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李勤勍;杨光军;郑蕊;廖承德
目的 探讨心脏MR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MR资料,获取临床常规的二腔心、三腔心以及四腔心电影序列图像,使用心脏分析软件Report-Card 4.0测量左心房的内径、容积,评价左心房的收缩功能.收集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左心房内径、容量以及功能的差异.结果 29例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二腔心长径、四腔心长径、三腔心前后径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62.55±8.19)mm和(44.35±6.34)mm,t=9.565;(70.10±12.05)mm和(53.95±6.96)mm,t=6.332;(41.37±8.99)mm和(28.89±4.36)mm,t=6.819)],左心房二腔心面积、四腔心面积、三腔心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2698.24±749.16)mm2和(1634.41±294.67)mm2,t=7.298;(3077.50±863.77)mm2和(1909.23±323.86)mm2,t=6.925;(2622.14±720.42)mm2和(1633.63±281.41)mm2,t=7.269)],左心房大容积、小容积、左房收缩前容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116.62±49.34)ml和(60.08±13.18)ml,t =6.058;(70.38±42.22)ml和(22.06±7.90)ml,t=6.161;(96.37±44.42)ml和(38.96±12.09)ml,t=6.825)],左心房射血分数、被动射血分数、主动射血分数较较正常组减小[(分别为(41.53±11.70)%和(63.61±9.56)%,t=-7.952;(17.55±9.48)%和(50.41±15.13)%,t=-9.958;(28.94±12.54)%和(43.20±12.78)%,t=-4.324),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利用心脏MR中临床常规的二、三、四腔心电影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仅表现为心房增大,其心房的收缩功能也明显减退.
作者:陈晓荣;胡红杰;钱玉娥;舒锦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女,63岁.发现左耳垂下肿块3年,增大2月.查体:左耳垂下下颌骨升支后方肿块,鸡蛋大小,质块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无面瘫等症状.彩超检查:左耳后下方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其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腮腺CT检查:平扫示左侧腮腺区见形态不规则、密度欠均匀的肿块影,大小约3.4cm×2.1cm×2.8cm,CT值约31~40HU,边界清楚,肿块通过茎突下颌间隙伸入咽旁间隙(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CT值为162HU,肿瘤周边见囊性无明显强化病灶,CT值约31HU(图2);静脉期示实性成分呈持续强化而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CT值为134HU,囊性部分CT值为32HU(图3).
作者:周碧;申玉兰;吴春根;魏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CT成像的过程中,很多与成像质量无关的射线被受检者额外接收,例如对于小BMI受检者采用常规参数组合,在电信号转换及传输中的损耗等等.这些多余射线对图像的解剖标准没有积极作用,只会对人体造成过度辐射.在CT成像的环节中,尽量减少浪费和损耗,则可以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这才是正确的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近年来,各个厂家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相继推出,且在短时间内就不断更新,显得比较混乱,难以为使用者系统地理解,当然也就影响到临床应用.如果用一条简捷的思路理顺这些措施,就会使我们更宏观地系统理解这些措施,进一步更恰当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作者:柳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及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33例来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了的胆管癌患者,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MRCP扫描、全部33例均行强化扫描.扫描采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结果 浸润型13例,肿块型17例,乳头状型3例,MRI及MRCP均清楚显示,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MR扫描病灶呈延迟强化;MRCP显示扩张胆管的形态及走形的中断或狭窄.结论 MRI及MRCP均能明显的检测出肝门区胆管癌,并且在显示肿瘤的边界、胆管扩张的程度及对门静脉的侵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提高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率,而且又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作者:徐玉新;潘春霞;陈浩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丽敏;黄崇权;滕陈迪;洪瑞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肠镜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溃疡轴位像的“靶样征”;急性期:散在多发的斑点状及不规则形龛影,出现“锯齿征”及“纽扣征”;慢性期:局部肠管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方法.其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宗欣;杨金永;田军;汝成林;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成像精确测量正常胎儿标本双侧肾脏的宽径、厚径、长径及肾脏体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关系,了解正常胎儿标本在不同孕周其肾脏的发育情况.方法 22例20~27周无泌尿系统异常的胎儿标本接受3.0T磁共振肾脏(0.9mm层厚、0.5mm层间距)扫描,测量正常胎儿标本肾脏宽径、厚径、长径及体积.结果 ①胎儿标本平均肾脏宽径由20周的(0.97±0.16)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1.40±0.12)cm,与GW相关系数r=0.739(P<0.01),肾脏宽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②胎儿标本平均肾脏厚径由20周的(1.11士0.23)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1.40±0.08)cm,与GW相关系数r=0.584(P<0.01),肾脏厚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③胎儿标本平均肾脏长径由20周的(1.78±0.10)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2.60±0.32)cm,与GW相关系数r=0.718(P<0.01),肾脏长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④胎儿标本平均肾脏体积由20周的(1.26±0.29)cm3逐渐增长至27周的(3.34±0.25)cm3,与GW相关系数r=0.870(P<0.01),肾脏体积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结论 MRI可准确测量胎儿肾脏宽径、厚径、长径及体积,评价中孕期胎儿肾脏形态、大小及体积发育情况,MRI可以作为胎儿肾脏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检查及进一步验证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胎儿发育提供更多参考数据,为产科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熊春梅;林祥涛;韩梅;李建志;王道才;刘凯;林令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5T MRI中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技术在脂肪肝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用艾塞那肽(Exenatide)并进行糖尿病饮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各行1次1H-MRS检查,测得肝内脂肪含量(IHCL);同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W)、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结果 结果经对数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IHCL高于治疗8周后的IHC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后,以IHCL为因变量,以BMI、腰围、TG为自变量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HCL和BMI(r =0.489,P<0.05)、腰围(r=0.416,P<0.05)、TG(r =0.347,P<0.05).结论 1 H--MRS脂肪定量技术可用于临床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并且是一种无创脂肪定量的新方法.
