炎138例,并与92例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者作对照.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8.26%,对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6.38%、75%;89.11%、75.75%;91.40%、63.49%;92.31%、78.84%.结论:整肠宁对慢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兆山;黄福斌;李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院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能否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有无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能力.我院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本人就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宋玲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们采用银杏提取物(舒血宁)、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副作用少,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脏躁主要表现为妇女精神抑郁,心中烦乱,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呵欠频作,或语无伦次,情绪易于激动难以自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加大,妇女脏躁在门诊中数量有所增多,中医临床治疗大多从心肾入手,但疗效有时不尽人意,笔者从肝论治,却能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柏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分证论治外感热病,以脏腑论治内伤杂病,创立了六经脏腑辨证体系.疾病的发展终归属脏腑的病变,作为先天之本的肾脏,在疾病发生中,其证危重,病变复杂,不论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后均累及肾脏病变.张仲景十分注重肾病,在<伤寒论>立少阴专篇论述;<金匮要略>则散论诸病之中,对肾病的因机证治进行了阐述,创立了完整的肾病学说,本文就张仲景肾病思想略作探讨.
作者:邹如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口腔粘膜疾病,发病率高,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中西医都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995年以来,在祖传口疮散的基础上,化裁口复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1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10月~2001年12月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醇及自拟佛手合剂用于过期流产,并进行同期临床观察,发现佛手合剂配合米非司酮用于过期流产能明显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现报告于下:
作者: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尺肤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古代经过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很有实用价值,亟待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发掘,应在临床诊病中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陈超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扁平疣的佳疗效.方法:采用内服及外敷相结合治疗,共观察25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痊愈率为92%,有效率为100%.结论:运用中医药进行内外合治扁平疣,疗程短,效果好.
作者:张晓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小陷胸汤为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载.方由黄连、半夏、瓜蒌三味药组成,具有清热涤痰开结之功.仲景用治小结胸证(即痰热结胸)临床试之,确有效.
作者:尹雪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陈皮、半夏为临床常用理气化痰药对.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主要成分有川陈皮素、橙皮苷,陈皮挥发油中含柠檬烯等.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主要成分有胆碱、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水解后得麻黄碱、多糖、半夏蛋白、鞣质等成分,从半夏中还可分离出葡聚糖.
作者:叶建红;江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产生原因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研究生命科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中医治疗许多疑难病症往往比西医效果更佳.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中药在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疗效等方面可获得科学客观的指标.既可对中医中药诊断治疗疾病的疗效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有发展前景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新型转基因中草药,还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现有的中药进行改造,创造出新的高效、低毒、高产、更利于种植和推广的中草药.本文仅就生物化学技术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单探讨.
作者:王祖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以解毒化瘀法为主,结合利湿、益气、补肾辨证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功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魏长春,字文耀(1889~1987),浙江宁波慈城人.原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德艺双馨,春溢江南.对肝胆、胃病、郁症治疗.现将其肝病诊治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潘泰川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