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伦志
目的 探讨再灌注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8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符合CTO病变患者,根据是否对CTO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患者分为PCI治疗组(37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44例);在冠脉造影术后1周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评价左室重构情况.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时,两组LVEDVI、LVESVI和LVMI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CI治疗组LVEDVI较前降低[(77.67±15.37) ml/m2 vs (70.24±9.85) ml/m2(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LVEDVI、LVESVI和LVMI均较前有明显升高[LVEDVI(79.98±13.75) ml/m2 vs (88.77±15.59) ml/m2,LVESVI(37.55±12.93) ml/m2 vs (43.52±12.88) ml/m2, LVMI(108.18±14.51) g/m2 vs (118.86±21.60) g/m2(P<0.05或P<0.01)],PCI治疗组较药物保守治疗组LVEDVI、LVESVI、LVMI均有显著降低[LVEDVI(70.24±9.85) ml/m2 vs (88.77±15.59) ml/m2,LVESVI(28.62±7.01 ) ml/m2 vs (43.52±12.88) ml/m2,LVMI(102.86±17.44) g/m2 vs (118.86±21.60) g/m2(P<0.01)].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晚期再灌注介入治疗可以阻抑心室重构.
作者:赵华丽;郝清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肾功能、透析方式、营养状况及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新华医院住院患者280例,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hs 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体质量(kg)和患者入院当天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GFR≥90 ml/min)34例、肾功能不全组(GFR 30~89 ml/min)59例和肾功能衰竭组(GFR≤30 ml/min)187例;同时根据透析方式将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非透析组78例,血透组88例和腹透组21例;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 hs-CRP与肾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与Lp(a)呈正相关(r=0.35,P<0.01).腹透组的hs-CRP水平显著升高.在肾功能衰竭组中,hs CRP与PA、alb呈负相关(分别为r=-0.34,P<0.01;r=-0.37,P<0.01),而对TG、HDL-C、LDL-C、ApoA和ApoB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CRF患者中存在hs-CRP水平升高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与CRF患者的腹膜透析方式、营养不良和高Lp(a)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倪玲;朱汉威;李妙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男,36岁.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个月,拟再次化疗,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耳鸣,刷牙时牙龈出血、鼻出血,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3 ℃,血压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睑结膜苍白,胸骨中下段压痛阳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 2.21×109/L,血红蛋白 62 g/L,红细胞 1.75×1012/L,平均红细胞容积 100.6 fl,血小板18×109/L.涂片: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占0.90,红细胞系占0.03,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为30∶1,粒系增多明显,以早幼粒细胞为主,占0.67,此类细胞核较规则,核染色质细、核仁可见、浆量丰富,可见内外浆,浆内可见粗大颗粒.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明显减少,形态无异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融合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到PML 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
作者:何档;孙海英;张奎;鹿群先;徐开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心脏任何部位的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激动传导延迟或阻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或为暂时性,或为永久性.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并非少见.但二者同时出现却不多见,要确定其临床意义,除仔细分析心电图特征外,还需结合临床全面准确判断.
作者:王晓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单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较为困难.CT扫描是目前检查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且常作为器质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在颅脑疾病.正确地评价CT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有益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查方法的优化和早期诊断.因此,我们从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中筛选CT资料完整的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铁刚;段宏伟;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红斑狼疮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在原病基础上继发病毒、真菌感染,是内科常见病,治疗中如何选用既不损伤肝脏又不损伤肾脏药物至关重要.我院选用植物药大蒜素注射液治疗红斑狼疮肾炎并发病毒及真菌感染,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红;王建峰;王保健;冯玲淑;汪宝录;齐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细胞因子及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③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④采用Beckman-Coulter CX9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提供的全套检测试剂,对患者血清进行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检测.结果 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 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 BCP变异的阳性率41.5%.HBV BCP变异阳性组、阴性组间血清IL-10(80.96±30.86) mg/L vs (72.11±24.19) mg/L、IL-12(41.33±15.10) mg/L vs (35.98±14.47 mg/L、TNF-α(56.04±27.05) mg/L vs (38.01±10.49) mg/L和IFN -γ(19.81±12.29) mg/L vs (16.55±8.99) mg/L,BCP变异阳性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 BCP变异阳性组对肝功能(TBiL、ALB、ALT、AST)的损害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均P=0.000).结论 HBV BCP变异可导致血清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增高,肝损害加重.
