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皮质盲的病因研究及护理要点

李淑芹;王会芹;黄向慧

关键词:儿童, 皮质盲, 病因, 护理
摘要:皮质盲在儿科比较少见,病因复杂,护理困难.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32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提出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致残率,改善预后,现报道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多的趋势,在我国占性病发病第3位,在西方国家更是居性传播疾病(STDs)首位.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和高效抗生素联合治疗60例门诊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海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准确方法.由于属创伤性检查,如护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将其应用中应注意的护理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孙健美;侯瑞;李莉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幼儿先天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的实用体位

    1~3岁是为先天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髋)患儿行手术复位的佳时机.术前必须结合该期幼儿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体位,才能有效显露手术野,预防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使患儿在术中尽可能保持舒适安全.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行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1?523例,手术顺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春蕾;李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型维生素B1缺乏症15例临床分析

    脑型维生素B1缺乏症是因维生素B1缺乏所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现将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15例脑型维生素B1缺乏症患儿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袁桂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多器官损害24例

    目的了解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常伴有多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受累多.结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应早做检查,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治疗.

    作者:李凤琴;邹小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

    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8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20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风美;于秀霞;姜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研究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西药鲁南欣康加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6例单用西药鲁南欣康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3%和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西药加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比单用西药效果好,且安全.

    作者:徐疆;王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发药物研究

    脱发在临床上主要分为雄激素型脱发和斑秃.目前治疗脱发的常用药物有生物应答调节剂(维A酸类等)、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等)、血管扩张剂(毛果芸香碱等)、局部刺激性生发药(芦荟宁等)、钾离子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等)及抗雄激素药(非那雄胺等)等.

    作者:陈浩宏;吴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人工流产术虽然是小手术,但由于患者有各种各样的个人因素和对手术的不了解,所以约有10%的患者常因过度紧张,术中烦躁不安、不配合,术后出现晕厥、摔倒.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用抽签法随机抽取了2003年3-6月我科门诊154例即将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问卷调查,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援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及预防

    导尿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有重要作用.但留置导尿极易导致尿路感染,有资料认为医源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其中又有70%以上与尿管有关1-3.为探讨留置导尿与泌尿系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科对2001年1月-2002年10月留置导尿的52例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惠芳;沈英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合并输卵管妊娠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输卵管妊娠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输卵管妊娠患者16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输卵管妊娠史其他手术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阳性率,以及观察组中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血清CA125和EMAb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阳性率分别为19.3%和7.7%(P<0.05);输卵管妊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1例中,CA125阳性率84%, EMAb阳性率81%;输卵管妊娠不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中CA125阳性率75%,EMAb阳性率15%.两组EMAb阳性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常规检查卵巢黄体部位,有27.9%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为对侧卵巢排卵.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输卵管妊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检测血清EMAb水平可协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CA125水平意义不大;输卵管妊娠与受精卵的游走密切相关.

    作者:邓玉清;吴瑞芳;刘志红;王玉洁;杨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血脂症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作为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2型糖尿病多伴发高血脂症,现将二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段淑芳;周国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SARS疫情中护理人员行为表现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突然遇到如此大规模的疫情,物质和心理准备以及经验不足,加上疫情初期医护人员感染率很高,使每一个参与医疗、护理的工作人员表现出特有的行为.2003年4-8月,我院发热门诊共诊治4000余名发热患者,收治留观患者650余名,有5批计104名护理人员先后进入隔离区工作.经观察分析,护理人员心理行为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作者:王花枝;何建林;高荣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子宫内膜的遗留有关.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医源性的子宫内膜种植,防止关键是保护好盆腔和腹壁切口,防止子宫内膜残留.

    作者:黄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SARS患者心理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在病程中的心理状态.方法观察并比较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罹患SARS后的心理抑制程度,同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SARS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性.结果医务人员患SARS后抑制程度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重症SARS患者心理抑制程度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结论在治疗SARS时,注意进行心理辅导及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月华;李时悦;高志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临床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虽然其病死率从20年代的50%左右降低到目前的6%,但神经损伤的恢复程度仍较差.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损伤是脊髓原发性损伤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脊髓再损伤,其产生的损害远远超过原发性损伤,并且其过程为渐进性,这就为药物或物理等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机会.现将中西药治疗脊髓损伤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军;李汉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产褥期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产褥期抑郁症是分娩后常见的心理障碍,起病时间和症状与产褥期忧虑相似,程度较产褥期忧虑严重,但比产褥期精神病轻,通常表现为易激惹、恐惧、焦虚、沮丧,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或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料婴儿的能力.笔者现将对该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巢蕙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笔者对我科2001-2003年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观察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玉秀;李玉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应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冉祥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表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与地西泮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表浅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表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诱导用异丙酚1.5~2mg/kg静注,维持量100~110μg/(kg·min).地西泮组诱导用地西泮0.2~0.3mg/kg静注,维持量2.5~3μg/(kg·min).两组在诱导后均静注负荷量氯胺酮2mg/kg,维持量35~40μg/(kg·min).结果异丙酚组在用药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心率(HR)、呼吸(RR)及切皮时HR减慢,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用药后5min MAP,HR,RR及切皮时H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异丙酚组呼吸抑制、躁动、苏醒时恶梦发生率明显短于地西泮组,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也短.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比地西泮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更适合表浅手术.

    作者:赵士健;李建国;任金婵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