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R胸部摄影影像质量的分析

钟伟清;刘卫东

关键词:胸部, 影像技术
摘要:胸部摄片是诊断胸部疾病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初诊患者中,根据平片表现可以提出影像诊断者占85%,但传统的X线胸片受各方限制,不能很好的提供一个清晰显示各部位的影像.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CR技术的引入临床,揭示出了一副数字化的胸片影像,拓宽了影像的诊断信息.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尿路造影中立位片的临床应用

    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后加摄尿路立位片,可使扩张的输尿管,特别是扩张远端的病变部位及形态得以清楚显示,从而提高了造影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忠;宁延忠;颜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动物模型,将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探讨早期ANFH的病理变化和MRI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成年新西兰兔36只,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C组为实验组,B组:单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kg/d连续7天,间隔两周再重复一次.C组;马血清与激素共用,先静脉注射马血清10g/kg,间隔2周再重复一次;继之重复B组给药.之后4、8、16、26周后分别从3组随机各取3只,先拍X线平片再进行MRI,然后取双侧股骨头做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兔股骨头第8周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对应病理改变为骨髓水肿,骨髓腔内少量出血和少量骨细胞坏死.16、26周T1WI信号强度增高,病理显示骨髓脂肪细胞肥大并融合成大泡状,大量骨细胞坏死,骨小梁变细、中断.16、26周兔股骨头X线平片示骨质稀疏,骨小梁模糊.C组上述变化较B组显著.结论:1.采用马血清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共用,比单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更易诱导出较典型的ANFH动物模型.2.MRI能够较全面反映早期激素性ANFH的病理变化.

    作者:谢海柱;王滨;孙西河;王亦进;郭文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R胸部摄影影像质量的分析

    胸部摄片是诊断胸部疾病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初诊患者中,根据平片表现可以提出影像诊断者占85%,但传统的X线胸片受各方限制,不能很好的提供一个清晰显示各部位的影像.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CR技术的引入临床,揭示出了一副数字化的胸片影像,拓宽了影像的诊断信息.

    作者:钟伟清;刘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开设放射治疗技术专业之实践

    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历程,已成为临床医学诊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放射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级(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相继开设了放射治疗科室,使临床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但是,我国在放射治疗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放射治疗技术的人才培养,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而在国外以及港台等发达地区放射治疗技术的培养机制早已建立的比较完善.我们在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开办放射治疗技术专业的实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供探讨和商榷.

    作者:王兴武;李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价值

    本文报告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PA的诊断价值及其扫描技术.

    作者:程传明;陈萍;吴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矫形支架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应用及X线观察

    1 材料与方法本组104例患儿年龄1~3岁,共179例髋经X线拍片确诊为先天性髋脱位,其中男20例,女84例,男、女之比为1:4.2.104例患儿分为两组: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固定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1例103髋.石膏外固定组(以下简称对照组)43例76髋.

    作者:徐丽辉;王林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即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平均13.5%,多发生于动脉血管鞘拔除后,包括巨大血肿1000ml[1].腹股沟部位穿刺合并症的判断处置很困难,发生血肿的比例高达20%[2],但我科自2001年~2002年冠脉介入100余例,,主要通过操作中准确定位,合理选择导管鞘,带鞘病人妥善安置及术后病人的护理干预,无血肿发生.

    作者:王学群;田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肾囊肿32例疗效观察

    超声显像诊断肝肾囊肿极为敏感.近年来,随着超声介入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囊肿硬化治疗术已成为一种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我院进行的32例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方法及疗效,以期同道们参考.

    作者:徐庆玲;于守君;王锡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

    结核性腹膜炎是浆膜结核之一,它是由结核菌引起的腹膜感染,是临床常见的腹膜炎.一般起病缓慢,临床易误诊.我们对我院1996年~2003年经手术及抗痨治疗证实的69例结核性腹膜炎进行总结,探讨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的认识.

