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穿刺术在脑出血合并脑疝抢救中的应用

王会青;孟莉

关键词:脑出血, 脑疝, 穿刺术
摘要:自2003年10月以来,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抢救中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前的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清除部分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有效地缓解脑疝,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长期缓解率因素分析

    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期评估短期CSII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

    作者:刘博伟;刘滨伟;尹福在;陆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诊断与治疗

    上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上肢深静脉系统及颈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以上肢、头颈部及颜面肿胀、浅静脉扩张、皮肤变色和侧支静脉扩张为主要特征.由于可以导致肺栓塞,因此病死率很高.

    作者:都日娜;杨奋有;王建军;李培秀;刘炜;宇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一家系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myocardium,NVM)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又称海绵状心肌病或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是胚胎发育早期网状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失败导致小梁化的心肌持续存在,本畸形罕见,可孤立存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有家族发病倾向,约18%~44%的患者有家族史.

    作者:杨帆;秦小飞;赵洛沙;王培;陈艳;孔瑞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温阳益气利水法对美托洛尔负性肌力作用纠治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治疗.它是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产生直接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因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临床试验的资料表明,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心力衰竭的效应与短期治疗的负性肌力作用截然不同.

    作者:王策;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96例胃轻瘫相关致病因素临床分析

    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上腹饱胀、体质量减轻等症状,而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该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轻瘫的相关致病因素,提出应对策略.

    作者:张君;李雪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7年心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与相对沉寂的2006年相比,2007年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收获颇丰: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千呼万唤始出来,药物洗脱支架(DES)安全性之争依旧火爆,COURAGE(Clinical Outcome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研究-石激起千重浪,而数部心血管病诊疗指南的更新则成为这一年度大的看点.

    作者:郭艺芳;崔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裁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方法 HBeAg阴性CHB患者33例与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分别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G-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IL-1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HBeAg阳性CHB患者长,(6.8±6.2)年vs(3.8±4.0)年(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和PTA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5.1±1.4)vs(6.2±1.5)(P<0.05),IL-12、IFN-γ水平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为(71.3±32.0)ng/L vs(57.7±23.1)ng/L、(16.1±4.8)ng/L vs(13.4±3.3)ng/L(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123.6±61.3)μg/L vs(91.6±45.6)μg/L(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长,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IL-12、IFN-γ对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向肝硬化发展.

    作者:穆义英;张栩;丁向春;李玉芳;刘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YMDD自然变异患者的病情进展及临床处理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经拉米夫定(LAM)治疗而出现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自然变异已见临床报道[1-3],对其变异后的病情进展和临床处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邱源旺;黄利华;胡泰洪;陈仕彬;杨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缺铁性贫血1例

    患儿,女,13岁.于2003年家人无意中发现其劲部增粗,无明显食欲不振、淡漠、畏寒、乏力等症状.

    作者:庞建华;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58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肺功能评估检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1-2].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复杂、风险大,因此术前肺功能评估十分重要.

    作者:郝书亭;马俊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钾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实践中观察到AMI早期常常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发病时血钾的测定,观察AMI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心梗和UA血钾浓度变化,探讨血钾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荣品;赵坤哲;张敬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关于CORONA研究的思考

    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年会(AHA)公布了对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佳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瑞舒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对照试验(CORONA)的新研究结果.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5岁以上公务员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健康和疾病之间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亚健康状态,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面转化进而发展为各种疾病.

    作者:谢永富;孙宏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在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往往伴有肺动脉高压(PH)[1].笔者应用M型号彩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左心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即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用来评价VSD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E、A峰相比较,以探讨V<,p在评价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小梅;赵丽娜;樊文峰;李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伊文综合征转为伴血小板增多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贫血、出自15年,咳嗽、咳痰5个月,加重伴发热1周,于2006年12月第4次入院.否认传染病、过敏、感染、特殊用药及结缔组织病史.

    作者:温秀娟;张学军;潘崚;王福旭;郭晓玲;王艳;罗建民;林凤茹;徐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内源性具有生物活性的胆碱磷脂,具有强大的致炎作用.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理特征可概括为活性炎症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气道的高反应性(AHR)以及支气管壁的重构,这三者互为因果[1-2].

    作者:刘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以肺炎就诊的多发性肌炎2例

    例1,男,56岁.因发热、胸痛2周就诊.患者于2周前胸痛,而自测体温上午36.5℃,下午37.5℃,无咳嗽咳痰,遂就诊医院,当时胸透示右下肺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奇霉素8天,效果不佳.

    作者:刘宪红;江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注射后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设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7例,首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共3次,然后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00 mg/d;安慰剂组26例,除接受AMI的常规治疗,相应安慰剂静脉及口服方法 与治疗药相同,入组后24小时及出院前分别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AMI后24小时内美托洛尔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 vs 18/26,P<0.05),心房纤颤的发生美托洛尔组虽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 vs 2/26,P0.05);美托洛尔组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饲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27 vs 19/26,5/27 vs 12/26,均P<0.05),心室纤颤两组各发生1例;出院前美托洛尔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教明显少于安慰剂组(15/25 vs 21/24,3/25 vs 9/24,P<0.05);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 4/24,0/25 vs 2/24,均P0.05).结论 AMI后早期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发生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使用,以避免增加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作者:张晓光;刘晓梅;苏瑞瑛;姜志安;肖文良;邰炜彦;殷洪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甲胎蛋白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检测肝细胞癌的研究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法测定40例HCC、50例肝硬化(LC)及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VEGF、IGF-Ⅱ、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VEGF(432.40±296.70)ng/L、IGF-Ⅱ(0.80±0.29)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9.40±58.70)ng/L(P<0.01)、(0.38±0.08μg/L(P<0.01)及LC组(149.50±89.10)ng/L(P<0.05)、(0.61±0.12)μg/L(P<0.01),二者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迭94.3%.结论 AFP与VEGF和IGF-Ⅱ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避免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叉.

    作者:赵志国;李建辉;单保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者众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以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HGBVpreS1)抗原的检测作为标准,但是由于这两个指标都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的反映HBV是否处于复制期.

    作者:凡瞿明;汪光蓉;张国元;王东生;张金花;唐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