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敏;黄崇权;滕陈迪;洪瑞镇
目的 与病理相对照,描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NET的MSCT)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CT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pNET的MSCT资料,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特征,强化程度及与病理相关性.结果 21例患者发现病灶26个,其中胰头、胰颈、胰体及胰尾部分别为5、4、9、8个;大肿瘤直径为8.0cm,小肿瘤直径为0.8cm,平均直径为3.7cm;26个病灶均表现为等或低密度,6个病灶伴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26个肿瘤与胰腺密度比较,9个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4个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肿瘤密度高于胰腺者13个,低于胰腺者8个;1个未检出瘤灶记录为密度等于胰腺.9个病灶与动脉期强化程度等同,13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提升.门脉期4个病灶显示强化状态,2个轻度强化状态有所提升,延迟期多数病灶强化程度大幅度下降,仅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依然显轻中度强化状态,但该病例肿瘤各个期间均显低或稍低密度,并伴有斑点状钙化现象.A1、A2、V1、V2等参数随病理级别提升而呈下降趋势.其中A1、A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NETP患者MSCT扫描,可全面把握患者肿瘤影像特征,有助于对患者肿瘤的鉴别和后期治疗.同时患者病理级别增高,强化效果减弱.
作者:包丽平;徐鹏举;戴亚婕;陆建;骆梦佳;王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确诊痛风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图像,观察关节、周围滑膜、肌腱韧带走行区有无绿色痛风石沉积,记录痛风石沉积部位、大小、范围及周边骨质情况,与常规CT检查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22例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检查共发现283处痛风结石沉积,常规CT发现128处,其中大小在0.1~0.3cm范围内痛风结石,单源双能量CT能清晰显示、标记,常规CT不能发现,单源双能量CT显示痛风结石沉积能力和敏感性均高于常规CT.结论 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痛风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作者:罗敏;高源统;岑秀雅;颜森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男,23岁.患者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左侧顶枕叶区脑出血,行开颅引流积血手术,术后头痛症状缓解出院.两月后患者来我院复查.查体:神志清醒,颈强,颌下三指,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周身皮肤黏膜70%可见黑色胎记覆着,皮肤科会诊意见为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作者:郑卫华;庹艳红;雷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讨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测量负重和非负重位下肢力线(膝内翻角)、股骨力线、关节间隙夹角及胫骨平台内侧夹角.结果 负重位膝内翻角、股骨力线、关节间隙夹角均大于非负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均呈正相关(r=0.569~0.992,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r =0.567~0.632,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和关节间隙夹角及其各自差值分别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均呈负相关(r =-0.751~-0.491,P<0.01);负重与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呈正相关(r=0.989,P<0.01),但与其差值不相关(r=0.199,P>0.01);负重、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及其差值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不相关(r =-0.123~0.104,P> 0.01).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评估,负重位比非负重位片更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非负重位对了解韧带松弛程度,平衡周围软组织有意义,建议作为参考.
作者:王军帅;姜娥先;魏本和;刘征;陈国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脏MR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MR资料,获取临床常规的二腔心、三腔心以及四腔心电影序列图像,使用心脏分析软件Report-Card 4.0测量左心房的内径、容积,评价左心房的收缩功能.收集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左心房内径、容量以及功能的差异.结果 29例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二腔心长径、四腔心长径、三腔心前后径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62.55±8.19)mm和(44.35±6.34)mm,t=9.565;(70.10±12.05)mm和(53.95±6.96)mm,t=6.332;(41.37±8.99)mm和(28.89±4.36)mm,t=6.819)],左心房二腔心面积、四腔心面积、三腔心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2698.24±749.16)mm2和(1634.41±294.67)mm2,t=7.298;(3077.50±863.77)mm2和(1909.23±323.86)mm2,t=6.925;(2622.14±720.42)mm2和(1633.63±281.41)mm2,t=7.269)],左心房大容积、小容积、左房收缩前容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116.62±49.34)ml和(60.08±13.18)ml,t =6.058;(70.38±42.22)ml和(22.06±7.90)ml,t=6.161;(96.37±44.42)ml和(38.96±12.09)ml,t=6.825)],左心房射血分数、被动射血分数、主动射血分数较较正常组减小[(分别为(41.53±11.70)%和(63.61±9.56)%,t=-7.952;(17.55±9.48)%和(50.41±15.13)%,t=-9.958;(28.94±12.54)%和(43.20±12.78)%,t=-4.324),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利用心脏MR中临床常规的二、三、四腔心电影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仅表现为心房增大,其心房的收缩功能也明显减退.
