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2014年登革热之中医证治

马家驹;王玉光;谭行华;郭玉红;刘清泉;李士懋

关键词:登革热, 疫疹, 中医证治, 败毒散, 清瘟败毒饮
摘要:2014年广东地区登革热爆发流行,中医药积极参与当地的登革热诊治。笔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对登革热患者进行查看并参与部分患者的诊治,结合相关资料对登革热的中医证治提出几点思考:登革热的命名尚不统一,称为“登革热疫”较“温疫、疫疹”等更为合适,亦可与传统命名如“暑温、湿温”等相结合或并列;登革热患者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腻等,夹杂湿邪,与当地湿热气候相关;登革热初起多有类似于表证症状,如恶寒、头身痛、无汗等,但实无表邪,并非伤寒,因此不当辛温发汗解表,而重在透散邪气。治疗应当采用余师愚败毒散之意,去其爪牙,促邪外透。登革热的出血是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初期、极期的出血与热入营血相关,但恢复期的皮肤斑疹考虑是正气鼓舞祛邪外出、气血渐复的表现;中医药参与登革热的治疗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初期中医药介入治疗,促邪外透、去其爪牙,避免轻症转为重症登革热。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卷目次(第1~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从不同观察指标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进展。临床心理量表方面,失眠症显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评分异常,而针灸均表现良好的调节作用;动物神经行为学方面,失眠大鼠显示空间工作记忆功能损害,而针灸均表现良好的改善空间记忆的依据;睡眠机制方面,对失眠症显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以及白介素、前列腺素D2、褪黑素等睡眠因子的异常,针灸均显示良性的调节作用。文献显示针灸治疗失眠症方法丰富多彩,也证明针灸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同时,本文也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值得注意的方面。

    作者:罗本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合临床,刻苦读经典;慎思明辨,直面新挑战

    结合临床读经典,直接关系到中医成才。读经典必须下苦功,而且要带着问题,勤于思考。尤其是在疾病谱改变的今天,中医学面临新挑战,读经典必须重视领会中医原创性思维,尤其是中医辨病、辨证的临床思维,适应社会需求,解决临床新问题,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术进步。

    作者:赵进喜;黄金昶;王玉光;姜苗;肖永华;朱立;贾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析2014年登革热之中医证治

    2014年广东地区登革热爆发流行,中医药积极参与当地的登革热诊治。笔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对登革热患者进行查看并参与部分患者的诊治,结合相关资料对登革热的中医证治提出几点思考:登革热的命名尚不统一,称为“登革热疫”较“温疫、疫疹”等更为合适,亦可与传统命名如“暑温、湿温”等相结合或并列;登革热患者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腻等,夹杂湿邪,与当地湿热气候相关;登革热初起多有类似于表证症状,如恶寒、头身痛、无汗等,但实无表邪,并非伤寒,因此不当辛温发汗解表,而重在透散邪气。治疗应当采用余师愚败毒散之意,去其爪牙,促邪外透。登革热的出血是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初期、极期的出血与热入营血相关,但恢复期的皮肤斑疹考虑是正气鼓舞祛邪外出、气血渐复的表现;中医药参与登革热的治疗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初期中医药介入治疗,促邪外透、去其爪牙,避免轻症转为重症登革热。

    作者:马家驹;王玉光;谭行华;郭玉红;刘清泉;李士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欢迎订阅2015年《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CN 11-5511/R,ISSN 1673-6613)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教授任名誉主编,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任主编。辟有国医传承、博士论坛、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思路与方法、临证经验、药物研究、医案医话、海外中医药动态、综述、政策研究、标准规范指南等栏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模型大鼠行为学能力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四关”组穴的协同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的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关组、合谷组、太冲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阻术后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及孤养法造PSD模型。治疗组大鼠分别使用电针“四关”、合谷、太冲穴治疗,30分钟/次/日,连续21天。采用糖水试验、敞箱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下丘脑区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NE )、多巴胺( dopamine, DA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结果(1)造模后,SD大鼠行为学指标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减少(P<0.01);(2)治疗后,四关组及太冲组大鼠的敞箱试验数据高于模型组(P<0.01),且太冲组直立次数治疗后与空白组无差别,而合谷组基本无变化且治疗后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治疗三组糖水消耗比逐步上升,且合谷组治疗后达到了与空白组无差别的水平(P>0.05);(3)治疗后,四关组及太冲组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太冲组的NE、5-HT含量又明显高于四关组(P<0.05),而合谷组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低于四关组及太冲组(P<0.01)。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及太冲穴均能显著增加P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的增加有关;但四关穴治疗该病的协同效应并不突出,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覃佐爱;薛海兵;吴清明;谭志高;张鹏;叶海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煎煮法提取丹参中丹参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煎煮对丹参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佳工艺。方法以丹参素含量为指标,对丹参进行超声煎煮正交实验,筛选出佳提取工艺条件,并与煎煮提取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超声时间和煎煮次数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而煎煮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佳提取工艺为超声10分钟,煎煮20分钟,煎煮3次。结论所筛选出的佳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在提取丹参中丹参素时,超声煎煮法优于煎煮法。

