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付世新;庞建华;王战建

关键词:糖尿病,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
摘要:临床使用的中效胰岛素均有吸收峰值且作用时间有限,不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1].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每天1次给药就能提供24小时基础血糖控制.目前已开发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笔者就近年来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述.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透析相关性心包炎的治疗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左右可并发心包炎[1],心包积液可造成透析患者反复出现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透析相关性心包炎的治疗,以进一步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透析生命.

    作者:王敬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隔离症并结核感染1例

    患者,男,18岁.主因低热、咳嗽2个月来诊.X线胸片示左肺下心缘旁片状密度较淡阴影,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团块状密度增高不均阴影.院外一直按肺炎治疗无效.患者自幼经常感冒咳嗽,多次诊断为左肺下炎症.查体:体温37.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左肺下叩浊音,呼吸音减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4×109 /L,中性粒细胞0.76,血沉21 mm/1 h.超声示:左胸腔积液.

    作者:王秋梅;谢兰品;李素娟;王淑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导向无水乙醇介入治疗甲状腺囊性疾病104例

    甲状腺囊性疾病主要指甲状腺囊肿和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囊腺瘤),系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是良性、单发,既往多采用手术治疗,存在治疗风险大、并发症多、费高用等缺点.国外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皮乙醇介入疗法(PEIT)[1,2],使手术病例减少50%以上.此疗法符合当今对疾病治疗安全、有效、微创的新要求.2002~2005年我院采用PEIT治疗甲状腺囊性疾病10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潘天荣;胡红琳;陈明卫;何勇;章秋;王长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包包虫病1例并文献复习

    心包包虫病极为罕见,国内外报告很少,有作者统计,仅占全身包虫病的0.2%[1-4].笔者报告典型心包包虫1例并文献复习,就其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宋建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出血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40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头颅CT测定出血体积、判断出血部位;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血清IL-6浓度即明显升高,3~5天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8小时(18.55±5.10)ng/L、3~5天(23.70±4.91)ng/L vs(8.71±3.89)ng/L,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6~9天接近对照组水平[(10.83±4.53)ng/L vs(8.71±3.89)ng/L,P>0.05];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IL-6平均血清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s=0.931,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rs=0.374,P<0.01);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IL-6升高更明显,IL-6>25 ng/L、SSS评分>40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IL-6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在脑出血中起重要作用;其与出血量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同时为脑出血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赵明哲;丁秋蕾;刘瑛;侯军良;李育臣;李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腺垂体机能减退38例临床分析

    腺垂体机能减退是多种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通常起病隐袭,症状常不典型,易致误诊、漏诊以致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及时诊治则大多预后良好.现将我科1999年以来收治住院的腺垂体机能减退38例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根据小扁豆凝集素对甲胎蛋白(AFP)的亲和力不同,采用亲和免疫电泳印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和57例良性肝病患者的AFP-L3的血清含量;以AFP-L3>15%作为PHC阳性的诊断标准.结果 PHC患者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患者的AFP-L3阳性率与AFP水平无正相关.AFP≤400 μg/L和>400 μg/L的PHC病例,AFP-L3阳性率分别是76.9%和84.6%,AFP-L3含量与血清AFP浓度无关;AFP含量与癌肿直径大小呈正相关(r=0.453,P<0.01).在癌肿直径>2 cm的PHC病例,AFP-L3阳性率与癌肿直径无相关性(r=0.012,P>0.05).结论 AFP-L3对于低水平AFP的PHC,尤其是小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宇;王海霞;张晓丹;刘英;吕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次确诊时应用慢作用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病.确诊后越早应用慢作用药物患者的病情越易得到控制,骨质的侵蚀破坏越不易发生[1].然而不少RA患者确诊后未能及时应用慢作用药物,贻误了治疗时机.我们就RA患者确诊后未能应用慢作用药物治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临床更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陈海英;顾光;魏平;李薇;王俊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部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s,GS)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GS和吸入糖皮质激素(IGS)在肺部疾病中的用量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美国口服GS的年处方量约为1800万张,而肺部疾病是常应用口服GS的原因[1].英国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因呼吸系统疾病使用GS占口服糖皮质激素处方量的40%[2].而美国每年IGS的处方量大约2 700万张,这些处方均被用于肺病患者.

    作者:杨茗;董碧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1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定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119例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检出率为71.4%,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1%、69.4%、84.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检出率与肝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912,P<0.05).结论 PBMC中HBV-DNA阳性率随肝损害加重而升高.

    作者:董红筠;田雅欣;宓余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使用的中效胰岛素均有吸收峰值且作用时间有限,不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1].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每天1次给药就能提供24小时基础血糖控制.目前已开发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笔者就近年来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述.

    作者:付世新;庞建华;王战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事件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1],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显示,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同属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的炎症疾病.C反应蛋白(CRP)是体内慢性炎症的主要标志物,随着生化技术的发展,高敏CRP(hsCRP)的测定已成为现实,hsCRP在评估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中比常规方法检测的CRP更敏感.

    作者:吕晓红;王杰超;苏胜偶;孟凤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细胞肺癌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

    据报道前列腺癌、肾细胞癌、何杰金淋巴瘤和肺癌均可转移至胰腺,其中常见的组织类型为小细胞肺癌.在临床上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胰腺炎并不多见.近,我院呼吸内科收治了2例小细胞肺癌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敏;刘欣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为急性时相期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的炎症标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1].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CRP对2型糖尿病未来风险预测及临床治疗有效性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艳;高燕玲;孙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特点探讨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同为气流阻塞性疾病,但由于两者的病理机制不同,从而导致了气流受限及气道反应性方面的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哮喘缓解期和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两者小气道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特点以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水秀;吴日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静脉发育畸形3例并文献复习

    脑静脉发育畸形,临床上较少见,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的情况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范振增;吴建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药物注射控制肺癌胸腔积液的对照研究

    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常见并发症之一,彻底的引流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关键因素之一.如能有效控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科开展了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并对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80例患者进行了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希望找到一种患者痛苦更小、更简便易行、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志伟;涂雄文;张丽琴;王金艳;王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畸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及时治疗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现行的RA诊断标准只有免疫球蛋白M类风湿因子(IgM-RF)是实验室指标,且特异性不高,不利于早期诊断.我们应用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第二代环瓜氨酸肽(CCP)抗原检测73例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并同时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RF,以了解抗CCP抗体、AKA和RF在RA中的意义,探讨它们在RA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朱霞;林金盈;李学军;凌景荣;曾维平;闭艺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表心电图鉴别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

    射频消融治疗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RMVT)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这类心律失常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少数可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现将青海省心血管病专科医院1998年5月至2005年1月成功消融8例RMVT体表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高琴;侯湘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症性肠病的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安全评价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阻断TNF生物合成或生物作用的抗TNF治疗已经成为IBD治疗的新方向.各种不同的抑制TNF的疗法被用于IBD,包括英夫利昔(infliximab)、CDP571、p75和p55可溶性TNF受体融合蛋白--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奥那西普(onercept)及依那西普(etanercept)、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CNI-1493、沙利度胺(thlidomide,反应停)等,其中英夫利昔是目前惟一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克罗恩病(CD)临床治疗的生物制剂,其他生物制剂对IBD以及英夫利昔对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作者:张道权;吴正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