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佩友;李军霞;刘奉立;隋言宾;王锡明
目的 评价PET/CT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43例SPNs均行PET/CT扫描,根据结节PET的代谢特点进行PET诊断,根据CT的形态学特点进行CT诊断,PET/CT则结合PET的代谢特点及CT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综合判定SPNs的性质.结果 恶性SPNs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ean 6.08±4.57,n=120)明显高于良性结节(mean 2.73±2.16,n=23),并且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低分化、中分化恶性肿瘤的SUVmax(mean 8.46±4.29,5.67士4.57)均明显高于高分化恶性肿瘤(mean 3.22±4.58),并且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01;t'=2.86,P<0.01);低分化恶性肿瘤的SUVmax(mean 8.46±4.29)明显高于中分化恶性肿瘤(mean 5.67±4.57),并且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PET/CT诊断恶性SPN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6.7%、73.9%、93%、95.1%、81%)均较单独利用CT(86%、72.7%、83.9%、94.5%、48.5%)和单独利用PET(80.8%、52.2%、76.2%、89.8%、34.3%)高.结论 PET/CT可以提高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及把握度.
作者:关建中;刘翠玉;谢立旗;倪诚凯;叶勇;陈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 MRCP征象,以提高对APBD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8例APBD患者的MRCP征象.同时随机抽取18例胰胆管正常汇合者为对照组.测量胰胆共同管长度、汇合角度.观察APBD的合流形式,是否合并胆管扩张,胆管、胆囊结石,胰腺炎,肿瘤等相关疾病.结果 18例APBD的合流形式为:胆管汇入胰管型14例,胰管汇入胆管型4例.1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胆总管扩张,其中明显扩张15例,稍扩张3例.共同管长度为9.6~17.5mm,均数为(12.49±2.38).对照组共同管长度5.6~9.6mm,均数为(7.56士1.35).两组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汇合角度27°~82°,均数为(53.44±17.06).对照组22°~60°,均数为(41.78±10.58).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APBD相关疾病包括胆囊或胆管结石12例,胰腺炎反复发作并胰管扩张4例,壶腹癌1例.胆总管囊肿3例.仅表现为胆红素增高1例.结论 MRCP能够显示APBD病变特征.
作者:姚毅;胡健;周浙江;罗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螺旋CT是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的判断存在局限性,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及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有效显示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及解剖结构.在胃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方面显示其优越性.
作者:崔莹;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脉成像对冠脉支架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双能量扫描,对比分析冠脉支架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将14例临床确诊陈旧性心梗患者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置入46枚支架均成功显示,1例患者2枚支架因钙化评价受限.14例确诊为陈旧性心梗的患者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心肌灌注缺损.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但能较好的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情况,还能对心肌灌注改变做出判断.
作者:殷磊;郑天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病程<48h的150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气灌肠对肠套叠诊断率100%,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38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2%.结论 空气灌肠为诊治小儿肠套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方面的优势.
作者:杨青;李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 25岁.因“剖宫产术后30天,自觉阴道异物2h”入院.患者于30天前行剖宫产术,术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经静脉滴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口服、腹部加压、输血等处理后,阴道流血仍多,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阴道流血停止.术后20天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褐色,有异味,未就诊.1天前感下腹隐痛,2h前自觉阴道异物脱出,遂来院诊治.产科情况:外阴已产式,阴道内见多量淡褐色分泌物,恶臭,阴道内扪及约6cm×5cm×3cm大小块物,灰白色,质软,触痛,块物上方约3cm×2cm大小面积呈黑褐色,盆腔压痛,未扪及明显子宫轮廓.
作者:先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特征、检查方法及相关影像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特殊的腹主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影像诊断文献回顾.结果 1例患者持续性胸、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64排CTA血管成像为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形成,同时合并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介入手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属急性主动脉综合症,CTA血管成像是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术前详细的CTA成像同术中的DSA表现基本一致.
