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甘石青黛膏经皮吸收的影响

姜颖娟;蔡玲玲;汤化琪;李元文;孙毅坤

关键词:甘石青黛膏, 靛蓝, 靛玉红, 透皮吸收
摘要:目的 建立甘石青黛膏透皮实验中靛蓝及靛玉红的测定方法,考察甘石青黛膏全方与拆方,以及不同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探讨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其透皮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量;考察全方与拆方、凡士林基质以及橄榄油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特性.结果 全方组的透皮速率和累计渗透量均大于拆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橄榄油基质对软膏中靛蓝的渗透效果较凡士林基质明显,而二者对靛玉红的影响没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甘石青黛膏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吸收均有影响.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伤寒论》平衡用药观解析

    平衡用药观是指在遣方用药过程中灵活运用阴阳属性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以期全方达到阴阳的平衡.该思想源于《内经》《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仲景,本文从寒热平衡、升降平衡、收散平衡、消补平衡、润燥平衡五个方面对《伤寒论》中的平衡用药观进行了解析,说明仲景的遣方用药思想符合阴阳平衡之道,对当今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国骏;张涛;钟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耳穴贴压疗法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人,对照组38人.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降压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法,均干预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幅度、白天收缩压及舒张压的降压幅度以及夜间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方面均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为82.5%优于对照组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生理症状、身体状况、睡眠状况、疲劳、工作效率、总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疗法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巧稚;李岩;宋麦芬;崔晓云;万洁;苏敬泽;孙娅楠;武乾;周鵾;林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基础理论中英可比语料库的构建与阴阳理论跨文化传播研究

    本文通过选取国内外代表性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英文原创经典教材作为语料来源,探索构建中医基础理论中英文可比语料库,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英译与海外传播的准确性、完整性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阴阳理论一章为例,从中医专业术语、信息要素、概念定义和阐述方式四个方面对中英语料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在国外的传播现状,也为国内的中医翻译提供借鉴.同时,从跨文化传播中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对中英语料在阐述方式上的差异进行探析,以期提高中医药对外传播效果,使中医药为更多国外受众所接受.

    作者:史钰;任荣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香加皮对斑马鱼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香加皮水提液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不同暴露时间药物对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荐的方法,将受精后6小时(6 hour-post-fertilization,6 hpf)胚胎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香加皮水溶液的24孔板中,分别在24、48、72、96 hpf阶段测定胚胎/幼鱼的自主抽动次数、心率、孵化率、死亡率等指标.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香加皮水溶液处理发育至48、72、96 hpf的斑马鱼24小时,通过死亡率确定不同暴露阶段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影响.结果 各暴露组24 hpf自主抽动次数增加、48 hpf心率以及72 hpf孵化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pf低浓度给药组胚胎发育迟缓、眼点未发育、头部偏小或未发育,高浓度组发育畸形或停留在体节期;48 hpf胚胎卵黄囊畸形、黑色素生成抑制、尾芽未脱落;72 hpf 幼鱼出现身体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畸形等中毒症状.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急性毒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香加皮对48、72、96 hpf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66 mg/mL、0.693 mg/mL和0.843 mg/mL.结论 香加皮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和心脏毒性,且48 hpf斑马鱼非常适合进行心脏毒性药物筛选.

    作者:冯娅茹;赵崇军;倪媛媛;田敬欢;夏青;张文婷;樊娇娇;马志强;林瑞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临床辨治进展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中医学将其归为久咳、顽咳.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辨治十分繁复.综合分析已有的临床报道,感染后咳嗽当从风、燥、痰等论治,风邪恋肺、燥伤肺阴、痰饮伏肺为主要证型.感染后咳嗽亦与脏腑相关,肝火犯肺是其发生的常见病因.气阴不足是咳嗽反复发作的内在机制.感染后咳嗽常用治法为祛风宣肺、润肺养阴、化痰逐饮、清肝理气、扶正益气.常用方药为三拗汤、止嗽散、桑杏汤、麦门冬汤、小青龙汤、泻白散、小柴胡汤、玉屏风散等加减.

