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甘口服液支持环磷酰胺化疗的实验研究

汪培国;邓静修;刘芳;陈如泉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症, 化学疗法, 免疫, 中医药疗法, 地甘口服液
摘要:目的: 观察地甘口服液提升白细胞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方法: 观察在不同时间段给予同剂量的地甘口服液, 大剂量CTX作用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计量脾脏相关指标, 与空白组和CTX组对照. 结果: 模后组与全程组小鼠白细胞数量、脾相关指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CTX组(P<0.05, P<0.01), 全程组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 结论: 地甘口服液有升高白细胞并恢复或加强免疫力的作用, 化疗全程给药更有意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地甘口服液支持环磷酰胺化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地甘口服液提升白细胞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方法: 观察在不同时间段给予同剂量的地甘口服液, 大剂量CTX作用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计量脾脏相关指标, 与空白组和CTX组对照. 结果: 模后组与全程组小鼠白细胞数量、脾相关指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CTX组(P<0.05, P<0.01), 全程组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 结论: 地甘口服液有升高白细胞并恢复或加强免疫力的作用, 化疗全程给药更有意义.

    作者:汪培国;邓静修;刘芳;陈如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二联吡啶酮治疗肺心病呼衰并心衰的观察护理

    二联吡啶酮为非强心甙非儿茶酚胺类的双吡啶类第二代强心药, 较第一代强10~20倍[1], 它通过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Ⅲ, 增加cAMP浓度, 加强慢钙内流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同时具有扩张周围血管作用. 1998年12月~2000年12月笔者选择了肺心病呼衰合并心衰患者22例, 用二联吡啶酮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治疗过程中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秋玲;陈登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和不抗凝的血清检测离子的比较

    目前大部分医院用患者血清进行生化试验, 各种正常值也是根据血清中的含量所确定. 但是用血清测定有其本身的弊端, 血液从人体抽出到凝固析出血清一般需要1小时以上的时间, 严重影响了结果回报的时间, 而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生命, 因此需要尽快作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 现在许多医院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因为其样本针及各种管道都比较细, 需要血清必须凝固的相当完全, 否则极易堵塞管道, 因此, 急诊常用肝素钠抗凝. 近笔者用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用于测定K, Na, Cl, Ca, P, Mg, 并与血清测定比较, 发现肝素锂抗凝分离出的血浆与血清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冯志山;李庭芳;申东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痛风的饮食治疗

    目的:观察饮食治疗对痛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探讨合理的饮食模式.方法:用YL-Ⅱ型营养计算机计算出两组患者每日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嘌呤摄入量,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尿酸值.结果:采用饮食治疗的痛风患者,其临床症状及血尿酸值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治疗为防治痛风的重要措施之一,选用合理膳食有利于症状的改善,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8例早产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是早产儿时期常见病, 系早产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 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如护理不周、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早产儿死亡. 现将笔者对早产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溶血病21例

    5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21例, 成功20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秀尧;赵秀芝;于兴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处女膜伞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处女膜伞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方法: 对处女膜伞患者6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湿热型及肝郁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8例)采用手术治疗加中医辨证论治, 对照组(20例)只用手术治疗. 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同时, 湿热型与肝郁型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处女膜伞手术治疗的疗效良好, 术后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不同证型疗效亦可能不同.

    作者:叶敦敏;赵颖;邱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髓解毒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细胞治疗反应性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益髓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观察MDS-RA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益髓解毒方不同剂量作用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 MDS-RA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培养的第4天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高凋亡发生在细胞分裂的S期.益髓解毒方大剂量组对细胞凋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经其处理过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CFU-GM集落数增加.结论: 益髓解毒方有明显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抑制过度凋亡的作用.

