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不同部位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

刘丹;曹桂华;王颖慧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ACVD)不同部位患者肾素(RA),血管紧张素(AⅡ),醛固酮(ALD )中的含量和作用.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同步测定234例ACVD患者及63例正常对照组血浆RA、AⅡ、ALD含量.结果 ACVD不同部位患者急性期血浆RA、AⅡ、AL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不同部位脑出血时,血浆RA、AⅡ、ALD含量比较呈丘脑>基底节>脑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时,以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RA、AⅡ、ALD含量高,与丘脑梗死组、基底节梗死组、脑叶梗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而后三组之间RA、AⅡ、ALD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不同部位ACVD密切相关,测定血浆RA、AⅡ、ALD含量,对临床监测ACVD患者病情,判断预后及提高治疗质量有积极意义.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进展性卒中51例临床分析

    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1周内经临床治疗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临床上很常见,其致残率、病死率很高,我院2001年上半年共收治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237例,其中进展性卒中51例(已经复查头CT除外再出血),本文将对51例SIP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苏玉萍;崔志杰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食管癌组织学特征与临床意义分析

    我院1990年12月至2001年12月经胃镜和手术确诊食管癌234例.分析本组资料显示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与病变部位及预后有关,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繁文;张晓博;梁增敏;王立兵;刘占杰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盐酸纳洛酮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试用小剂量盐酸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治疗中枢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高原地区阿尔次海默病患者的脑电图和CT变化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Alzheimer病(AD)脑电图及脑CT变化的特征.方法对24例AD患者及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脑电图(EEG)的检测和9个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AD患者EEG异常率83.3%,α节律变慢出现弥慢性θ和δ波增多,波幅降低.CT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脑萎缩,脑室系统普遍性扩大.结论高原地区AD患者的脑电图及CT与正常老年人不同,采用EEG和CT相结合的方法有可能作为AD辅助的诊断方法.

    作者:朱爱琴;孙成英;杨历新;李国峰;瘳宝霞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23例茶碱副反应分析

    茶碱是我国常用的平喘药之一,但它的支气管舒张效应及其副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当茶碱血药浓度大于20mg/L时,将潜伏着中毒的危险.现将我院1998年至2000年12月茶碱浓度监测中大于20mg/L者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自桥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小儿慢性咳嗽102例病因分析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为慢性咳嗽[1].笔者对1997年2月至2000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及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赛丹农药中毒31例抢救体会

    塞丹对人体有剧烈的毒性,中重度中毒患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间内因持续抽搐而死亡.现将本院近3年共收治的31例中毒患者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袁振祥;韩秀敏;李召芳;杨燕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纳洛酮救治肺性脑病40例疗效观察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因合并感染诱发.主要表现为缺O2、CO2潴留、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病死率较高,故而积极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就我们7年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盐酸纳洛酮救治肺性脑病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荷仙;黄欠贵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肉毒毒素在小儿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拇指内收畸形较为常见,治疗效果不佳且易被忽视,影响患儿手功能的改善.我中心1999年5月以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 CP患儿拇指内收畸形,并与单纯应用传统中医按摩和夹板固定相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松;赵阳;李树春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砷中毒所致红斑性肢痛1例

    一般认为红斑性肢痛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血管扩张性疾病.我科收治1例因白血病服用含砷药物引发此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红;母成贤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丹参合用硝苯地平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观察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重要病理改变,它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将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阶段甚或逆转至正常,是治疗慢乙肝的关键.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为此,人们一直关注肝纤维化的防治并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目前国内外抗肝纤维化西药的研究虽有较大的发展[1],但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研究应用丹参加硝苯地平(Nif)抗慢乙肝肝纤维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银石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64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患者7年随访观察

    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成功地对6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对其中64例进行了7年追踪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洪岩;程冠昌;万琪琳;何瑞莉;陈颖;潘增源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进展

    从1977年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展以来,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导管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介入治疗的适应证逐渐扩大,从单支、孤立、向心性病变发展到多支、多处、复杂病变.其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早期单支血管病变相似[1].

    作者:陈曼华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灯盏花素对慢性肺心病肺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细辛中提取的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含黄酮成份,药理研究证明[1],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我们观察到慢性肺心病(简称肺心病)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后,气喘、心悸、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该注射液对肺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动脉血气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昌明;莫碧文;曾锦荣;林武洲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传统的内科治疗、外科开颅术及简易的碎吸术均未能使病死率明显下降.自1999年我组采用配对试验,对一组共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病死率20%(4/20),对照组60%(12/20),统计学显著性检验P值<0.01,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义琴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甲氰菊酯急性中毒13例分析

    甲氰菊酯(又名灭扫利,S-3206) 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由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的一种高效杀虫剂.化学名称为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脂.此类农药多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遇酸稳定,遇碱(pH>8)易分解.农业上常用20%甲氰菊酯乳剂,此药对害虫以触杀作用, 兼有胃毒作用,因其脂溶性小,故不易经皮肤吸收;对人眼,皮肤有刺激或过敏反应.现将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13例中毒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梁平;阳家长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脑梗死表观弥散系数的改变与盐酸纳络酮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核磁共振(MRI)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改变,与盐酸纳络酮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梗死中心区ADC,按盐酸纳络酮疗效进行分组,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非好转组ADC(n=14)±s=(5.9025±1.2336)×10-4mm2/s,好转组(n=44)±s=(2.9257±1.3891)×10-4mm2/s,t=7.630,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盐酸纳络酮的治疗效果与ADC值降低的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登会;李育臣;王维平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急性吸入中毒性肺损伤1例报告

    患者,男,52岁,个体化工厂工人.因胸闷、咳嗽、气短1天入院.患者近2年在个体化工厂做工,主要配制硝酸液及锡粉.发病前连续3小时配制硝酸液后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咳嗽,咳泡沫痰.既往健康,无有机粉尘吸入史,无吸烟史.

    作者:关红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男性与女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对比研究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可影响内脏器官,SSc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1~3倍[1],为探讨男性与女性SSc的临床特征及差异,故对24例男性SSc(MSSc)患者进行分析,并与59例女性(SSc(FSSc)患者进行对照.

    作者:竺红 刊期: 2002年第22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学

    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疾病,以腹水、脾脏肿大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为主要表现,降低门静脉的压力可以减少这些病症的发生,了解门静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丽;张晓岚 刊期: 2002年第2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