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吴志光;徐建利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 患者血清, 蛋白测定,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heart disease,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子, 临床意义, 高脂血症, 发生发展, 糖尿病, 高血压, 指标, 炎症, 吸烟, 浓度, 检测, 肥胖
摘要:冠心病(Coronsoy heart disease,CHD)发生的传统危险因子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糖尿病等.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本文检测了60例冠心病患者的C-RP浓度,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应用

    目的:探讨抗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8例肺结核、324例非结核疾病、38例健康对照,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与痰涂片、L-J培养、TB-DNA检查对比,及观察100例DIGFA阳性患者的治疗后抗结核抗体动态变化.结果:对528例肺结核、324例非结核疾病、38例健康对照的阳性率分别为80.3%(424/528)、7.4%(24/324)、26%(1/38),临床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93.1%,与痰涂片、L-J培养、TB-DNA检查的阳性率33.7%、39.0%、48.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00例DIGFA阳性患者的治疗后抗结核抗体动态观察,开始治疗后每隔3个月抗结核抗体阳性人数逐渐下降.结论:抗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病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对肺结核的疗效监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华生;施浩;林健雄;叶庆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部分凝血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的部分凝血相关因子及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对GDM孕妇合并高凝状态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GDM、43例正常晚孕及44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PAI)、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酶原断片(F1+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GDM组PAI、DD、vWF:Ag、F1+2和GMP140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GDM组、正常晚孕组各指标水平均比正常非孕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GDM孕妇血浆F1+2、GMP140、DD与血浆vWF: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3,0.597,0.394,均p<0.01);GDM孕妇血浆tPA、PAI、ATⅢ与血浆vWF:Ag水平无显著相关(r分别为0.182,0.191,-0.117,均p>0.05).结论GDM孕妇存在较正常晚期妊娠更严重的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周少雄;方咏红;郑迅凤;郑菊芬;张小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树突状细胞治疗免疫检验结果分析

    HBV是一种不能直接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在HBV感染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尤其在幼年期感染者,多数成为HBV慢性携带者,而且临床常不能显示,仅血清学检测指标为阳性,如经济活检检查,90%以上此类患者均提示程度不同的组织学改变.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25%以上HBV慢性感染携带者一生中不因其它死亡,终均死于与HBV感染有关的疾病中,但目前对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慢性携带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试用树突状细胞治疗50例ASC病人,免疫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蔺安鸿;张业金;赵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关注病原检测技术提高实验诊断水平

    近年来,新发、再发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WHO估计,2001年感染性疾病导致147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6%[2];波及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器官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SARS),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导致8096人感染,774人死亡(病死率9.6%)[1]……

    作者:孙自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种主要非发酵菌的耐药分析

    细菌耐药性是抗感染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使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耐药特异性不强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逐年增加,它们在临床细菌感染上,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解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我们对威海市立医院自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月1日住院及门诊病人分离的三种主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肝五项指标检出模式与HBV-PreS1检测的对比观察及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HBV基因组是一个环状、部分双链的DNA分子,分为S、C、P和X基因区,编码相应的前S1、前S2和S蛋白.这三种蛋白均为HBsAg的组成成份.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具有高免疫原性;前S2蛋白上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参与HBV感染肝细胞过程[1].本文通过对187例乙肝病人进行乙肝五项指标和HBV-PreS1检测,以观察两者相关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念顺;卢晓;王正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胸腹水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胸腹水生化的检测除用于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外,对诊断某些疾病的良恶性诊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应用日趋广泛,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笔者在参考众多权威文哪献及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总结如下.