    作者:王月娇;壮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二仙汤及其拆方治疗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进展

    近年来,卵巢早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主要是以激素替代疗法加以治疗,临床效果一般且副作用大.传统医学认为此病主要是年未老,冲任已衰,天癸已竭,肾中精气的衰少,从而诱发卵巢早衰.二仙汤主要有温补肾阳、改善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在临床治疗卵巢早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促性腺激素、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卵巢颗粒细胞水平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二仙汤及其拆方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杨蕾;王继峰;牛建昭;陶仕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电针关元、三阴交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IL-2、5-HT及P物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关元、三阴交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P物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40只健康成年SPF级雌性Sprague-Dawleg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布洛芬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及布洛芬组釆用已烯雌酚和催产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关元、三阴交,布洛芬组给予布洛芬灌胃给药,余组不予治疗.于第11日观察并记录各组30分钟内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IL-2、5-HT、P物质的含量.结果 经治疗后,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中IL-2、5-HT及P物质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电针关元、三阴交可明显缓解痛经所致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炎症致痛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赵正芳;唐纯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抗瘤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抗瘤丸系统的质量标准,以提高其质量. 方法 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院内制剂抗瘤丸中三七、土茯苓、沉香、制何首乌及显微鉴别法对炒山楂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三七、土茯苓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落新妇苷分别在0.3331~5.3302 μg(r=0.9999)、0.7857~12.5709 μg(r=0.9999)、0.1478~2.3654 μg(r=1.0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0%、99.08%、98.76%. 结论 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和重复性好,可作为抗瘤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冯英楠;陈菲;张鹏;庄伟;林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冰片对氟尿嘧啶经皮促透作用的多尺度研究

    目的 研究冰片对氟尿嘧啶的经皮促透作用,探究冰片对亲水性药物的促透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实验、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介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分别对氟尿嘧啶的自身渗透性和冰片对其的促透作用进行多尺度研究.结果 氟尿嘧啶难以穿透角质层,大渗透速率(0.82 μg/cm2)和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20.45 μg/cm2)均较低,在冰片的促透作用下,氟尿嘧啶的渗透速率和渗透量均增大,当冰片浓度为1%时,氟尿嘧啶的渗透速率[13.58 μg/(cm2·h)]和24小时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325.50 μg/cm2)较高,促渗比达16.57倍,且对角质层结构影响不大,为冰片促透氟尿嘧啶的佳浓度;冰片的促透作用主要表现为疏松角质层中脂质的排列,促进其中水通道的形成,从而促进氟尿嘧啶透过.结论 冰片可以促进亲水性氟尿嘧啶经皮渗透,其主要促透机理为疏松角质层脂质排列,促进水通道的形成.

    作者:王冉;史新元;杨树芳;戴幸星;乔延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取穴规律探讨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膀胱功能障碍疾病.本文针对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进行探讨,通过查阅古籍并检索近10年临床研究文献,统计腧穴的归经、部位、频次等,认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以传统选穴方法为主,如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俞募配穴等,同时受到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知识的影响,选取以可直接刺激神经根或相关神经分布区的腧穴为主.

    作者:刘提;杜元灏;李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托里消毒散源流探讨

    托里消毒散早记载于南宋《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的附方中,直到明代先有薛己医案,后有陈实功论述使其应用于痈疽.该方本为12味药物,薛己记载该方时去陈皮成十一味方,或有去陈皮、连翘的十味方.《外科正宗》则记载去陈皮、连翘,加皂角刺、桔梗成为十二味方.现代临床多采用陈实功的托里消毒散,且应用范围不再仅限于痈疽,还用于慢性化脓性疾病以及非化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试对托里消毒散的成方源流进行探讨,并阐述其现代临床应用.

    作者:王秋平;应光耀;张少军;闵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参、党参、太子参对SD雌性大鼠性成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参、党参、太子参对SD雌性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参组、党参组及太子参组,分别予生理盐水、人参、党参和太子参灌胃2周,并每天行阴道涂片检查,干预前后检测雌二醇(Estrogen,E2)水平,后解剖大鼠,取出卵巢和子宫,计算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结果 四组大鼠比较,性成熟时间和卵巢指数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党参组、人参组的E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太子参组相比,人参组的子宫指数较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三个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多(P<0.05).结论 党参和人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SD雌性大鼠的性早熟;人参、党参、太子参能促进SD雌性大鼠体重的增长.

