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虚热瘀论治崩漏

丛慧芳;魏喜娇;张天婵;韩京桔;高强

关键词:崩漏, 虚热瘀, 肾虚, 肝郁脾虚
摘要: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笔者认为肾虚是发病的关键,肝郁脾虚,血失统摄,冲任不固.虚热瘀是其出血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因实致虚,因虚致瘀,虚实错杂,虚热瘀互为因果,急则治其标,给予化瘀止血,清热补虚治疗大法.血止后,求因治本,益肾疏肝理脾调理善后.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建瓴汤化裁内服、针灸辨治痰瘀交阻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8例

    目的 探讨建瓴汤化裁内服、针灸辨治痰瘀交阻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则加用建瓴汤化裁内服、针灸联合治之,连续治疗2周为疗程.通过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0%(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目涩、麻木等主要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RVA、LVA、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建瓴汤化裁而成的经验方口服、针灸进行中医内外合治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学习《傅青主女科》从肝肾脾论治血崩的体会及临床应用

    血崩的发生在临床上病因复杂,傅氏女科辨证详明,极度切合临床,是因为傅青主在理论上重视五行学说在脏腑之间的应用,强调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以五行的模式,通过生克制化而完成的.强调五脏安和,气血调达,冲任通畅,督带强健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生理基础,而五行脏腑理论脱胎于藏象.近人对于傅氏女科血崩一病多侧重其所列七类,所制八方,所言四因(热、虚、瘀、郁),而本文则从藏象的角度浅谈傅青主在治疗血崩一病的经验及应用体会.

    作者:刘政申;徐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化痰散结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概况

    乳腺癌在威胁女性健康中居首位,现代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方法,但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的耐药性在逐年增长,降低了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肿瘤表现为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经济适用等优点而备受患者青睐.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全文就化痰散结治疗乳腺癌的理论认识、实验研究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阐述化痰散结治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红;杨永;孟慧;李琦玮;赵国桢;于明薇;王笑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辨病辨证,唯象为据,司外揣内,治病求本

    司外揣内的象思维是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重视整体,重视变化,重视个体化治疗的思维特点,应该贯穿于四诊资料搜集、辨病辨证、选方用药、制定调护措施的整个诊疗过程.学习中医原创性临床思维,并融合现代思维学特点对提升中医临床能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进喜;贾海忠;庞博;孙慧怡;朱立;南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促进面部除皱术缝针褶皱的修复一例

    面部除皱术又称面部提升术,是整形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能起到对抗面部老化的作用.面部除皱术虽能快速实现面部皱纹的消除,但在术后会出现皮肤缝针褶皱的问题,一般要经过至少3个月褶皱才能消失变平.笔者通过中医学的针刺疗法,运用益气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治法对面部除皱术术后褶皱进行干预,缩短了术后褶皱的恢复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齐淑兰;陈殷殷;曾毅;王耀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中医治疗四法

    文章介绍了治疗慢性肾炎大量蛋白尿的常用四法.蛋白尿为慢性肾炎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大量蛋白尿可加快该疾病的发展,故在临床上需积极控制蛋白尿.根据慢性肾炎大量蛋白尿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多由风邪所致或加重的临床特点,及肾脏病络脉瘀结的病机特点,运用益气活血、祛风解毒、清热利湿及固摄精微四法治疗慢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袁慧婵;赵进喜;宫晴;张华;黄为均;岳虹;汪伯川;赵翘楚;倪博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紫癜为首发的干燥综合征并发肾小管酸中毒治验一例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首发症状具有多样性特点,临床表现相对较复杂,因此极易误诊或漏诊,如以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性紫癜为首发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极易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或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以紫癜为首发的干燥综合征并发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在西医抗炎、抑制免疫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养阴生津、解毒活血治法,希望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张迪;刘英;刘维;许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应用浅析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辛温药之一,仲景善用其辛温通达之性,在遣方配伍中发挥温阳救逆、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等功效;同时注意对附子进行炮制、去皮切片、长时间煎煮以降低毒性;并因证因人采取相适宜的剂型与剂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的应用,既十分严谨,又灵活多样,深值后世借鉴.

    作者:梁家祺;李圣耀;史大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浅析中医文化负载词深度化翻译及其意义

    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离不开语言的译介支持,中医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承载和文化传递正是中医被世界认识、认可的关键.本文在深度翻译视域下探索适用于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提出通过背景描述、分层递进、文内外互文和深层铺垫等深层语境化的翻译方式,实现中医作为异质文化在译入语环境中的传递,助力中医文化走出去.

    作者:蒋辰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朱跃兰教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朱跃兰教授认为本病发生是在阳气不足的基础上,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导致阳气流通、敷布失常,日久产生痰浊、瘀血.痰浊瘀血互结,进一步加重阳气不足,阻塞阳气运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上,朱跃兰教授强调温补、温通并用,温通重于温补,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及变化灵活使用活血、破血法,并善用虫药化痰通络,同时强调外治法在本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作者:徐江喜;韦尼;常冰;包盈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虚热瘀论治崩漏

    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笔者认为肾虚是发病的关键,肝郁脾虚,血失统摄,冲任不固.虚热瘀是其出血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因实致虚,因虚致瘀,虚实错杂,虚热瘀互为因果,急则治其标,给予化瘀止血,清热补虚治疗大法.血止后,求因治本,益肾疏肝理脾调理善后.