作者:范治国;戴捷;王志军;曹俊华;于峣;高宝军;丁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MR脊柱转移瘤不同序列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脊柱转移瘤在各序列信号及检出数.结果 54例患者平扫(包括714椎体)及强化扫描16例(包括190个椎体),①各序列受累椎体数目的计数资料的x2检验中,T1 WI与T2 WI、T2 WI与STIR、T:WI与增强扫描的分别配对对比的x2检验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WI与增强扫描、STIR与增强扫描分别配对对比的x2检验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T1 WI、T2 WI、STIR信号测量的计量资料统计的t检验中,T2 WI的SD、SCR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WI、STIR及增强扫描的SD、SCR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与STIR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平扫的黄金序列.
作者:付坤玥;纪志英;秦昕东;苑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皮穿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可行性、操作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行穿刺活检术,取出组织经固定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穿刺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标本多少不一,组织学除1例腺癌误诊为慢性炎症外,其余均作出正确诊断,穿刺成功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7.05%.10例出现气胸,12例伴有出血,其中2例为气胸合并出血,气胸总发生率为29.4%,出血总发生率为35.3%.结论 应用同轴技术穿刺肺内小结节,可多方向多次取材,获得较满意的组织量,从而提高阳性率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飞;李雷;孟庆大;李振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介入治疗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起成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诊疗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全身各脏器的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诊疗的疾病种类及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在大幅度增加,而介入术中对患者配套附属器具的开发和应用则相对滞后,例如患者术中固定装置及防护装置.对于特殊状态的患者,应用设备原有的设施很难将其固定在介入床上.一旦患者在术中随意移动,则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意外伤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性腺容易受到射线损伤,需要进行防护,而性腺又恰好位于穿刺进针的部位.目前,常规防护用具无法在介入术中使用,本研究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可调节的束缚装置及配套的性腺防护装置,解决了介入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张绪平;谢志勇;杜艳霞;田长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74例经剖宫产手术确诊为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产前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了解胎盘位置,并与剖宫产术中所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经剖宫产终止妊娠并明确胎盘位置,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49例,部分性前置胎盘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8例,多普勒超声诊断完全符合63例,符合率为85.1%(63/74),MRI诊断完全符合71例,符合率为95.9%(71/74),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B超检查更高,且应用MRI检查可对前置胎盘的位置、范围进行精确定位,更有利于临床医生对其进行术前评估.
作者:王连云;王玉环;陈伟;宋樟伟;谢爱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丽敏;黄崇权;滕陈迪;洪瑞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男,23岁.患者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左侧顶枕叶区脑出血,行开颅引流积血手术,术后头痛症状缓解出院.两月后患者来我院复查.查体:神志清醒,颈强,颌下三指,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周身皮肤黏膜70%可见黑色胎记覆着,皮肤科会诊意见为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作者:郑卫华;庹艳红;雷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综合评价导丝导向定位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行导丝导向定位术103处,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标本体积、剂量参数和患者术中反应,评价病灶大小、特征、定位准确度对切除标本大小的影响以及定位术中辐射剂量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 定位适中74处,过深14处,过浅9处,完全偏离病灶靶点6处.1次性切除病灶99处,4处病灶2次切除,标本平均体积为11.47cm3.检出良性病变占59.2%(61/103处);不典型增生8.7%(9/103处);乳腺癌32.1%(33/103处).定位术中辐射剂量近似为常规摄影辐射剂量的2倍,11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应.结论 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定位术可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是目前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和定位准确度是影响病灶切除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且术中的高辐射剂量及患者在术中的护理均值得关注.