    作者:王至骏;王晓素;陈宇华;孔婧;吕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综合近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脉搏波速度、相关候选基因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上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气阴两虚为主,以血瘀痰阻为标,其证型与相关的临床理化指标密切相关,多以气阴两虚型、或气阴两虚夹瘀或夹痰型、或痰瘀互结型、或痰浊内阻型为常见.但目前该病临床研究尚缺少国家标准化的中医辨证分型,认为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尤其通过结合现代客观化指标,形成较为一致的中医量化客观指标,终将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现代中医诊疗水平.

    作者:杨正荣;暴雪丽;董陈露;龚燕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清血八味片中钙离子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清血八味片中钙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化学鉴别法进行清血八味片的钙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分别对清血八味片样品的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进行考察;将样品经炭化后灰化,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测定钙离子含量.结果 确定样品佳处理条件:在调压电炉上炭化1小时至炭化完全后,置于马弗炉中在700~800℃下灰化6小时;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试验RSD值为0.32%(n=6),加样回收率为98.67%~101.25%,RSD值为0.97%(n=6),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3批清血八味片样品的钙离子含量分别为17.40%、19.34%及20.6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血八味片中钙离子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宝丽;李思茹;徐柯心;林瑞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伤寒论》虚寒下利方学用心悟

    《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甚则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导致的下利汤方主要有16首,如理中汤等.仲景诊疗虚寒下利,首先治脾,且始终不离治脾,法从温中、散寒、燥湿,干姜是为主药;其二治肾,重证必用,旨在回阳救逆,辅以益阴,附子是为主药,辅用猪胆汁、人尿等.其三温化固涩,赤石脂是主药.其四利小便,此可视为辅助治疗,代表方五苓散有通阳利水功效,无论在下利的初期或后期均可酌情配用之.

    作者:何新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仝小林教授运用水蛭经验

    水蛭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仝小林教授对水蛭用量与剂型有深刻的临证体会,不局限于药典规定剂量,从疾病本身出发,并通过适当的配伍,扩大水蛭临床应用的适应症范围和提高疗效.其中,量效和疾病的对应关系尤为重要,同一药物在大、中、小剂量时功效特点各异,具体到水蛭,大剂量可用于治疗癌症,特别是肝癌;小中剂量时,配伍大黄、丹参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配伍虻虫治疗肝脏纤维化等作用.

    作者:顾成娟;何莉莎;王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运用RP-HPLC测定油茶枯饼中皂苷类、黄酮类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 基于药物体系导向建立油茶枯饼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酸性系统下同时测定油茶枯饼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有效指标性成分,采用Waters×bridge C18(4.6×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黄酮类检测波长为265 nm,皂苷类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20 μL.结果 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camelliasaponin B1分别在0.0876~8.76 μg、0.0885~8.85 μg、0.0872~8.72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2%、101.50%、100.44%,RSD值分别为1.66%、1.72%、1.58%. 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油茶枯饼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作者:申立峰;王亚利;李倩;刘璐;谭立;孔静;杨元;彭平;王梦林;石任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龙江医派医家邹德琛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咳喘验案五则

    邹德琛教授是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对《伤寒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独特的见解,临床上能够灵活应用仲景之方,对经方及其配伍加减变化应用自如.本文列举了邹教授应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经方治疗咳喘验案五则,归纳了邹德琛教授治疗咳喘病的学术特点和其应用经方的学术思想.

    作者:乔羽;姜德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甘石青黛膏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 建立甘石青黛膏透皮实验中靛蓝及靛玉红的测定方法,考察甘石青黛膏全方与拆方,以及不同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探讨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其透皮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量;考察全方与拆方、凡士林基质以及橄榄油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特性.结果 全方组的透皮速率和累计渗透量均大于拆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橄榄油基质对软膏中靛蓝的渗透效果较凡士林基质明显,而二者对靛玉红的影响没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甘石青黛膏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吸收均有影响.

    作者:姜颖娟;蔡玲玲;汤化琪;李元文;孙毅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关键问题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决定了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必须是多成分定量和多指标监控,但中药对照品难以获得阻碍了该模式的应用,限制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一测多评法是运用一种中药对照品来实现对多个待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本文就一测多评法的原理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就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陈杨;徐光临;徐德生;刘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