作者:陈晓荣;胡红杰;钱玉娥;舒锦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女,63岁.发现左耳垂下肿块3年,增大2月.查体:左耳垂下下颌骨升支后方肿块,鸡蛋大小,质块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无面瘫等症状.彩超检查:左耳后下方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其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腮腺CT检查:平扫示左侧腮腺区见形态不规则、密度欠均匀的肿块影,大小约3.4cm×2.1cm×2.8cm,CT值约31~40HU,边界清楚,肿块通过茎突下颌间隙伸入咽旁间隙(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CT值为162HU,肿瘤周边见囊性无明显强化病灶,CT值约31HU(图2);静脉期示实性成分呈持续强化而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CT值为134HU,囊性部分CT值为32HU(图3).
作者:周碧;申玉兰;吴春根;魏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各种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综合症,而皮层下缺血性痴呆是其主要亚型,灌注成像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AD的鉴别诊断及病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灌注成像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 25岁.因“剖宫产术后30天,自觉阴道异物2h”入院.患者于30天前行剖宫产术,术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经静脉滴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口服、腹部加压、输血等处理后,阴道流血仍多,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阴道流血停止.术后20天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褐色,有异味,未就诊.1天前感下腹隐痛,2h前自觉阴道异物脱出,遂来院诊治.产科情况:外阴已产式,阴道内见多量淡褐色分泌物,恶臭,阴道内扪及约6cm×5cm×3cm大小块物,灰白色,质软,触痛,块物上方约3cm×2cm大小面积呈黑褐色,盆腔压痛,未扪及明显子宫轮廓.
作者:先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丽敏;黄崇权;滕陈迪;洪瑞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憩室的MS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胃镜和钡餐检查联合证实的11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胃憩室的部位、密度、大小,对其MSCT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胃憩室的发生部位: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10例,后者又包括左侧肾上腺区3例,胰腺尾部1例,靠近贲门2例,胃底大弯侧3例,胃底小弯侧1例.胃憩室的密度:囊性密度3例,液气囊1例,内容物密度6例,另1例做了多种对比剂检查,既有高密度混杂对比剂密度,又有液气囊密度.胃憩室的大小:6例在1~2 cm之间,长径大于2cm者3例,短径小于1cm者2例.11例胃憩室的MSCT诊断中,误诊左侧肾上腺肿瘤2例;误诊胰腺占位1例;漏诊和提示诊断各4例.结论 提高有关胃憩室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MSCT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波;姜传武;赵斌;高蕊;郭凌飞;冯鑫至;谢立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对诊断腰椎单纯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不连的病例进行X线双斜位平片、冠状位和斜位及矢状位DTS检查,判断是否为腰椎峡部不连,评价X线平片与DTS对腰椎峡部不连诊断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并对X线平片和DTS图像显示椎弓峡部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X线平片确诊腰椎峡部不连19例,8例不确定,12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32例患者经DTS确诊为腰椎峡部不连,2例不确定,5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X线平片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55.9%、61.5%,DTS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94.1%、94.9%,DTS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8,P<0.05).结论 DTS可以清晰显示单纯腰椎峡部不连,与X线平片比较,能显著提高单纯腰椎峡部不连的检出率,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
作者:马学梅;田军;张殿星;孙博;巩武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作者:王超;杨少华;徐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男,40岁.主诉“逐渐消瘦、咳泡沫痰1年余,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2年6月入我院.吸烟指数:1000家族史:父亲死于骨髓瘤,姐姐患肺癌.胸部CT示右肺上叶癌并肺内转移.颅脑CT示颅脑多发转移瘤.骨扫描示第2前肋、右侧第6、9后肋、第6胸椎异常放射性浓聚.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右肺上叶)腺癌.活检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示19外显子缺失突变.