作者:王倩;赵心明;宣立学;李二妮;李静;周纯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CT成像的过程中,很多与成像质量无关的射线被受检者额外接收,例如对于小BMI受检者采用常规参数组合,在电信号转换及传输中的损耗等等.这些多余射线对图像的解剖标准没有积极作用,只会对人体造成过度辐射.在CT成像的环节中,尽量减少浪费和损耗,则可以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这才是正确的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近年来,各个厂家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相继推出,且在短时间内就不断更新,显得比较混乱,难以为使用者系统地理解,当然也就影响到临床应用.如果用一条简捷的思路理顺这些措施,就会使我们更宏观地系统理解这些措施,进一步更恰当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作者:柳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憩室的MS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胃镜和钡餐检查联合证实的11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胃憩室的部位、密度、大小,对其MSCT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胃憩室的发生部位: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10例,后者又包括左侧肾上腺区3例,胰腺尾部1例,靠近贲门2例,胃底大弯侧3例,胃底小弯侧1例.胃憩室的密度:囊性密度3例,液气囊1例,内容物密度6例,另1例做了多种对比剂检查,既有高密度混杂对比剂密度,又有液气囊密度.胃憩室的大小:6例在1~2 cm之间,长径大于2cm者3例,短径小于1cm者2例.11例胃憩室的MSCT诊断中,误诊左侧肾上腺肿瘤2例;误诊胰腺占位1例;漏诊和提示诊断各4例.结论 提高有关胃憩室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MSCT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波;姜传武;赵斌;高蕊;郭凌飞;冯鑫至;谢立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成像精确测量正常胎儿标本双侧肾脏的宽径、厚径、长径及肾脏体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关系,了解正常胎儿标本在不同孕周其肾脏的发育情况.方法 22例20~27周无泌尿系统异常的胎儿标本接受3.0T磁共振肾脏(0.9mm层厚、0.5mm层间距)扫描,测量正常胎儿标本肾脏宽径、厚径、长径及体积.结果 ①胎儿标本平均肾脏宽径由20周的(0.97±0.16)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1.40±0.12)cm,与GW相关系数r=0.739(P<0.01),肾脏宽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②胎儿标本平均肾脏厚径由20周的(1.11士0.23)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1.40±0.08)cm,与GW相关系数r=0.584(P<0.01),肾脏厚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③胎儿标本平均肾脏长径由20周的(1.78±0.10)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2.60±0.32)cm,与GW相关系数r=0.718(P<0.01),肾脏长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④胎儿标本平均肾脏体积由20周的(1.26±0.29)cm3逐渐增长至27周的(3.34±0.25)cm3,与GW相关系数r=0.870(P<0.01),肾脏体积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结论 MRI可准确测量胎儿肾脏宽径、厚径、长径及体积,评价中孕期胎儿肾脏形态、大小及体积发育情况,MRI可以作为胎儿肾脏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检查及进一步验证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胎儿发育提供更多参考数据,为产科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熊春梅;林祥涛;韩梅;李建志;王道才;刘凯;林令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同时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双气囊小肠内镜(DBE)检查,结合内镜和(或)手术病理、临床随访,分析MSCTE和DB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病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E和DBE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4.29%(18/28)和75.00%(21/28),诊断准确率为82.14%(23/28)和89.28%(25/28).结论 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筛选检查.
作者:周理余;饶海英;姜敏霞;林黎明;兰俊;赵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作者:邝菲;颜志平;王健;饶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非颞叶致癫灶在颅脑3D双反转恢复序列和FLAIR序列上的病灶信号对比度,探讨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52例,行颅脑常规扫描和3D双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发现非颞叶致癫灶患者13例.13例患者中,在3D DIR和FLAIR序列上以相同的体素选择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为感兴趣区,获得感兴趣区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分别以SI1和SI2表示,分别计算3D DIR和FLAIR序列上病灶的对比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在3D DIR和FLAIR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Z=-3.180,P=0.001<0.05,两个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3D DIR序列能够较FLAIR序列更明确的检出癫灶患者脑内的非颞叶异常信号,提高非颞叶致癫灶的检出,更准确定位非颞叶癫痫病灶.
作者:陈军;孙云霞;李淑华;白敏;徐金法;狄玉进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