    作者:吴艳辉;廖江荣;夏芳;赵远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2060例临床分析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应用临床以来,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提供了一种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经过ESWL治疗尿路结石206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柏桂莲;唐继尧;刘宝林;许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副反应处理

    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虽然大大降低了对比剂的副反应的发生率,但仍有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反应.及时有一定的措施,也无可阻止副反应向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方向发展.因此做为放射医师及护理人员也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使放射科的每个人都能发挥有效的救护作用,及时处理对比剂副反应需要的知识与训练.

    作者:尚慧;石桂华;金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CT表现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与支气管的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大多发生于纵隔,部分在肺内,称为肺囊肿.本文通过对34例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肺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蒋淑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鼠活体脑1.5T1H-MRS技术

    目的:探讨大鼠活体脑1.5T1H-MRS方法及技术参数,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对25只正常雄性SD大鼠进行单体素1H-MRS采用自制的提高信噪比器具,眼线圈,选用PRESS序列,以大脑胼胝体为中心设定感兴趣区,体素用6mm×6mm×6mm与6mm×10mm×6mm两种,比较NAA、Cho、Cr的信噪比及图像质量.5例大鼠在处死60min后作MRS,观测各谱峰的变化.结果:MRS谱图上,脑主要代谢产物NAA、Cho、Cr等谱锋清晰,基线较平.体素6mm×6mm×6mm时主要化合物波谱信噪比显著高于体素6mm×10mm×6mm(P<0.001),图像质量更好.5例大鼠处死后60min MRS,于1.35ppm处见特征性Lac倒置双峰,NAA、Cho、Cr下降不明显.结论:1.5T MR可进行大鼠活体MRS检查,有望用于脑弥漫性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振贤;胡春洪;陈剑华;生晶;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尿道结石1例

    患者男,32岁.曾患右输尿管结石,经我院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后,尿流突然中断,变细,排尿疼痛,遂来我院就诊.尿常规检查潜血++.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形态正常,集合系统显示清晰规整.输尿管不扩张.膀胱充盈,壁光骨,内透声好.于尿道内(前列腺部)探及0.87cm×0.58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图1).超声诊断:①尿道结石;②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服我院中药排石汤3日后,患者小便时解出一黄豆粒大小结石.复查B超:尿道内强回声光团消失.

    作者:杨春霞;王俊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用MRI测量头颅三条径线及岩椎角的评价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为头颅径线和角度的测量提供了很方便的条件,较人体标本[1]X线平片和CT测量有明显优势,现初步介绍如下:

    作者:冯荣平;郑清水;纪志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评价

    CT增强扫描可评价胰腺坏死及受损伤程度,并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炎症进程分期,检出胰腺的坏死和局部并发症.CT严重性指数与胰腺炎病人局部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评价密切相关.

    作者:王韶卿;王世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UTC)是通过检测组织的声学参数来定量描述正常和病理组织的物理特征.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作为UTC的参数,可以识别缺血心肌、顿抑心肌、梗死心肌、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脏移植排斥反应.评价糖尿病、尿毒症引起的弥漫性心肌受累状态,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斑块的成分、乳腺、肝脏、肾脏等疾病.UTC技术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发展潜力.

    作者:谭静;唐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鼻旁窦CT直接冠状位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鼻旁窦CT扫描通常采用横断层面或冠状层面,横断层面扫描较为方便,患者舒适,故此常使用.冠状面扫描,显示鼻腔、侧壁、眶底、筛上颌窦角、前颅窝底和蝶窦顶底壁均较满意.反映鼻腔与鼻旁窦病变上、下方向关系也比较直观,特别是近年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冠状位CT扫描在临床检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吴祥生;陈明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盆巨细胞瘤1例

    患者女,34岁.因右臀部疼痛及肿胀10个月,加重伴右下肢酸胀1周而入院.查体见右臀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各项生化检查正常.

    作者:杨兴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