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孙树椿治疗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症经验谈

王尚全;赵国东;马子龙;高景华

关键词:治疗, 孕产妇, 耻骨联合, 分离症, 骨伤科, 主任医师, 中医骨伤, 筋伤疾病, 教学工作, 难杂症, 科学院, 专家, 中国, 手法, 临床, 科研, 国内
摘要:孙树椿主任医师为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骨伤手法钻研尤深,擅长治疗各种骨伤科疑难杂症,尤其是筋伤疾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口臭的临证体会

    口臭可因口腔局部或全身因素引起,其中80%~90%的口臭源于口腔[1].口气清新已成为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部分.笔者将近年来治疗的口臭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吴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肝郁与带状疱疹

    通过对带状疱疹多年的诊治,结合目前该病的发病特点,从肝郁与人体正气(免疫力)、肝郁与带状疱疹的发病两个方面分析,结合现代医学探讨肝郁与带状疱疹的关系.笔者认为长时间的肝郁损伤人体正气,带状疱疹正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繁殖而发病.肝郁是带状疱疹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龙雄初;龙枚飞;李晓玲;赵社海;马洪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旋覆代赭汤颗粒配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42例疗效观察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多认为导致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抗返流机制出现异常、食管对返流物清除出现障碍、胃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及食管黏膜屏障发生损伤等[1].

    作者:张慧;刘榕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温病学说在皮肤科的应用

    温病学说主要论述的是急性外感热病,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中医体系.温病学说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外感病学说(代表为伤寒学说,主要关注人体对外感病的反应),它更关注对疾病本身的研究,主要研究疾病的流行、传变、预后等,对外感热病有着清晰的认识.

    作者:刘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130例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炎症中常见的妇科病,往往病程迁延,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育龄女性受孕及腹中胎儿的健康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高桂卿;崔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信息时代医学文献出版发行渠道之分析

    本文对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医学专业文献出版、发行渠道的动态进行了分析.随着出版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出版发行渠道多样化,要求医学专业文献采访人员必须顺应时代步伐,积极扩展采访渠道.

    作者:康小梅;张华敏;段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自拟方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或室上性早搏36例

    顽固性频发室性或室上性早搏多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顽固不愈.笔者近10余年遵循祖国医学理论,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自拟中药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通络、安神定悸为法治疗36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萍;韩晓宇;苏进义;丁乾;张海超;刘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脏腑功能失调和经络阻滞谈近视的成因

    本文从脏腑功能失调和经络阻滞方面探讨近视的成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古代文献中有关脏腑、经络与近视关系的论述,分析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在治疗近视时,须重视调脏腑、通经络.

    作者:王翠芳;刘晓明;邢燕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微创小切口开窗法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bar intervertbral disc protrusion,LIDH)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压迫较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光元;王东雁;刘玉凤;张晓红;赵友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藏香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因失眠诱发的并发症及全身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失眠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关注[1].

    作者:马捷;李峰;张煜;仁青加;毛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帝内经》的医学伦理观

    成书于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医家之宗”.它不仅确立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伦理观,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谷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探索实验室开放模式以培养中药创新人才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陈卫琳;张淑玲;余宇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依于《官针》从痹论治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颈椎及颈部软组织器质或功能性病损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多从枕部起始,放射到额、颞及眼眶部,伴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部胀痛或眼球内陷感、视物模糊、头颈或上肢活动受限甚至行动障碍等症状.

    作者:司晓华;吴中朝;赵永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普济消毒饮联合针刺治疗小儿Ramsey-Hunt综合征2例

    Ramsey-Hunt综合征又名亨-特氏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耳带状疱疹、面瘫、头痛、听力下降或耳鸣等,常有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中老年患者居多,小儿少见.

    作者:高妍;丁俊;何风玲;张丹;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规律探讨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中医辨证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 通过观察VD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对60例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VD患者的辨证分型为肾精亏虚型为28.3%、痰浊阻窍型为23.3%、瘀血阻络型为21.7%、肝阳上亢型为10.0%、火热内盛型为8.3%、腑滞浊留型为5.0%、气血亏虚型为3.3%.结论 VD有明显的中医辨证规律,前三位依次为肾精亏虚型、痰浊阻窍型、瘀血阻络型.

    作者:韩培海;高思山;曹本格;杨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水飞蓟宾在正常大鼠和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代谢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在正常和肝损伤模型大鼠的体内分布与代谢差异.方法 分别口饲正常组和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相同剂量的水飞蓟宾胶囊水溶液,HPLC法分别测定各类生物样品中不同时间的水飞蓟宾含量.结果 正常组在各时间点各类生物样品中的水飞蓟宾含量均比模型组高,且正常组中水飞蓟宾在各脏器中分布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肝脏>肾脏>血浆>心脏,而模型组中为肾脏>心脏>肝脏>血浆.结论 水飞蓟宾在正常大鼠的分布与代谢与肝损伤模型大鼠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洋;张硕峰;杨文宁;欧阳国庆;高晓燕;赵保胜;董红环;张雷;刘莉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加味逍遥丸联合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焦虑者主观幸福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加味逍遥丸联合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发焦虑患者在焦虑、糖代谢及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宣武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伴发焦虑患者,按登记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逍遥丸合帕罗西汀口服,对照组口服单纯帕罗西汀.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评分的变化,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AI评分[分别为(38.89±6.70)分、(45.29±6.55)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分别为(54.07±6.41)分、(56.33±6.01)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HbAlc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治疗后分别为(8.21±2.07)%、(7.92±1.90)%;治疗前分别为(8.14±2.69)%、(8.07±2.11)%]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MUNSH评分[(44.53±6.28)分]较同组治疗前[(40.49±5.22)分]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57.56±6.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逍遥丸联合帕罗西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智玉;马青峰;陈智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绞股蓝及其提取物防治心血管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绞股蓝(Gynostemma)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明·朱棣《救荒本草》、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其“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作者:贺琴;谭华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牵引及手法复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106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近年来,笔者采用牵引、手法复位、脱水并配合内服中药的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镇脑宁胶囊对动物脑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镇脑宁胶囊对动物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描记造模前5 min、造模后10、20、30 min小鼠脑血流量,计算血流量下降率;采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法致大鼠脑微循环障碍,记录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时间,以及注射20 min后同一视野的血管流速、血液流态以及网点数.结果 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脑缺血小鼠于10、20、30 min大脑皮层血流量明显下降,分别为(71±13)%、(71±15)%和(74±16)%(P<0.01);与模型组比较,镇脑宁胶囊1500 mg/kg和750 mg/kg给药后,在结扎后10、20、30 min内,小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56%、51%、50%和42%、49%、51%,P<0.01).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微循环障碍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流速差为( 572±177) μm/s,出现微循环障碍时间为(232±70)s;镇脑宁胶囊600 mg/kg和300 mg/kg给药后均能使血液流态改变减轻(P<0.01),血液流速分别增加26%,36%,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时间分别延长53%,34% (P<0.01或P<0.05).结论 镇脑宁胶囊通过改善动物脑微循环治疗偏头痛.

    作者:武汀;陈红;李阳;李洪臣;孙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研究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