    作者:丛慧芳;魏喜娇;张天婵;韩京桔;高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风引汤在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火候中的临床应用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以往常称为精神肌源性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临床特征以双侧枕部或全头部出现的紧缩性或压迫性疼痛为主,是临床为常见的慢性头痛[1].近几年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西医对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相比之下,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风引汤出自于《金匮要略》,临床上用于治疗紧张型头痛属风火候者,常获捷效,因此,本文兹从理论与临床角度来阐释风引汤在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火候中的临床应用,希冀有益于临床发挥.

    作者:石书龙;董振华;贾宁;沈鑫;卞江华;孙文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肠风泄泻的证治探讨

    肠风泄泻指因风邪客于肠胃所导致的以泻下急迫、饭后即泄为主的疾病,病机特点为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感受风邪或肝郁化风,侵袭肠胃,并有寒、热、湿邪相兼为患.笔者结合门诊临床所见,总结出治疗肠风泄泻的方法有祛风散邪、健脾升阳、疏肝理气,同时兼顾寒、热、湿邪,常用药有升麻、羌活、防风、黄芪、白术、柴胡、白芍、薏苡仁等.

    作者:丁佳媛;刘绍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方治疗不寐症验案举隅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青中年压力型失眠及老年性顽固型失眠成为常态.经方是历代医家经验的传承积累,经数千年临床实践,遣方规范,方证一体.本文择录4则典型医案,运用经方治疗不寐症疗效显著.

    作者:唐蕾;韩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扶正剔邪搜络方防治大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扶正剔邪搜络方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不同时相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气管插管推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小时后,中药组按0.67 g/(kg·d)的剂量以扶正剔邪搜络方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取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7天肺间质有明显的炎性渗出,第14天炎性渗出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第21天肺纤维化区域增大,第28天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肺泡结构的萎缩、消失和破坏.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的炎性改变和纤维化程度均明显低于相同时相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大鼠各时相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PaO2值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大鼠各时相PaO2值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相对于模型组大鼠,治疗组各时相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扶正剔邪搜络方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减缓胶原沉积,延缓由炎症向肺纤维化的病程发展,并改善肺纤维化大鼠的低氧血症.

    作者:张宁;郑丰杰;王町囡;崔兰凤;王林洋;孙开元;高誉珊;范东东;苏惠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古代定心静思虑治疗不寐的理法初探

    不寐是常见的神志病,通过查阅中医古代养生文献,发现古人认为妄念不止,耗精生火,神不能内涵是不寐的重要因素.应以定心静思虑为原则,心有所著、心无所著两类方法,以数息调息、以目定心、以念定心、任情定心治之.

    作者:丰云舒;杨扬;汪卫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

    甲减是一种以全身低代谢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女性甲减患者多引起性腺功能的减退,导致月经失调.本文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提出阳虚阴盛是女性甲减患者月经失调的发病机制,并以扶阳抑阴法作为该病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吴媛媛;熊莉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利血平致抑郁样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腹腔注射利血平引起的抑郁样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以利血平腹腔注射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组(以下简称精简方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上述各组大鼠均以利血平腹腔注射造模,同时分别予以蒸馏水、氟西汀、柴胡疏肝散精简方(柴胡9g、白芍15 g、枳壳9 g、香附9 g)灌胃给药,连续14天,腹腔注射利血平与灌胃给药同时进行,每天1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以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抑郁状态,以热痛缩足潜伏期(以下简称热痛实验)、机械性撤足阈值(以下简称机械痛实验)测定其疼痛感觉.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明显降低(P<0.01);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明显下降(P<0.01);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体重增加(P<0.05);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明显提高(P<0.01);血清中IL-1β、TNF-α 的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精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重增加(P<0.05);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增加(P<0.05);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提高(P<0.05);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精简方组大鼠在体重、强迫游泳实验、热痛实验、机械痛实验等行为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通过抑制血清中致炎因子、增加抗炎因子的含量,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反应达到解郁止痛的功效,这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高雪松;王安娜;王永志;杜仪;张银凤;李丽;赵静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中药及其单体成分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癌变倾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生物等有关.现代医学尚无理想药物治疗UC,而中医药对此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笔者就文献报导统计的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及其单体成分进行整理,探讨相关中药及其单体成分的治疗机制,并对此作一综述,为中药应用于UC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饶希午;程海波;孙东东;谭佳妮;沈卫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射干麻黄汤证治的思考及运用

    目前支气管哮喘(哮病)是肺系病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有其独特优势,但在支气管哮喘危重症方面,其临床优势受限.笔者临床中运用中医理论,对一例支气管哮喘(哮病-热哮)危重症进行治疗干预,达到满意疗效,其中射干麻黄汤的运用是主要特色,通过加减变化,实行治疗热哮证,体现了运用经方的灵活性,同时又有诸多思考.经姜良铎教授、孙增涛教授点评,肯定了笔者的临床应用,但也对诊治过程中思路及方药等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及注意要点,对笔者今后中医临床工作大有帮助.

    作者:胡海波;周佩夏;赵国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