作者:黄力毅;覃锦耀;玉艳红;吴继周;黄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肝炎各种临床特征的深入认识及HBV基因型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开展,HBV的基因型与感染这种基因型病毒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的的差异目前已发现HBV有A~H 8个基因型,在亚太地区主要以B和C基因型为主[1].中国大陆地区HBV基因型也主要是B和C基因型,其中南方地区以B基因型为主[2],北方地区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3].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就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所感染的HBV基因型的关系进行的研究报道认为,HBV的基因型是影响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的重要因素.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对镇江地区部分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所感染的HBV基因型,发现绝大多数为B、C基因型,该研究从中随机抽取HBV基因型为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共102例,对其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纤维4项水平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对B、C基因型HBV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以上诸多临床特征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明;龚玉华;谭友文;於学军;张园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微波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微波介入治疗气道疾病近年来已得到一定应用.为观察经纤支镜微波治疗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永鑫;王倩;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粟粒性肺结核(MPTB)是较为急重的类型,见于2%~6%原发性结核,也可见于抵抗力低下者的继发性结核[1].其与弥漫性肺泡癌(DBC)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以病理学、细菌学或临床疗效为金标准,对41例MPTB和31例DBC的螺旋CT及高分辨率CT(HRCT)征象、症状、病史等进行比较,尝试探讨影响二者鉴别诊断的因素.
作者:赵静;郑宝霞;郭庆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28岁.因颜面红斑3年,呕吐、腹痛1年,关节肿痛、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颜面红斑,伴脱发,未予诊治.1年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腹痛位于上腹部及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为黄色水样便,每日4~5次,无里急后重,伴发热,体温37.5~38 ℃,尿蛋白(++).予以抗炎、对症等治疗,上述不适可缓解,但易复发.3个月前出现全身多关节肿痛,呈游走性,并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伴口腔、鼻腔黏膜溃疡,颜面红斑加重.
作者:郭迪斌;叶玉斓;汤显湖;肖丽霞;何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百草枯中毒自1966年首次报道以来,以高病死率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4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对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试图寻找特效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笔者通过阐述百草枯的特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展望肾脏保护在百草枯中毒转归中的作用.
作者:刘芙蓉;扈琳;佟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是DN发病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很多研究显示,CTGF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的许多环节.
作者:王战建;邵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先从猪脑内分离出来的一种心血管肽类激素.BNP具有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促进尿钠排泄、减少水钠潴留等作用.BNP还可特异地调节心室的收缩功能和压力负荷[1].BNP直接从心室分泌,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全过程.BNP不但在心血管系统广泛应用,同时还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广泛联系.
作者:张拥军;郭静霞;郭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除具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免疫功能低下,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及广谱、大量、长时间抗生素使用的特点外,还具有高细菌耐药性的特点,这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报道部分抗生素临床用量的变化对细菌耐药率的变迁有一定影响[1,2].现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分离菌株的分布、耐药性,并对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延峰;王瑞芹;王立丽;崔蓉;骆文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0%~20%[1].SAP消化道和腹腔内出血的发生虽然相对较少,但病死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35例SAP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内出血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黄伟;刘婷婷;王蕾;夏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联合用药及疗程较长,常出现肝功能损害,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成为停止化疗和疗程不足导致结核病复发的重要原因.结核病近年发病率高,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我国高达10%~20%,结核合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比较常见,HBsAg阳性的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患者[1],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急性肝衰竭,致患者死亡.硫普罗宁是一种含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可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2].一般认为,无肝病基础时,抗结核治疗无须应用保肝药物,但HBsAg阳性患者化疗中是否需要应用保肝药物来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目前尚无药物预防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此我们在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应用硫普罗宁,并对硫普罗宁的疗效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钟利;黄永茂;唐凌;任小华;刘泽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峰值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是主要反映大气道阻塞程度的一项指标.它比临床症状更为敏感及客观地反映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及病情变化,监测PEF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帮助发现病情恶化的早期征象[1].陈强等[2]研究表明监测PEF还可以间接反映气道炎症.PEF测定在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哮喘临床试验中也承担重要角色,国内外已将PEF监测作为对哮喘患者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Boushey等在关于轻度哮喘长期治疗的研究中,将清晨PEF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首要指标[3].在获得哮喘佳控制(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GOAL)[4]研究中,将PEF变异率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标准之一.
作者:朱恬华;汤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肾小球硬化与血脂异常有关.我们对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作者:李博一;文磊;张建伟;罗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研究表明,焦虑为脑卒中后常见的精神症状,其发生率约为47.2%[1].为观察脑卒中后焦虑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为脑卒中后焦虑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卫红;赵雪平;孙素娟;徐会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