    作者:黄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超对80例腹腔积液的观察分析

    由交通事故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腹部外伤可用超声检查辅助诊断, 其优点在于无放射性且不用搬动患者即可在床边进行, 且在短时间内, 可以直接看到损伤部位, 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我室自1999年9月至今, 配合院急救中心, 用AlokASSD-620型B超诊断仪共检出外伤性腹腔积液约80例, 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现将80例外伤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景芝;阮明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体会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数量日益增加, 妥善的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笔者拟通过手术麻醉中BP, HR的变化, 来探讨老年患者术中的麻醉管理. 随机抽取1998年1~10月60岁以上择期手术麻醉记录104例, 另取20~59岁择期手术麻醉记录56例作为对照, 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圣;刘红;肖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云南白药辅助治疗急性菌痢20例

    2000年4~11月, 笔者对20例经常规治疗1~3天后, 体温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好转, 但大便次数仍较频繁, 每日10~20余次, 大便中血液多于粘液及脓液, 里急后重较明显的患儿, 加用云南白药辅助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怡;李兴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

    我院自1998年6月~2000年8月共收治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10例, 其中显微手术治疗6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学雷;毛英华;李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癌症患者内外向性格测验的初步报告

    此研究采用心理测验测试1982年北京部分癌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内外向性格的特点. 结果是上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0.10>P>0.05).

    作者:Haiming Wang;Xiaoyu Jiang;Lifang Tian;张京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表现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的血供和子宫肌瘤超选择栓塞治疗后组织病理学的表现.方法: 83例UM行血管造影观察供血方式, 然后超选择注入白芨微粒混悬剂栓塞其供血动脉. 组织学检查观察栓塞后UM的表现. 结果: 随访6个月, 16例患者UM消失, 63例不同程度缩小, 缩瘤率95.2%. 栓塞后UM细胞核大部碎解、消失, 瘤组织呈弥漫性透明变性. UM内不规则管腔中可见栓塞剂白芨微粒. 结论: 超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治疗UM, 使UM发生缺血、变性、坏死和萎缩. UM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卢明花;赵钧生;刘红光;丁伯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胆囊壁改变在鉴别良恶性腹水诊断中的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超声检查不但能正确、敏感地检出腹水, 而且能对良恶性腹水性质进行鉴别, 发现良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增厚呈双层回声, 恶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呈单层回声增厚或不增厚. 这些特征对鉴别良、恶性腹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现将158例腹水患者胆囊壁声像图改变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青;李泽花;王慧云;刘红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子宫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笔者用三种不同的椎管内阻滞方法用于全子宫切除术, 现将麻醉效果比较如下.

    作者:姚敏;张兆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颞骨岩部-幕上下联合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经颞骨岩部-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病变较传统的入路有诸多优点而被众多学者所采用,并取得良好疗效[1~3].但由于该入路要求广泛地磨去岩锥的骨质结构,而岩锥又是颅骨为复杂的部位之一,容纳有Ⅶ,Ⅷ脑神经、前庭及半规管等重要结构,故制约了临床医师的手术操作.为此,笔者进行了与颞骨岩部入路相关部位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旨在为临床术式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显微解剖学标志和数据,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新中;文小军;郝建忠;于春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体外干燥保存自体颅骨回植术42例分析

    我科自1997~2000年底成功行颅骨瓣体外干燥保存后自体颅骨回植术42例, 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消渴灵1号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渴灵1号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治疗组), 同时与单独西药治疗的50例作对照(对照组). 治疗2个月后, 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 C肽)、血脂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但治疗组血糖下降幅度更大(P<0.01). 降低空腹、餐后血糖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7%和90%, 对照组分别为70%和84%. 两组患者血浆胰岛素、 C肽水平均升高(P<0.01). 治疗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 而对照组治疗后仅有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P<0.01).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低血糖及其他副反应发生. 结论: 中药消渴灵1号结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

    作者:张光珍;孙福庆;郭健飞;黄秉统;李淑华;王凤华;刘建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晚期胃癌41例、胃癌术后17例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设正常对照34例. 结果: 晚期胃癌组CD3+, CD4+均明显减少, CD8+明显升高及CD4+/CD8+比值减少,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胃癌术后组CD3+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 CD4+有所下降, CD8+有所上升,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研究恶性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对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况、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使用免疫调节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