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大血管纤维化探析及活血化瘀中药干预机制

王军;徐阳;矫浩然

关键词:糖尿病, 大血管纤维化, 活血化瘀中药
摘要: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血管纤维化尤其是ToLL样受体作用研究可能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理研究的突破口.中医认为瘀血是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方剂桃核承气汤能明显降低糖尿病鼠大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含量,具备有效的抑制糖尿病大血管向纤维化发展的倾向.对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基础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肿瘤放射治疗后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放射损伤是限制肿瘤靶区照射剂量提高,改善肿瘤控制率的主要瓶颈.如何规避以及减轻放射性损伤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放射性损伤是一个多系统、多因素、多阶段、炎性损伤修复过程.当前药物治疗的单一性以及治疗模式缺少系统性是放射损伤治疗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中医药作为实践医学,其整体观、思辨理论以及中药的多靶点性、复杂性、天然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许多中医工作者在放射治疗临床中做了有益的探索,提示中药可有效减轻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炎症、消化道症状、白细胞下降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毒副反应.尽管确切机理以及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却为放射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中药治疗肿瘤放疗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炯辉;刘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殷克敬教授以针刺循经反应点为主治疗肩周炎经验

    殷克敬教授根据经络理论,以针刺循经反应点为主治疗肩周炎经验,临床中每获良效.结合肩周炎疼痛的部位,用拇指沿相应经脉向上推摸,在络穴和郄穴间常可摸到明显的结节样或条索样的反应点,从该点沿皮下组织毫针平刺,并且循经重按推针.同时结合拔火罐治疗.殷克敬教授应用循经反应点针刺推弩法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为肩周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方法.

    作者:刘玥;颜雪珍;王瑞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丹酚酸B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丹酚酸B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的修复作用,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SCI模型,利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用HE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对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及GFAP和NGF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改善,C、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受损脊髓较模型组有明显修复,胶质细胞增生活跃,损伤周围可见相对完整的神经细胞.从免疫组化的结果来看,各组大鼠的GFAP和NGF均有表达,A组GFAP和NGF阳性细胞面积高于B、C、D组;C、D组高于B组(P<0.01);D组又高于C组(P<0.05).结论 BMSCs移植对损伤后的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丹酚酸B能协同BMSCs促进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作者:王飞;张晓君;岳冀;于大鹏;赵廷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和胃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食欲素 A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食欲素A(orexin A)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和胃安神方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中药组给予和胃安神方水溶液10 ml/k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天后处死并取血浆及下丘脑,采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下丘脑组织orexin A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和胃安神方中药组血浆orexin A含量为(22.35±4.33)pg/ml,模型组为(29.89±3.04)pg/ml,正常组为(21.28±4.02)pg/ml,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胃安神方中药组下丘脑orexin A含量为(21.34±2.94)pg/mg,模型组为(29.75±5.05)pg/mg,正常组为(18.84±3.08)pg/mg,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下调orexin A水平有关.

    作者:黎发根;李绍旦;杨明会;周建平;曹科;刘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刘友章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总结

    刘友章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炎,主张有是证用是药,辨证应先于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不能一味清热解毒;强调肝脾相关,肝病应肝脾同治,健脾固本应贯穿治疗始终;认为用药应当灵活对证,其尤善使用岭南特色药材,如五指毛桃、白背叶根、岗稔根等等,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见解独到,疗效确切.

    作者:邱俊;王超;曹彬;郭亚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随着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优势引起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古籍与近十年的临床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验方与成药、针灸、中药外敷与注射等方面综述了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认为急性痛风属于中医学之痹证;其病因病机为肾虚,湿邪阻滞,热毒攻于手足;以湿热蕴结为主要证型;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方多为四妙散加减;针灸治疗以循经取穴针刺和局部围刺放血为主;中药外敷多以大黄、黄柏等清热泻火解毒药敷于关节痛处;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跃旗;王义军;王磊;邓田莲;陈朝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大血管纤维化探析及活血化瘀中药干预机制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血管纤维化尤其是ToLL样受体作用研究可能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理研究的突破口.中医认为瘀血是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方剂桃核承气汤能明显降低糖尿病鼠大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含量,具备有效的抑制糖尿病大血管向纤维化发展的倾向.对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基础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王军;徐阳;矫浩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穴方法的文献回顾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以下就近6年来有关针灸治疗RA的报道展开综述,主要从针灸取穴的角度分析、归纳和总结,初步探讨针灸治疗RA的取穴规律,发现主要有整体取穴和病变局部取穴之分,其中整体取穴包括取基本穴和辨证取穴,取基本穴又以循经取基本穴和分期取基本穴较特别,在所有取穴中又强调补虚与驱邪的重要性.

