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耐多药结核菌的药敏分析

高玉玲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菌, 结核病人, 药物敏感性实验, 选择与应用, 结核病防治, 治疗失败, 结核菌株, 工作手册, 分析报告, 异烟肼, 利福平, 搜集, 复治
摘要:<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规定,耐多药结核病人(MDR-TB)为经复治方案治疗失败,并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以上的病人.我们搜集这种病人的结核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希望能够在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药物选择与应用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560例病人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为了掌握我县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000~2001年来我院检验门诊就诊并确定其HBsAg阳性者进行了血清乙肝5项指标及HBV-DNA的检测,旨在为临床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

    作者:刘艳;鞠学春;安新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卵巢癌腹水癌细胞端粒酶的检测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腹水微量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PCB技术为基础的TRAP方法检测卵巢癌腹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3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卵巢癌腹水细胞标本,采用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20例细胞学阳性腹水标本中,端粒酶阳性19例;7例细胞学阴性腹水标本中,端粒酶阳性3例;3例细胞学可疑腹水标本,其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和83.33%(25/30).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卵巢癌腹腔转移、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和疗后微小残存检测方面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金顺钱;张伟;王洪平;刘毅;高峰;周春晓;潘秦镜;金玉生;曲平;李茉;刘树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

    DNA)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出现,特别是活动期病人血清中,是诊断SLE特异性的检测指标.目前检测抗ds-DNA的方法有许多,以放免与ELISA法为简便.但都以无法得到纯双链DNA作为检测抗原而受到限制,检出的结果受抗单链DNA(SS-DNA)抗体的干扰,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

    作者:毕文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肠球菌对11种抗生素耐药性评价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尿路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自NCCLS(1990年)报道耐药率极高的肠球菌已占美国医院感染第二位的常见病原体以来,国内统计资料也显示肠球菌检出率在逐年上升.

    作者:芦珂;满长臣;吕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临床感染聚团肠杆菌的鉴定分析

    目的:了解聚团肠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对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36株聚团肠杆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该菌可引起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多,占50.0%,其次为创伤或烧伤感染,占25.0%.而且该菌还是医源性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其检出率为80.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75.0%、80.6%,对文中四种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均≥63.9%,对其他常用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敏感率均≤33.3%.结论:该菌引起的感染趋向增多,分布广泛,且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40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

    在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中,假单胞菌属占70%-8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各种水、空气、土壤和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肠道等处都有本菌的存在.

    作者:张莹;孙玉凤;杨凤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棒状杆菌致尿路感染26例分析

    以前,棒状杆菌属中,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他棒状杆菌多认为是非致病菌,而近年研究表明,非白喉棒状杆菌亦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抵抗力低下的宿主发生各类感染[1、2].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先后从临床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中检出26株非白喉棒状杆菌.报告如下.

    作者:王菊;刘万顺;李希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粪便潜血胶体金试纸法与联苯胺法的对比试验

    目的对胶体金法、联苯胺法检测粪便潜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90例粪便标本均来自本院门诊、住院患者送检粪便潜血的随机标本.结果联苯胺法粪潜血实验阳性占34%,在联苯胺法阴性标本中加5种动物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则均为(+/-~+).胶体金法粪便潜血实验阳性占19%,在胶体金法阴性标本中加5种动物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则均为阴性.结论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潜血实验有不可比拟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率,是一种实用且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粪便潜血方法.

    作者:杨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脂蛋白(a)及血脂含量变化

    为了解妇女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探讨血清蛋白(a)[LP(a)]及血脂的影响.本文对12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血清LP(a)含量及血脂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邱贵平;沈明;贺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气管切开合并绿脓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其中绿脓假单胞菌感染所占的比例高,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时菌株的耐药性增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作者:陈凡平;王常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全自动血凝仪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

    本文论述了全自动血凝仪的技术特点;分析了仪器的检测原理和结构功能;简述了临床常规项目及应用,便于大家了解血凝仪.

    作者:郝文兰;金梅;王京瑜;王庆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耐多药结核菌的药敏分析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规定,耐多药结核病人(MDR-TB)为经复治方案治疗失败,并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以上的病人.我们搜集这种病人的结核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希望能够在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药物选择与应用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高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T细胞亚群的测定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低下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疾病,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研究表明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与骨髓造血衰竭有密切关系[1],本文检测3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如下:

    作者:尹世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产后妇女与正常妇女血清中Na+、K+、CL-及CO2结合力的含量比较

    探讨产妇分娩后血清中Na+、K+、CL-及CO2结合力的含量,对于了解产妇分娩后血液中渗透压平衡及酸碱平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118例正常分娩后产妇和119例非妊娠妇女进行了血清中Na+、K+、CL-及CO2结合力的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分娩后产妇血清中Na+、K+、CL-及CO2结合力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妇女的平均值,而CL的含量与非妊娠妇女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徐庆华;杨锡花;赵坤;肖伟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诊断治疗新动向

    近10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及遗传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几乎改变了传统的模式.

    作者:王家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免疫学原理测定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用免疫学原理测定2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m-AST,并与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对照观察,取得理想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薇;苏振诚;褚立东;刘蕴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烟台市献血人群不合格者原因回顾分析

    为了解烟台市献血人群中献血不合格者的分布及原因,对近五年来本市献血人群不合格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掌握四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在计划无偿献血(计划组)、志愿无偿献血(志愿组)、职业卖血(职业组)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以及体格检查(体检)不合格原因,以利于选择组织低危人群献血,减少乃至杜绝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周淑珍;刘丽静;林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实验前标本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检验结果波动较大,甚至超过病情变化,与临床诊断不符,会被认为是检验结果不准确,孰不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实验中、实验后的误差如仪器、试剂、反应条件、操作员个体等;而且还有实验前误差如病人个体,标本收集、处理、贮存和运输等.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1].其中标本因素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作者:范宁;黄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测定脂质及载脂蛋白的意义

    高血压、冠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与血液中脂类代谢异常有关,近年来检测项目逐渐增多,为探讨各项检测项目在高血压(HPD)、冠心病(CHD)中的临床价值,现将67例HPD患者和66例CHD患者与92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加芬;张成彬;肖伟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的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新鲜尿中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因此,除注意尿中红细胞数以外还要注意其形态[1].本文运用Wright染色对尿红细胞形态进行了检查,以探讨尿变形红细胞形成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王贵年;吴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