作者:张栋;牟晓燕;孙尔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价值,为临床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60例患者CT检测资料和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按照CT检测诊断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心脏周边血管畸形以及心脏畸形.将手术类型与诊断类型相对照,采用MPR、MIP、VR等重建3维图像.结果 360例患者中共出现771处异常,CT诊断为409处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358处为大血管、心脏与血管连接处部分畸形,另有26处出现遗漏诊断,诊断准确率达96.63%.结论 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结构变形较严重,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勇飞;杨林峰;周芝兰;李敏;周涛;王森;李统;李新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作者:邝菲;颜志平;王健;饶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病程<48h的150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气灌肠对肠套叠诊断率100%,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38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2%.结论 空气灌肠为诊治小儿肠套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方面的优势.
作者:杨青;李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超弹性成像及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0月,28例经手术证实TMC患者的35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超弹性成像特征及SR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35个甲状腺结节弹性评分:1分的0个;2分2个~3分的4个,二者占17.1%,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呈略低回声,边界较清晰、规则,有声晕,血运不丰富;SR平均2.3;4分22个~5分7个,二者占82.9%;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27个,呈略低回声,边界不甚清晰,不规则,后方略衰减;髓样癌结节1个,较低回声,边界欠清晰,不规则;SR均≥3.8.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1个,略低回声,边界较清晰;SR>3.9.彩超弹性成像及SR诊断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性96.5%,特异性85.7%,准确率91.5%.结论 彩超弹性成像及SR对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乔凌云;孙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将MRI与CTM进行对比,探讨Balance SSFP序列在臂丛椎管内神经根损伤及损伤类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可疑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的病例中挑选符合条件315例进行MRI与CTM对比分析,其中297例行常规锁骨上探查臂丛神经根.结果 315例有疑患侧神经根1575个,MRI诊断椎管内神经根损伤的灵敏度为84.35%,特异度为95.79%,总符率为89.13%.部分型中单纯前根或后根完全撕脱73个,前根和/或后根部分撕脱的有63个神经根,MRI仅诊断出108个,符合率为79.41%,CTM显示神经根断裂型损伤43个,MRI诊断31个,符合率为72.09%.结论 MRI-Balance SSFP序列作为无创性检查在臂丛神经根损伤的患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首选筛查诊断方法.
作者:罗文暄;王从颖;张红梅;陈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7例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为肺周围性肿块(5/7),肿块常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有分叶、可见毛刺;1例为空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无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左肺上叶中央型肿块合并肺不张,与其它类型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仅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作者:杨军;李勤勍;杨光军;郑蕊;廖承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SCT在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病因诊断及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4例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以及MSCT表现.患者均行腹部MSCT检查,常规MPR重建,血管源性急腹症VR、MIP重建,动态随访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254例患者中,MSCT诊断符合率:肠梗阻91.7%(55/60)、急性胰腺炎90.0%(36/40)、急性阑尾炎94.9%(37/39)、血管源性急腹症100%(32/32)、肿瘤88.9%(24/27)、泌尿系结石95.7%(22/23)、胃肠道穿孔90.5%(19/21)、胆道结石、胆囊炎83.3%(10/12),总符合率92.5%.197例不同病因患者行MSCT动态随访.结论 MSCT清晰显示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的病因、发病部位、范围及并发症情况,不仅准确诊断,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还可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随访评价疗效.
作者:程淑芳;杨宏远;纪建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