作者:宁周雨;杨青;胡亚彬;徐凤磊;刘光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ve syndrome,HSOS)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肝窦阻塞综合征CT表现.结果 14例均表现为肝肿胀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稍高密度9例(9/10).增强动脉期肝实质斑片状强化4例,未见明显强化10例;门静期地图样强化10例(10/14),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强化9例(9/10),斑片状强化4例;延迟期(包括“放射状”强化)强化范围扩大,但仍不均匀.肝动脉稍增粗7例,门静脉增宽6例,肝段下腔静脉受压13例,门静脉、下腔静脉周围水肿5例,肝静脉均显示不清.结论 基于门脉期肝实质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地图样强化,有助于HSOS的准确诊断.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唐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计算肿瘤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分析肿瘤标本的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CEA,Ki67,p53,c-erbB2),将ADC值与肿瘤预后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b=300s/mm2时肺癌与腺癌组ADC值与Ki6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为-0.565;P≤0.05).其余各组病理类型肺癌与预后因子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ADC值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成为预测肺癌预后的有潜在价值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爱萍;刘士远;于红;肖湘生;俞同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数.方法 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对120例中等体型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分组进行肺部不同电压CT扫描,电压分别设为80kV、100kV、120kV,Ⅰ组为固定100mA组,Ⅱ组以不同电压扫描的同时启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参考管电流分别提高到为180mAs、130mAs、100mAs,其他参数均相同,在工作站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对支气管级别、小支气管管径显示、支气管边界清晰度及密度分辨力均未见明显差别;80kV组噪声略高于其他两组,100kV组与120kV组噪声未见显著性差异,而CTDI其中8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65.53%,10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33.08%,剂量补偿后图像噪声略有改善.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120 kV扫描方案相比,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及100 kV,适当给予管电流补偿,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多层螺旋CT肺支气管成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爱国;马玉;王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皮穿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可行性、操作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行穿刺活检术,取出组织经固定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穿刺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标本多少不一,组织学除1例腺癌误诊为慢性炎症外,其余均作出正确诊断,穿刺成功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7.05%.10例出现气胸,12例伴有出血,其中2例为气胸合并出血,气胸总发生率为29.4%,出血总发生率为35.3%.结论 应用同轴技术穿刺肺内小结节,可多方向多次取材,获得较满意的组织量,从而提高阳性率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飞;李雷;孟庆大;李振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作者:王超;杨少华;徐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98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对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ANFH敏感度为88.78%,MRI为90.8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74,P=0.103);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96%(96/98),与CT及MRI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321、4.095,P=0.016、0.022);CT和MRI对ANFH阳性患者检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方法对于ANFH的诊断均具较高的敏感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后可互补对ANFH患者进行诊断,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今后ANFH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行的模式参考.
作者:李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pitch为0.5、0.75、1.0、1.25、1.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75mm进行重建.分别制作两种CT不同pitch的层敏感度曲线,求出有效层厚.结果 对于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32、0.918、0.929、0.942mm.对于Sensation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894、0.914、1.048、1.026、1.047mm.有效层厚均大于重建层厚(标称层厚).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pitch小于1.0时有效层厚随pitch的增加明显增大,pitch大于1.0时pitch的改变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
作者:张建春;刘传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超声是胎儿心脏畸形的主要检查方式.近年来,胎儿MRI在评价胎儿心脏畸形方面逐渐成为超声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本文就超声及MRI在胎儿心脏系统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朱庆庆;高建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65例,并对其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病灶软硬度不同进行评分,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病灶超声弹性图中良性囊肿病变以红绿蓝相间为多,良性实质性病变以1~3分多见,而恶性病变以4~5分多见.两组病变的弹性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分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其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叶玲红;陈方红;艾慧俊;周宁;冯娅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确诊痛风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图像,观察关节、周围滑膜、肌腱韧带走行区有无绿色痛风石沉积,记录痛风石沉积部位、大小、范围及周边骨质情况,与常规CT检查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22例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检查共发现283处痛风结石沉积,常规CT发现128处,其中大小在0.1~0.3cm范围内痛风结石,单源双能量CT能清晰显示、标记,常规CT不能发现,单源双能量CT显示痛风结石沉积能力和敏感性均高于常规CT.结论 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痛风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作者:罗敏;高源统;岑秀雅;颜森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介入治疗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起成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诊疗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全身各脏器的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诊疗的疾病种类及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在大幅度增加,而介入术中对患者配套附属器具的开发和应用则相对滞后,例如患者术中固定装置及防护装置.对于特殊状态的患者,应用设备原有的设施很难将其固定在介入床上.一旦患者在术中随意移动,则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意外伤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性腺容易受到射线损伤,需要进行防护,而性腺又恰好位于穿刺进针的部位.目前,常规防护用具无法在介入术中使用,本研究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可调节的束缚装置及配套的性腺防护装置,解决了介入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张绪平;谢志勇;杜艳霞;田长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4年3月间,经我院术前超声诊断的21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 经手术病理符合193例,符合率91.9%,误诊17例,误诊率8.09%;其中,误诊为子宫腺肌瘤7例,卵巢肿瘤10例.210例中,我们选取均行经腹与经阴道检查的135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单纯经阴道检查符合率为96.29%(5/135),单纯经腹检查符合率91.11%(12/135).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符合率.结论 超声是子宫肌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