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编者的话]1999年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第五届会议制定的DIC诊断标准作了修改和补充,并制定了易栓症诊断标准、抗凝和溶栓治疗实验监测及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标准,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86年10月~1998年12月间进行HSCT前供、受者感染HBV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移植后3例患者发生VOD,发生率(11.5%)明显高于供、受者无HBV感染的患者(1.4%)(P<0.05);②5例输注HBsAg(+)供者造血干细胞患者2例发生乙型肝炎;③4例异基因HSCT者发生肝功能衰竭(LF),均发生在异基因移植后环孢菌素A(CsA)减量或停药过程中,LF的发生率(15.4%)明显高于供、受者未感染HBV的患者(0.8%)(P<0.01);④4例HBeAg(+)患者中,2例异基因HSCT者死于肝功能衰竭,而2例自体HSCT者均生存.结论供、受者HBV感染不是HSCT的禁忌证,但异基因HSCT后CsA减量或停药时有发生LF的危险,而HBeAg(+)的患者可能适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冯四洲;韩明哲;张莉;李成文;邱录贵;李洪强;王志强;姜容;严文伟;韩忠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对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的遗传方式、发病机制的了解已经十分清楚,达到了分子水平.而对于凝血、纤溶和血小板等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也从分子水平上有了深入的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在血栓与止血方面已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实验诊断出血性疾病和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以及抗凝溶栓治疗的监测.
作者:李家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我们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时,却是临床常反映的问题,并且也是给操作者一个警惕.对于结果偏低,必须进行复检.这是我们在使用中要求必须做到的自95年以来,从分类计数仪到血细胞分析仪,在实践工作中体会如下:
作者:李玲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前多数医院均用耳垂血和指血来检测常规,偶有采静脉血.耳垂、指血、静脉血所含各类数值不尽相同,其间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耳垂血的血细胞成分与静脉血不一致,指血与静脉血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做了200例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边红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肠杆菌科的细菌是造成各种感染的常见菌,对于它的鉴定,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大多数中、小医院不具备条件,按传统方法必须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往往造成人力、材料的浪费,甚至造成漏检和需要时间长而延误治疗.
作者:于建华;闫文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测定了40例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简称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过氧化脂质(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M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组(DKF)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KE)(P<0.01),DKF组腹透液中MDA及SOD含量极微.提示:糖尿病肾病各期存在着不同程度脂质过氧化反应,SOD含量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机理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陈新德;刘惠兰;李国刚;易明;段晓峰;李晓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疾病有关,且其在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各种炎症,以及在癌变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它在医学上已引起广泛地关注.我们将我院的各种胃肠消化病患者进行了五种幽门螺杆菌的检查,进行了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芦珂;吕静;王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妊高征是孕妇并发疾病之一,尤其是重症妊高征孕妇其血小板变化明显,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四项参数是预测和早期防止妊高征简单、易行的检验指标.本文对我院52例妊高征妇女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爱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淋病是目前国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淋球菌.检查淋球菌通常采用分泌物涂片、尿查淋球菌、淋球菌培养法,以淋球菌培养法为准.我们应用购进的淋球菌快速检测试剂,对分泌物查淋球菌和尿查淋球菌作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栾雪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报道了以D-果糖为底物两点法测定血清SDH活力的方法.观察了各类肝病患者血清SDH活性的测定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SDH与ALT均显著升高,二者的变化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清SDH测定是一项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良好指标.
作者:赵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我们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血尿是很常见的,尿中红细胞形态异,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肾病诊治有重要的意义.参考国内外的报道及研究,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及探讨进行分析:(1)由于物理性刺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消耗所致的变形;(2)红细胞膜的磷脂等结构成分变化而引起红细胞变形;(3)在红细胞通过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强力拉伸所致红细胞变形;(4)尿中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通过肾小管时,受内环境渗透压过度刺激的变形;(5)红细胞机械强力拉伸肾内环境过度压力两者混合形成红细胞变形.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8月,我从一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2株肠道致病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患者,男性,21岁,因食海鲜后腹泻,10次/日,腹痛,恶心,但不呕吐,里急后重,体温39.2℃,血液常规:WBC15.9×109/L,NO.82,10.18,Hb113g/L,RBC4.2×1012/L,粪便常规:水样便,镜检WBC12-18/HP,RBC3-7/HP.临床诊断:痢疾.
作者:郎晓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Warren和Marshall于1982年在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后,H.Pylori感染现已被公认为是胃炎、胃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作者:张德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EPI轨道.为观察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院于2001年对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及未接受免疫的人群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及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夏炳妍;吕延琴;姜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AVL9130离子分析仪(K、Na、CL)生产于瑞士,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它的KNaCL电极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在两年左右,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电极的老化可使结果出现一定偏差,尤以Na、CL电极为明显.为了使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仪器进行定期较正.
作者:章爱华;张传栋;盛小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阴道加德纳尔菌属生长要求苛刻,难于获得纯培养.因此一直未引起国内各实验室的重视.2000年11月~2001年11月,我们对临床确诊的19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共检出47株阴道加德纳尔菌,检出率为23.7%,现将分离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用多对引物PCR方法检测58例皮肤表皮肿瘤(Bowen's病17例,Queyrat增殖性红斑5例,鲍温样丘疹病1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0例)石蜡包理组织中HPV6、11、16及18DNA.Bowen's病HPV16DNA2例(2/17)阳性,Queyrat增殖性红斑HPV16 DNA1例(1'5)阳性,鲍温样丘疹病HPV16 DNA9例(9/16)阳性,皮肤鳞状细胞癌HPV DNA20例均阴性.提示鲍温样丘疹病可能与HPV16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少数Bowen's病和Queyrat增殖性红斑中HPV16可能是多种致癌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刘跃华;王家璧;王晓峰;方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是诊断肝脏有无实质性病变的一个项目,也是征兵体检的必查项目,此实验手工法比较繁杂,比较费时,因此有很多医院都不查这个项目,从1998年开始,我们把TTT的操作上了全自动化分析仪,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绪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果糖胺(frctosamine,简称FA)亦称血清糖化蛋白,它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的,其反应过程是缓慢,相对不可逆的,持续于血清蛋白14-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蛋白所处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果糖胺的比例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内血糖总体水平,为此我们观察了7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作者:孙建芝;夏炳妍;丛培英;姜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