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年心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郭艺芳;崔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高脂血症
摘要:与相对沉寂的2006年相比,2007年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收获颇丰: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千呼万唤始出来,药物洗脱支架(DES)安全性之争依旧火爆,COURAGE(Clinical Outcome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研究-石激起千重浪,而数部心血管病诊疗指南的更新则成为这一年度大的看点.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76例临床观察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疼痛需要综合治疗,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80%的疼痛.芬太尼透皮贴剂以其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推崇,是控制中、重度疼痛的有效药物.我们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慢性中、重度癌痛7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雪莉;张增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关于CORONA研究的思考

    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年会(AHA)公布了对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佳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瑞舒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对照试验(CORONA)的新研究结果.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据统计有近2/3的患者治疗不能达标,尤其是病程长、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随着糖尿病进程进展,胰岛功能逐渐衰退,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

    作者:甘华侠;汤佳珍;徐积兄;刘建英;昌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二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2小时后未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佳时间窗内(发病6~8小时),是否可以进行再次溶栓治疗?近4年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力;汪培丽;吴站蓉;李云;王一书;朱新华;舒挥文;王琳;玄红梅;冯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以肺炎就诊的多发性肌炎2例

    例1,男,56岁.因发热、胸痛2周就诊.患者于2周前胸痛,而自测体温上午36.5℃,下午37.5℃,无咳嗽咳痰,遂就诊医院,当时胸透示右下肺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奇霉素8天,效果不佳.

    作者:刘宪红;江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学名词规范化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温阳益气利水法对美托洛尔负性肌力作用纠治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治疗.它是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产生直接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因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临床试验的资料表明,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心力衰竭的效应与短期治疗的负性肌力作用截然不同.

    作者:王策;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率震荡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起中青年心力衰竭的常见疾病.此类患者常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作者:史永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学论文中关于有序资料统计学方法的选用

    在来稿审理中,我们发现作者运用统计学意识较强,能够将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再下结论,但是在所用统计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定性资料大都采用x2检验、定量资料大都采用t检验.

    作者:杜媛鲲;姜恒丽;李玉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原因与对策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因症状不典型时有误诊,但若无外伤史者则更易误诊.这种与外伤无关的硬膜下血肿,称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1].

    作者:姜道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O-PCR)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染色体G显带、FISH和RO-PCR技术对46例CML初发慢性期(CP)患者进行核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伊马替尼、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①46例CML初发患者Ph染色体均为阳性,其中1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阳性细胞平均数为(92.20±7.80)%;RQ-PCR检测BCR-ABL/ABL的平均值(68.18±26.67)%.②46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17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27例羟基脲治疗,2例干扰素治疗.随访期间,7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同时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82%~100%),RQ-PCR检测BCR-ABL/ABL值为(51.10±16.30)%,并于0~12个月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其余39例患者(包括伊马替尼治疗组16例,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29例),伊马替尼治疗组FISH检测仅4例为阳性(1.0%~5.0%),RQ-PCR检测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0.10±0.0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FISH检测均阳性(79%~100%),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53.65±12.60)%,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RQ-PCR能够有效提高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MRD的监测水平.

    作者:朱红倩;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杨柳;张嵩;龚峻梅;欧阳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伊文综合征转为伴血小板增多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贫血、出自15年,咳嗽、咳痰5个月,加重伴发热1周,于2006年12月第4次入院.否认传染病、过敏、感染、特殊用药及结缔组织病史.

    作者:温秀娟;张学军;潘崚;王福旭;郭晓玲;王艳;罗建民;林凤茹;徐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并发矛盾性栓塞1例

    患者,男,26岁,因左下肢肿痛伴活动后胸闷、气短2个月,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既往体健.其父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作者:王瑞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在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往往伴有肺动脉高压(PH)[1].笔者应用M型号彩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左心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即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用来评价VSD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E、A峰相比较,以探讨V<,p在评价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小梅;赵丽娜;樊文峰;李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者众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以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HGBVpreS1)抗原的检测作为标准,但是由于这两个指标都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的反映HBV是否处于复制期.

    作者:凡瞿明;汪光蓉;张国元;王东生;张金花;唐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长期缓解率因素分析

    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期评估短期CSII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

    作者:刘博伟;刘滨伟;尹福在;陆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5岁以上公务员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健康和疾病之间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亚健康状态,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面转化进而发展为各种疾病.

    作者:谢永富;孙宏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钾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实践中观察到AMI早期常常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发病时血钾的测定,观察AMI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心梗和UA血钾浓度变化,探讨血钾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荣品;赵坤哲;张敬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为研究组,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9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1例;同时选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急性白血病(AL)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 结合基因测序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分析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2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4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其中PV 23例(88.5%,23/26),ET 15倒(57.7%,15/26),IMF 5例(55.6%,5/9),CNL 1例;对照组均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和突变阴性的MPD相比较,两组在发病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象方面,两组PV患者的白细胞[(18.2±8.0)×109/Lvs(7.6±1.4)×109/L,P=0.035]、血小板计数[(479±141)×109/L vs(277±102)×109/L,P=0.025]及两组ET患者的血红蛋白[(146±16)g/L vs(122±17)g/L,P=0.001]、白细胞计数[(14.6±5.1)× 109/L vs(10.9±3.4)×109/L,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相比,突变阳性的ET患者出血,血栓、转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34).结论 应用AS-PCR法筛选JAK2V617F突变准确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患者相比较,突变阳性的ET患者的临床过程更具有侵袭性.

    作者:王冬梅;郭慧梅;王菊美;孙国峰;郭晓玲;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96例胃轻瘫相关致病因素临床分析

    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上腹饱胀、体质量减轻等症状,而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该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轻瘫的相关致病因素,提出应对策略.

    作者:张君;李雪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