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倩;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杨柳;张嵩;龚峻梅;欧阳凌云
脑梗死和糖尿病的相互关系不仅受到神经科和内分泌科医师的重视,而且也愈来愈得到其他科医师的关注.重度糖尿病患者经常并发脑梗死,急性脑梗死也可以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数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高凝血状态和高胰岛素血症之六高症状,脑梗死患者可能以上述症状作为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柏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实践中观察到AMI早期常常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发病时血钾的测定,观察AMI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心梗和UA血钾浓度变化,探讨血钾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荣品;赵坤哲;张敬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注射后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设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7例,首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共3次,然后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00 mg/d;安慰剂组26例,除接受AMI的常规治疗,相应安慰剂静脉及口服方法 与治疗药相同,入组后24小时及出院前分别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AMI后24小时内美托洛尔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 vs 18/26,P<0.05),心房纤颤的发生美托洛尔组虽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 vs 2/26,P0.05);美托洛尔组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饲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27 vs 19/26,5/27 vs 12/26,均P<0.05),心室纤颤两组各发生1例;出院前美托洛尔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教明显少于安慰剂组(15/25 vs 21/24,3/25 vs 9/24,P<0.05);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 4/24,0/25 vs 2/24,均P0.05).结论 AMI后早期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发生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使用,以避免增加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作者:张晓光;刘晓梅;苏瑞瑛;姜志安;肖文良;邰炜彦;殷洪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与相对沉寂的2006年相比,2007年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收获颇丰: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千呼万唤始出来,药物洗脱支架(DES)安全性之争依旧火爆,COURAGE(Clinical Outcome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研究-石激起千重浪,而数部心血管病诊疗指南的更新则成为这一年度大的看点.
作者:郭艺芳;崔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为研究组,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9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1例;同时选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急性白血病(AL)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 结合基因测序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分析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2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4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其中PV 23例(88.5%,23/26),ET 15倒(57.7%,15/26),IMF 5例(55.6%,5/9),CNL 1例;对照组均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和突变阴性的MPD相比较,两组在发病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象方面,两组PV患者的白细胞[(18.2±8.0)×109/Lvs(7.6±1.4)×109/L,P=0.035]、血小板计数[(479±141)×109/L vs(277±102)×109/L,P=0.025]及两组ET患者的血红蛋白[(146±16)g/L vs(122±17)g/L,P=0.001]、白细胞计数[(14.6±5.1)× 109/L vs(10.9±3.4)×109/L,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相比,突变阳性的ET患者出血,血栓、转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34).结论 应用AS-PCR法筛选JAK2V617F突变准确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患者相比较,突变阳性的ET患者的临床过程更具有侵袭性.
作者:王冬梅;郭慧梅;王菊美;孙国峰;郭晓玲;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2003年10月以来,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抢救中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前的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清除部分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有效地缓解脑疝,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青;孟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因症状不典型时有误诊,但若无外伤史者则更易误诊.这种与外伤无关的硬膜下血肿,称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1].
作者:姜道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治疗.它是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产生直接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因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临床试验的资料表明,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心力衰竭的效应与短期治疗的负性肌力作用截然不同.
作者:王策;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年会(AHA)公布了对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佳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瑞舒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对照试验(CORONA)的新研究结果.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往往伴有肺动脉高压(PH)[1].笔者应用M型号彩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左心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即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用来评价VSD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E、A峰相比较,以探讨V<,p在评价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小梅;赵丽娜;樊文峰;李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男,26岁,因左下肢肿痛伴活动后胸闷、气短2个月,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既往体健.其父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作者:王瑞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上腹饱胀、体质量减轻等症状,而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该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轻瘫的相关致病因素,提出应对策略.
作者:张君;李雪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2小时后未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佳时间窗内(发病6~8小时),是否可以进行再次溶栓治疗?近4年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力;汪培丽;吴站蓉;李云;王一书;朱新华;舒挥文;王琳;玄红梅;冯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男,31岁,因突发颈后痛19天、于2007年8月31日入院.发病前2周内无感冒、感染史,患者于2007年8月12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劲后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后出现头晕、双手麻木,坐起时症状加重,平躺好转,无意识障碍,无饮水呛咳,无二便失禁等症状.
作者:钱丽芳;王为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贫血、出自15年,咳嗽、咳痰5个月,加重伴发热1周,于2006年12月第4次入院.否认传染病、过敏、感染、特殊用药及结缔组织病史.
作者:温秀娟;张学军;潘崚;王福旭;郭晓玲;王艳;罗建民;林凤茹;徐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13岁,因声音嘶哑、咀嚼费力3个月,于2001年3月1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终致不能发音,且抬头时间久后需趴在桌上休息,片刻后复能抬起,进食咀嚼无力,进食时间延长,一餐中间需休息1~2次.
作者:吕燕华;吴秀玲;陈丽丽;阚风杰;王海英;高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来稿审理中,我们发现作者运用统计学意识较强,能够将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再下结论,但是在所用统计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定性资料大都采用x2检验、定量资料大都采用t检验.
作者:杜媛鲲;姜恒丽;李玉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内源性具有生物活性的胆碱磷脂,具有强大的致炎作用.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理特征可概括为活性炎症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气道的高反应性(AHR)以及支气管壁的重构,这三者互为因果[1-2].
作者:刘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O-PCR)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染色体G显带、FISH和RO-PCR技术对46例CML初发慢性期(CP)患者进行核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伊马替尼、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①46例CML初发患者Ph染色体均为阳性,其中1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阳性细胞平均数为(92.20±7.80)%;RQ-PCR检测BCR-ABL/ABL的平均值(68.18±26.67)%.②46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17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27例羟基脲治疗,2例干扰素治疗.随访期间,7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同时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82%~100%),RQ-PCR检测BCR-ABL/ABL值为(51.10±16.30)%,并于0~12个月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其余39例患者(包括伊马替尼治疗组16例,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29例),伊马替尼治疗组FISH检测仅4例为阳性(1.0%~5.0%),RQ-PCR检测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0.10±0.0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FISH检测均阳性(79%~100%),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53.65±12.60)%,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RQ-PCR能够有效提高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MRD的监测水平.
作者:朱红倩;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杨柳;张嵩;龚峻梅;欧阳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眩晕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为临床常见症状[1],根据1981 Mangat统计报告有80余种疾病可引起眩晕症状,其中以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及眼科疾病常见[2].
作者:闫文明;李泽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