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李志凤

关键词:抗结核药,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摘要: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肝损害,在临床时有所见,现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咪唑安定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咪唑安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00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C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每组的镇静效果及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及完全清醒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 镇静结果显示A、B组均无痛苦及任何不适应感觉,但B组呛咳(42例)、躁动(56例)、检查中断(39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11例,13例,11例)(均P<0.01);C组均感觉恐惧及痛苦;检查中A、B两组血压、呼吸呈下降趋势,心率由检查前的增快降至正常水平,C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3组血压、呼吸、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检查前后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氧化碳分压(PaO2)、pH值在3组中有轻度升高趋势,仅B组PaO2在检查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减少了躁动、呛咳、屏气引起的检查中断,镇静效果优于咪唑安定,相对安全、无痛苦,值得荐用.

    作者:曹锐彬;何丽华;陈美英;黄磊;任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靶向肝星状细胞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新进展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至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以HSC为靶点的实验性干预和治疗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现就靶向HSC的抗H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金荣;侯军良;曹树旺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至今仍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伴有脑损伤的发生,严重威胁小儿身心健康,重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致死亡.S-100b蛋白是神经组织蛋白的一种,以高浓度特异性地存在于CNS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及某些神经元细胞中.国外学者报道CNS感染后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增高[1,2].我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NS感染患儿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探讨S-100b蛋白对小儿CNS感染的早期诊断及评估脑损伤所具有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俊英;刘冬青;南静;王俊萍;杨艳章;张燕;申鲁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肝移植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术前长期严重肝病等原因,机体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感染往往不易控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了给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经验性防治提供用药依据,现对本院11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内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真真;邱波;黄伟;卢家桀;王晓辉;杨尧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单剂量低分子肝素对血液滤过患者临床应用的观察

    低分子肝素(LMWN)因其高效、不良反应少、不容易造成患者出血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但目前在血液滤过中应用的报告尚少.由于该物质由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或酶促解聚后转化而来,其相对分子质量4 000~6 000,血液滤过能够清除中分子质量物质,在血液净化中可能对该物质有一定清除.通过本研究,观察单剂量低分子肝素在血液滤过中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吴森超;林冲云;何娇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十二指肠结核误诊为十二指肠肿瘤1例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反复上腹隐痛、腹胀6个月,加重伴呕吐、消瘦1个月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腹胀,餐后加重,在家自服止痛、助消化等药物效果欠佳.

    作者:张杰;郑芳;魏雪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海洛因依赖者381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海洛因系神经活性物质,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海洛因依赖人群中常见的并发疾患之一.笔者对2005年6~11月在贵阳市公安局南明戒毒所脱毒的381例海洛因依赖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及其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兴宇;吴乐平;包志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二者并存并非少见,有时症状叠加互相影响,甲状腺疾病可加速糖尿病的进程,促进某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尤其当血糖失控,病情不稳定时,可使甲状腺疾病病情加重,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更应两病兼治.

    作者:吴卫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13例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采用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获得一定疗效[1].笔者于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并与单纯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胸痛原因临床分析

    胸痛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在临床上是急诊科、心内科、胸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积累了1 000例胸痛患者的有关资料,对胸痛的分类及诊断要点作出解释,这对正确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要正确找出胸痛的原因,方法很多.现仅从临床检查和医技特检的角度来分析探讨.

    作者:李春红;吴红;王爱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卡塔格内综合征

    卡塔格内综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KS)又称家族性支气管扩张症,是原发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一种,其由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和右位心三联征组成[1].目前人们对其认识较局限,文献报道多为个例,本综述对KS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作者:秦天娥;陈小燕;王茂筠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肝胆疾病时血清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含酶特别丰富,体内几乎所有的酶均可在肝内存在,在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发生变性或坏死后,这些酶即可释放入血,通常采用测定酶活力的方法,来衡量血清内酶的变化,藉此可了解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协助诊断肝胆系统疾病,以及作为判断预后与评价疗效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王麟士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应用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对4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腺苷注射组与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各21例;先以球囊预扩张开通血管,腺苷组即刻予以腺苷300μg+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予以生理盐水10 ml,持续冠状动脉内注射1分钟,再予以支架治疗;术毕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再通后血流评价,测定术后4~24小时心肌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sum of ST-segment resolution,sum STR)百分比、第3天和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腺苷组患者术后CK、CK-MB、cTnI峰值较对照组峰值明显降低[中位数(25%,75%百分位数)分别为CK 1 170(730,2169)U/L vs 1 610(1 056,3 598)U/L;CK-MB 128(98,168)U/L vs 178(125,345)U/L;cTnI 17.5(12.9,20.6)μg/L vs 25.9(17.5,58.9)μg/L](均P<0.05);sum STR腺苷组下降幅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中位数(25%,75%百分位数)72%(64%,82%)vs 55%(25%,65%)](P<0.05);PCI后4周无论腺苷组还是对照组患者LVEF均比3天时有明显改善,腺苷组(56.67±6.14)% vs(50.19±4.24)%,对照组(53.05±4.67)%vs(47.62±4.18)%(均P<0.05);3天时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9±4.24)%vs(47.62±4.18)%(P>0.05),4周时腺苷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56.67±6.14)%vs(53.05±4.67)%(P<0.05).结论 AMI直接PCI治疗中,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可以显著缓解AMI血管开通背景下发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益于改善左心功能,冠状动脉内应用适宜剂量腺苷安全可行.