    作者:杨炳火;夏崇才;周芙琼;胡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黑加仑籽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黑加仑籽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 malonic di-aldehyde, MDA)的影响。方法将实验SD雄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黑加仑籽粉组,灌胃给药8周,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于给药前及给药后定期对SD大鼠血压进行测量,并对给药8周后SD大鼠血浆中的ET-1含量,血清中的SOD活力、NO及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给药8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血压、血浆中ET-1含量、血清中M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 P<0.01),且血清中NO含量及SOD活力明显降低( 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卡托普利组、黑加仑籽粉组的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浆中ET-1含量及血清中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 N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黑加仑籽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作用,推测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通过抗氧化作用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阮洁;赵军;袁圆;李红玲;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海外对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概述

    本文探讨在过去50年间海外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的不同的理论和假说。包括局部机械传导理论、闸门控制理论、神经体液理论、形态奇异性理论和神经节段理论。对每一种理论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讨论与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认为,针灸的作用机制有可能是多种生理过程的综合。

    作者:沈惠军;Man-Chi Wong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从“通调”论治脾胃病经验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又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影响着全身各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人体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脾胃之气的运行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因此,维持其通畅调和的“通调”状态,是脾胃疾病论治的重要内容。附病案1例,患者情怀抑郁食少便燥,渐至进食作噎,舌苔白而燥,脉沉涩。治以理气开郁,养阴润燥,化瘀散结,和胃降逆。方以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而愈。

    作者:张喜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欢迎订购《环球中医药》2014年合订本

    《环球中医药》杂志2014年合订本于2015年2月中旬出版。其中汇集了本刊2014年全部12期302篇精彩文章,约200万字,大16开,980页。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印装精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学术参考书,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环球中医药》杂志2014年合订本每本定价120元。免邮费挂刷投寄。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综合楼203室,邮编100711,收款人“环球中医药杂志社”。请在邮局汇款单附言栏注明2014年合订本。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作者:莫芳芳;马淑然;王乐鹏;李洪娟;马师雷;高思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年征订征稿启事

    《环球中医药》杂志(CN 11-5652/R,ISSN 1674-1749)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张伯礼院士担任总编辑。本刊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本刊科研文章与临床经验文章并重,主要栏目有:论著、中医病案析评、名医心鉴、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英译、述评、综述等。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期128页,每月6日出版。每期定价15元,全年180元。本刊2015年杂志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0-726。破年征订可联系本刊发行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征订征稿启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CN 12-1391/R,ISSN 1673-9043)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0.510

    据2014年9月27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一次发布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环球中医药》核心影响因子为0.510,核心他引率0.83,核心被引半衰期2.6。同期,本刊扩展影响因子0.906,扩展他引率0.9,扩展H指数6(至少有6篇文章被引不低于6次),基金论文比0.466。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减当归补血汤之古今应用分析

    傅青主一生创立妇科方剂良多,其疗效确切者众。加减当归补血汤乃傅青主创立的一首治疗老年崩漏之方剂,查阅近现代医家之应用,不过寥寥数人。故据加减当归补血汤原方下所附傅青主之注解,近现代中医临床大家应用之心得、验案记载及作者临床体会,深感本方乃治疗崩漏又一效方。加减当归补血汤的疗效和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老年血崩之病,本方在临证中适用于气血亏为标,肾精不固为本之证者,对于符合病机者,经过适当化裁,都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晶晶;周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证型与关节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ioid arthritis, RA)蒙医证型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对RA患者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指标进行评分,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证型间关节疼痛、肿胀和压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分高到低依次为: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关节活动度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达干赫依型以关节功能Ⅰ级,协日乌素型以Ⅱ级,齐素协日型以Ⅲ级为多见;晨僵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到短依次为: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时间等症状体征较重,关节功能较差,而巴达干赫依型及协日乌素型者关节症状体征较轻,关节功能较好。

    作者:那仁满都拉;董秋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郭立中从体质辨治失音验案一则

    郭立中教授诊疗疾病时非常注重患者的体质。本案患者素有慢性盆腔炎,属阳虚寒湿体质,值南京及周边冬季雾霾重之时突发咽痛失音。郭师在诊疗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体质特点。诊断上从整体出发辨证察机,不为舌苔黄厚的假象所惑;治疗思路上依次第而进,先专精一处开表达邪治其失音,继以温里扶正驱邪而逐步过渡到治其慢性盆腔炎;处方用药上未按常规宣肺利咽,而是主以半夏散及汤合藿香正气散加减祛其风寒痰湿秽浊之邪,药虽平平,却疗效甚佳。此案鲜明地呈现了中医临床上“痼疾加以卒病”的辨治思路,现将其治疗经过及本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新学;贺晓婷;张瑾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刊“综述”栏目征稿

    《环球中医药》杂志一贯重视综述文章,辟有“综述”栏目。综述是作者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吸收经验、教训,为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充分的准备的过程。可以帮助读者较短时间内了解掌握相关研究课题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前景展望,寻找科研课题的研究线索。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刺双侧天枢穴治疗无痛结肠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天枢穴治疗无痛肠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双侧天枢穴,对照组给予肠镜协助排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治疗后15分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35);治疗后60分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52),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35);治疗后120分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28)。治疗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治疗组的腹胀消失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结论针刺双侧天枢穴对无痛肠镜术后腹胀疗效理想,于针刺后60分钟疗效好,优于对照组。

    作者:阮德锋;邹淑娥;周忠开;张铭慧;杨长图;王曼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