    作者:兰希彬;杨翠云;赵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是医院感染的易发区,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浸入性诊疗操作频繁、床位间距太近、危重病人免疫力低下等诸多因素,其多重耐药菌株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相对高于普通病房,对ICU细菌进行监测,定期进行阶段性回顾,以掌握某时段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控制交叉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对我院ICU分离到的106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卞瑞玲;刘安保;王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美国魅力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魅力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美国MD公司生产,由计算机全面控制24个试剂位(现已升级为48个),可用单双试剂进行反应.我们对其部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作者:王继荣;崔涛;李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济宁地区近几年梅毒检测情况分析

    输血是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特别是早期梅毒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如果对献血者检测不严,使梅毒患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流人血库,将造成受血者被感染.因此,笔者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本地区献血者60012人进行了TRUST及ELISA法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微娜;孙爱玉;朱卫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水平的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50例正常妊娠妇女、85例妊高征患者及5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中F1+2、TAT及SFM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正常晚孕组及妊高征各组F1+2、TAT、SFM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轻度妊高征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妊高征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随病情加重含量有升高趋势.结论正常晚孕妇女凝血功能增强,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而在妊高征时更为严重.

    作者:徐成伟;杨海燕;吴镇;于超;张圣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在检测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

    临产前的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 of fetat membrane,PROM),是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国内报道约为10%[1].PROM并发宫腔感染,可导致早产、围生儿死亡,是母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有些病例胎膜破口小或高位破裂、羊水流出少、破裂时间长或阴道分泌物的污染会影响PROM的诊断,本研究通过对59例确诊或疑似PROM孕妇和40例正常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非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检测,旨在探讨其在诊断PROM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晓军;傅爱玲;赵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前公认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韩红梅;李淑翠;邵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去白细胞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方法评价

    异体输血中白细胞所致的不良作用,逐渐为临床所重视.输注含白细胞的血制品,常引起输血反应,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入白细胞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而产生白细胞抗体所致.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同种异体血液能导致受血者临床上表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即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transfusion-associ-ated immunomodulation,TRIM),TRIM的发生主要是与输注同种异体的白细胞或白细胞产物有关,其中包括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节使受血者机体免疫反应趋向型免疫应答即免疫耐受或介导免疫细胞调亡.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PNHTR)、HLA同种免疫、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同时,白细胞还是嗜白细胞病毒的载体,如巨细胞病毒(MC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输血可能导致这些病毒经血传播及潜伏病毒的激活.

    作者:柳卫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YFRA21-1、NSE、CEA和CA125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T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波对62例肺癌及30名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及正常对照组(P<0.01).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分别以CYFRA21-1、CEA、NSE升幅较为明显.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和检测特异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霞;吴晓冬;徐万菊;邵贝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第二届《齐鲁医学检验》杂志编委扩大会议暨临床医学检验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济南市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

    输血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限度地杜绝输血后肝炎这一影响安全输血因素的发生,便是目前输血领域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为防止经血液途径传播输血后肝炎,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严格按规程进行ALT、HBsAg和抗-HCV检测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为掌握本地区肝炎流行病学趋势,笔者对本中心2002~2003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相关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涛;毛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00例脓性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本地区脓性分泌物中病原茵的分布及药敏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应用VITEK-AMS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卡、药敏纸片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共分离出G+菌15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0株(17.4%),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10.5%).G-B17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4株(12.8%),变形杆菌40株(11.6%),大肠埃希氏菌32株(9.3%).其它,如D群肠球菌、不动杆菌属细菌、酵母样念珠菌等,占有一定比例.G+病原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敏感性较高.G-b茵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基糖甙类耐药率较高,对亚安培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伤口脓性分泌物中,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茵、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较高,而且,对第三代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所以,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的选用抗生素.

    作者:任瑞霞;张敏;王朝春;曹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乳凝集法在Olympus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一直以来以离子交换层析法为主要的检测方法.离子交换层析法需要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单独检测,价格昂贵.这里探讨HbAlc胶乳凝集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上的检测.

    作者:徐炳鑫;张洁;石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报告

    血栓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1],起病急,病死率极高的疾病[2].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精神神经症状、肾损害及发热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血浆置换是治疗此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3,4],近年来,笔者采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共治疗6例TTP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盛美;张艳芹;李秀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