    作者:韩建妙;籍振国;周素华;刘坤申;郭恒信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小剂量华法林钠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因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往往小于0.8,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及年轻化,而且复发率高,尤其是肺栓塞,往往一年复发数次,病死率很高,华法林钠用于预防血栓的传统剂量较大,要求INR目标值为2.0~3.0,而T2DM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应用此剂量出血率高,特别是脑出血、视网膜出血等.但对于小剂量华法林钠预防2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复发,国内外报道尚少,现对我院近4年应用小剂量华法林钠预防2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韩书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近年的研究发现[1,2],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致使氧化与抗氧化能力失去平衡,从而产生氧化应激状态.在我国现有经济状况下,多数尿毒症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长期血透会产生多种透析相关并发征[2,3],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观察了血液透析对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其随透析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

    作者:李桂英;赵连英;佘红艳;郭永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T-celllymphoma,PITCL)临床少见,且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过程凶险,预后差,致使临床医师对其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常被误诊或漏诊.对我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2004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康喜荣;高俊茶;甄承恩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形成指标观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形成指标的改变.方法 受试者分为4组,即T2DM合并OP组(A组)、T2DM无OP组(B组)、非糖尿病骨质疏松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各组年龄、性别、民族和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具有可比性;观测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等骨形成指标,同步检测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等骨吸收指标.结果 A组患者血清BGP和骨AKP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B组,与C组比较分别为(4.74±0.82)μg/L vs(5.82±1.44)μg/L(P<0.01)和(19.57±5.36)U/L vs(23.38±7.36)U/L(P<0.05),与B组比较分别为(4.74±0.82)μg/L vs(5.13±0.96)μg/L和(19.57±5.36)U/L vs(22.13±6.37)U/L(均P<0.05);A组FS参数(0.43±0.01)P/cm2显著低于C组(0.48±0.04)P/cm2和B组(0.51±0.02)P/cm2(均P<0.01);C组尿PYD和DYD明显高于B组(P<0.01);除FS、BGP外,所有指标参数A、B、C 3组均分别显著高于D组(均P<0.01).结论 T2DM合并OP患者骨形成减少大于骨吸收增多,相对绝经后OP是一种低转换速率型骨质疏松.

    作者:李伟民;徐魁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408例(男207例,女201例)可疑糖尿病的门诊患者,测定其血清hs- CRP水平,同时测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MS定义将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分析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MS的相关性.结果 MS组hs-CRP中位数18.7 mg/L,明显高于非MS组9.1 mg/L(P<0.001);随着代谢异常个数的增加以及HOMA-IR值的增高,hs-CRP水平逐渐升高;按hs-CRP三分位分组后,随着hs-CRP的升高,血糖调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均逐渐增高(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性别及年龄与血hs-CRP水平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r依次为0.32、0.17、-0.12、-0.14、0.11,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hs-CRP水平增高可以作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标志.

    作者:宋秀霞;姜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3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其中85%以上是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以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血管搭桥和介入等,疗效均不理想.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也是近几年来发展快的技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这一技术也逐渐被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TateishiYuyama等首次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取得成功.2003年3月北京宣武医院在国内首次开展,取得了相似的结果.2005年1~5月我们为3例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肢均得以保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娟;项岫秀;俞芳;张慧芹;肖红珍;刘秀玲;刘阁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生长素的表达

    生长素(ghrelin)主要产生于胃,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它是生长激素促泌素Ia型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Ia,GHSR-Ia)的天然配基,GHSR-Ia和各种与GHSR-Ia有关的各亚型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外周组织中,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血管活性作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黏膜、黏膜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等高动力循环状态.其确切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扩血管物质的增多有关,因此我们研究PHG胃黏膜ghrelin表达,探讨ghrelin表达在PHG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张向梅;焦清海;姜慧卿;郑吉敏;任俊英;朱春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