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探讨

何文智;熊艾君;陈美丽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障碍
摘要: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黏附的膜表面糖蛋白, 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抗黏附治疗可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溃疡膜贴敷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的体会

    北方地区春秋季气候干燥、风沙较大, 易患鼻黏膜干燥、糜烂、溃疡、出血等症. 我院使用口腔溃疡膜贴敷治疗鼻中隔糜烂、溃疡患者4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作者:敖智晶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1个虚寒家系的调研报告

    目的深层次地探索虚寒证的先天(遗传)背景. 方法用40项虚寒证量表调查1个3代15人的虚寒证家系和10例正常人, 将积分分为4类分析, 评定典型虚寒证、虚寒证体质和非虚寒证,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得到第1张虚寒证家族图谱, 典型虚寒证患者与家系内、外正常人在虚寒证证候定性、定量; 虚寒证主症定性、定量积分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家族性虚寒证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拟有多基因遗传类似显性寒冷表型的趋势, 为深入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开拓了新路.

    作者:王米渠;吴斌;冯韧;李炜弘;肖霞;何咏梅;严石林;江三多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针刺百会及大椎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行为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及大椎对拟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认知行为及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 方法将纯系Wistar老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 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 之后进行百会、大椎针刺治疗. 检测大鼠穿梭箱实验成绩及脑内GSH-PX的活力. 结果针刺VD大鼠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减少大鼠在穿梭箱实验中的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 增强脑内GSH-PX的活力. 结论针刺百会、大椎能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改善自由基代谢, 促进智能恢复.

    作者:程为平;马莉;原田俊英;王庆武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素质教育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目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日益增多,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现将我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施秀娟;武亚敏;冉艳军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25例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从1999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2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子恒;李美艳;李艳红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槐耳清膏在肝癌治疗中的抑癌研究

    目的从病理角度在细胞水平上观察槐耳清膏的防癌与抑癌作用. 方法联合应用二乙基亚硝胺、四氯化碳复制鼠肝硬化肝癌模型, 分为7组, 在不同阶段灌服槐耳清膏进行干预, 20周后处死鼠进行病理观察. 结果在鼠肝癌模型制备早期灌服槐耳清膏具有显著的防癌作用, 癌变率显著降低; 在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灌服槐耳清膏也有显著的抑癌效应, 可减轻癌变的病理变化; 槐耳清膏还能通过抑制肝硬化来干预癌的形成, 其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 结论槐耳清膏具有确切的防癌、抑癌作用, 是临床抗肿瘤的理想药物.

    作者:陈莉;李德生;陆正鑫;陆鹏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小儿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护理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而穿刺成功率可直接体现护理工作的质量. 但是小儿输液操作常会出现输液故障, 为此笔者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凤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1例3级高血压合并鼻出血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有关症状外, 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 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 其发病机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使血压调节功能异常而产生的. 我科收治了1例3级高血压合并鼻出血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宫淑芝;赵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急性白血病口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造血系统疾病. 白血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 加之化疗药物对机体损伤, 使之更易引起院内感染, 特别是口腔感染. 2000年1月-2001年12月血液科有15例白血病患者发生口腔感染, 经采取相应护理,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运智;修志红;张晓云;张秀玲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士通过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用护理的手段控制消极因素, 帮助患者保持佳心身状态, 可达到药物所不能及的作用. 而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及其反应必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发展, 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现笔者将心理学应用于护理工作的意义介绍如下.

    作者:苏筱红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对提高合理、安全用药水平及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级医院都在积极开展, 但是发展不平衡, 尤其是基层医院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一是设备条件有限, 且部分医院领导重视不够, 加之药学人员较少, 认识不足, 又工作繁忙, 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据此, 笔者对基层医院该如何开展临床药学作一探讨.

    作者:周来温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利多卡因对哮喘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鸡卵蛋白(OVA)加Al(OH)3致敏大鼠, 2周后用1% OVA溶液喷雾诱发大鼠哮喘发作. 然后给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 每天20min, 连续7d. 描记呼吸曲线, 检测血气分析, 计数嗜酸性粒细胞. 结果哮喘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p(O2)与Sa(O2)明显下降, 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利多卡因吸入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可提高哮喘大鼠p(O2)和Sa(O2), 减慢呼吸频率, 改善呼吸功能, 对哮喘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党连生;姚丽萍;陈宁;霍建新;陈建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紫杉醇致癫痫大发作1例

    1 病历介绍患者, 64岁, 主因卵巢癌术后40d要求行化疗, 于2003年4月5日入院. 患者40d前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 卵巢宫内膜样腺癌. 化疗前查体质量51kg,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赵晔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12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出血是常见病, 致残率高, 急性期过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由神经损害造成的功能障碍使患者心理状态及行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而且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 现将本院198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蔡玉琴;陈为香;李乃萍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行气管插管和切开的呼吸管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易合并呼吸衰竭与肺性脑病, 抢救的关键是改善通气, 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辅助通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 因而, 气管插管和切开患者的呼吸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我院28例气管插管和切开患者的呼吸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玫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中医临证治验二则

    1 便后腹痛补益中气患者, 男, 59岁, 1995年12月就诊. 患者诉大便后必腹痛6年余. 便溏且薄, 虚努不利, 便后即感腹痛下坠, 腹腔空虚, 需1h才可缓解. 之后体乏虚软, 少气懒言, 饮食略少; 舌淡苔薄或净, 脉浮大无力, 关弱不显指. 证属脾肺气虚、清阳不升. 治疗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 黄芪30g、人参10g、白术12g、陈皮10g、当归10g、柴胡6g、升麻6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6剂. 二诊诉已无下坠腹痛之感, 体力渐增. 上方加焦三仙各12g, 继服6剂. 三诊诸证皆除, 嘱服补中益气丸善其后.

    作者:陈超存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与护理观察

    心律失常是与心脏机械功能障碍和冠状动脉功能衰竭并列的三大心血管病直接死亡原因之一[1]. 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与其病因、诱因、演变趋势及其是否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 对严重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护理人员具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 其对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以及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常见心律失常的快速诊断及应急处理水平, 笔者进行了本项研究,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狠抓护士业务素质深化整体护理

    我院护理部从2001年开始, 坚持实施护士长每日提问和评价并针对性选择相关课题对整体护理病区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作者:颜月银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

    1997-2002年, 笔者共抢救护理氟乙酰胺中毒患者18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邵淑青;崔学东;赵立红;赵青;邢瑞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探讨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黏附的膜表面糖蛋白, 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抗黏附治疗可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何文智;熊艾君;陈美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