    作者:林玉芳;沈红强;王义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穴位注射联合黄芪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黄芪汤治疗肺脾气虚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汤加减水煎口服,并联合参麦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总体疗效及各种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P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疲倦乏力及神疲懒言四个症状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ristol粪便评分、腹痛和腹胀三个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黄芪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昭红;张晟;石拓;石亮;冯云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说文解字》中医药文化考释

    本文试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对<说文解字>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古人丰富的病理知识、药草知识、针灸知识.<说文解字>中列举了各种疾病的名称、症状和医疗、药物方面的资料,反映了上古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繁衍,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榕华;温长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中医食疗学》教学体会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食疗学>的大纲要求、课程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为使<中医食疗学>成为生动有趣、易学易懂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强调了教书育人、上好第一堂课、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对食物的性能与应用及疾病食疗两部分重点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作者:尚云青;杨敏;王玲;俞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拟黄苓泽泻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30例

    目的 观察自拟黄苓泽泻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别嘌醇组各30例,在原有降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中药组予黄苓泽泻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别嘌醇组予别嘌醇片口服,每次0.1 g,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血尿酸水平.结果 中药组和别嘌醇组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低于别嘌醇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苓泽泻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肯定,降低血尿酸作用优于别嘌醇片.

    作者:张有涛;秦泗关;吴晓青;郝立鹏;阳其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概述

    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评价了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结构方程模型把证候看成隐变量,从定量的角度建立模型,验证每一种病的证候是否存在以及证候与四诊信息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还可以分析证候间可能存在的内在结构关系,为中医学者探讨不同的四诊信息在相应证型的重要性,进行病证结合研究,验证各种学说、观点或模型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工具.尽管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四诊信息不规范,医师辨证缺乏共识的情况,但结构方程模型可能是当前证候研究取得实质突破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铁牛;杨晓南;王惠君;于春泉;王泓午;孟静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查找有关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至2012年10月20日.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4个研究(包含1302名受试患者,其中治疗组654名,对照组648名),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各研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提示在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方面,补阳还五汤组优于西药常规治疗手段,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OR=3.39,95%CI(2.43,4.72),P<0.0001]和[OR=2.34,95%CI(1.79,3.05),P<0.0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但由于样本量有限、合格文献质量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文竹;王卫星;张琳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脉血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在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其调脂作用弱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作者:段博;段学忠;王翔燕;徐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何进行疗效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患者血糖的降低.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结合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实现舌脉定量化、客观化,指导临床对于患者舌脉变化的评价.糖尿病所带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能造成某些患者严重生活不便,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有赖于患者的主观感受,但要如何客观的评价,则有赖于症状积分评价.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改变,生活质量评价是其中一个重点,通常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价,包括通用生存质量量表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糖尿病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其发生年限,减少患者病死率也是其临床疗效评价的重点,但目前相关的观察和研究较少.

    作者:乔海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该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进展,发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安全无创伤,易于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并可以早期防治疾病的发展,防止颜面五官畸形以及胸椎代偿性弯曲等后遗症.中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采用的有效手段主要为推拿疗法、推拿配合药物外敷、针灸治疗、小针刀治疗.中医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辨其虚实,施以补泻手法,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运用于小儿斜颈的治疗中.

    作者:刘苇苇;韩世春;孙朦朦;倪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验案1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本病案以干咳为主,咽痒则咳,夜咳加重,大便干,舌苔花剥,为肺阴虚风燥证候,应用滋阴清热、宣肺止咳的治法,采用沙参麦冬汤合定喘汤加减,服药1个多月,3年未复发.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阴虚证候的相关因子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本案例提示滋阴清热、宣肺止咳中药可能对肺阴虚相关的多个炎性因子有调理作用.

    作者:韦衮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有关问题探讨

    自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药介入手足口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病因方面有湿热疫疠和温热疫疠的争论;病机方面有内因是什么,病位在哪里,重症手足口病是否入营血,舌红绛与热入营血判断以及手足口病病邪直中病机的探讨空白等问题存在.为更好预防、治疗手足口病,建立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确定的统一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红蓉;杜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前期患者101例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初步探索不同证候组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中医临床症状采用5级记分法,结合舌脉进行中医辨证,检测不同证候组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及血真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在10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证候分为气阴两虚血瘀证、气虚痰湿证、阴虚证、气滞证,以气阴两虚血瘀证多见.其中气虚痰湿证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个证候组OGTT、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血脂等指标存在一些变化,OGTT血真胰岛素水平差异不大,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以气阴两虚血瘀证多见,气虚痰湿证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上述不同证候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基本相似.

    作者:王景;田国庆;梁晓春;张孟仁;尹德海;朴元林;潘明政;李化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