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检测系统甲胎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黄妩姣;黄宪章;周强;张文;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甲胎蛋白, 比对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取拜尔、德普不同水平的质控物,以及31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强生VITROS ECI、德普immulite-1000仪器及其配套的校准物、质控物和试剂)上进行AF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AFP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检测系统AFP测定结果的信度系数α接近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0.975.以强生VITROS ECI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德普immulite-1000检测系统临床均可接受.结论4个检测系统测定AFP结果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具有可比性.
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目的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90%对亚胺培南敏感;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74%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以下.2株菌(6%)单产ESBL;93%菌株高产AmpC酶,其中19%菌株同时产ESBL.所有菌株blaTEM、aacA4和gyrA基因均为阳性;96%菌株ampC基因为阳性;2株菌同时携带blaPER和blaOXA-23型基因,另有1株菌blaOXA-23基因阳性.结论同时携带b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以及blaPER、blaOXA-23等多种耐药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潘晓龙;周东升;吴祥林;方平;徐元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99例60~75岁无糖尿病史及肾功能损伤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94例无糖尿病史及肾功能损伤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脂蛋白(a)[Lp(a)]及Hcy.并通过Frost法计算出non-HDL-C.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1),并且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Hcy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1),并且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与Hcy无相关性(r=0.281,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清Hcy及non-HDL-C水平是CAD的危险指标.血清Hcy浓度与non-HDL-C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血清Hcy和non-HDL-C与Lp(a)三者同时检测是评价和预测CAD的可信且敏感的指标.

    作者:许翔;陆元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高海拔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DM及其并发症成为DM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通过对生活在海拔2 300 m地区71例2型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宋玉君;祁钊;阿祥仁;王立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 IL-2、IFN-γ、IL-4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ITP患者CD3、CD4、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作者:牛忆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rotis系统在脑脊液蛋白质分析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软件Protis在脑脊液(CSF)蛋白质分析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用散射比浊法平行测定32例患者CSF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白蛋白(Alb)的含量,并利用分析软件Protis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结果正常11例,单纯血脑屏障受损12例,仅有鞘内合成6例,血脑屏障受损伴有鞘内合成3例.结论Protis软件能辅助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结论,其报告方式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直观、系统的辅助诊断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潘秀军;周佳烨;沈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脂检测项目——哪些是有临床价值的?

    心血管病特别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在发达国家中早已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人预计到2020年它也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现在的医学科学技术似乎还无力改变这一趋向.准确地判断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及时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陈灏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配试剂在AVL血气分析仪上测定pH值

    AVL COMPACT系列血气分析仪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在国内拥有较多用户.该类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极为严格,配套试剂国内无生产,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根据血气分析仪基本原理,对试剂的理化特性(pH值、无机离子成分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反复与原装试剂进行对比调整,筛选出较满意的配方,自配出该仪器的试剂.

    作者:陈增强;曾爱兵;黄燕燕;陈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周血胞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胞苷脱氨酶(CDA)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RA活动期、32例RA缓解稳定期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A活性,同时测定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15.36±2.27)U/ml]、CRP[(48.67±22.37)mg/L]和ESR[(86.80±27.63)mm/h]明显高于RA缓解稳定期组[(5.16±1.56)U/ml、(4.83±2.43)mg/L、(14.36±4.11)mm/h]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RA缓解稳定期组外周血CDA活性、CRP和ESR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与CRP、ESR均呈正相关(r=0.538、0.763,P<0.01).结论外周血CDA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RA活动的指标之一.

    作者:蒋培余;何建方;陈士芳;邹伟华;顾金华;马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服用叶酸、维生素B6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6(Vit B6)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脑血管患者8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随机分成叶酸组、Vit B6组、叶酸加Vit B6组和对照组.结果各组在药物使用前、后血清Hcy浓度下降显著,4组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结论Vit B6加服叶酸后明显降低血清Hcy浓度,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预防.

    作者:金万花;赵菊芳;王福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可以发生很强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这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验尤其是其中蛋白质组分的定量及性质异常的分析至关重要,对某些CNS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脓毒症与非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和预后不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甲基化特异性PCR全程易出现的问题与控制措施

    DNA甲基化是高等脊椎动物生物体内酶介导的化学修饰过程,其影响着基因的转录表达,与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DNA甲基化改变是肿瘤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方式之一,它通过基因遗传机制和基因表遗传学机制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相关基因表达异常,造成细胞失去正常的基因调控作用而发生恶变形成肿瘤.而目前对DNA甲基化状态的检测方法不多,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是一种快速敏感的基因甲基化分析方法[1].其可以检测1/1 000等位基因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近于100%.该法灵敏度高,可以进行超微量分析和同源基因分析;检测到的CpG位点不仅仅局限于限制性酶切位点;无假阳性结果;可用于石蜡包埋样品的分析.但其实验过程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其失败,我们为此作了总结并给出相关控制措施.

    作者:冯景;周有利;张吉才;陶建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胆道感染的胆汁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研究

    胆道感染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需作抗菌治疗.而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及细菌的变异,导致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翟海军;文怡;朱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CAI)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留取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CAI病原菌263株,其中排名第1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占64.3%,第2位的是肠球菌,占12.5%.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CAI的菌群分布不断发生变迁,细菌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

    作者:徐志江;徐军;张嵘;陈功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17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性分析.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同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探讨耐药表型与基因组型间的关系.结果117株肺炎克雷伯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严重,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达到43.6%.PFGE将117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3群,各群间相似度为37.3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现象突出,ESBL检出率高.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与PFGE基因分型结果可以表现一致,也可以表现为不同.

    作者:郭强忠;何林;唐曙明;龚文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方法的应用比较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由肝脏大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之一.生理状态下含量甚微,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感染时大量合成,可升高数千倍[1].由于它的升高总是与疾病的变化有关,所以对于它的检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对感染过程与相关疾病的监测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2~4].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CRP含量的方法较多,我们用2种常用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对不同临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CRP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哪种方法更适用于临床.

    作者:何萍;陈向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科患儿使用CD-1700血液分析仪检测中间型细胞镜检的探讨

    目的探讨三分群CD-1700血液分析仪在儿科患儿血常规检查时中间型细胞(MO)镜检复查规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方法收集232例临床血常规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将仪器白细胞分类的MO结果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差异和原因.结果将仪器分类的MO结果分为3组,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比较,MO在<8%时,r=0.804,P>0.05;MO在8%~9.9%时,r=0.796,P>0.05.以上2组标本2种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有良好的相关性.MO≥10%时,r=0.352,P<0.05,2种方法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差,同时该组标本的人工镜检异常结果检出率(15.5%)明显高于前2组(2.1%和1.9%).结论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MO为10%以上时,均应作瑞特染色人工镜检复查,以防止异型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病理性细胞漏检.

    作者:张广慧;赵霞;沈立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感染中的同源性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和神经内科在院内感染中检出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之间是否存在同源性.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病区之间有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株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两病区间铜绿假单胞菌无同源性表现.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无交叉感染的现象.

    作者:华玲;陈世华;朱慧;石磊;谈慧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小板参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观察仪器、性别、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计数值的影响,并观察各种血小板的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血小板与其参数的测定可受仪器、抗凝剂、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脑梗死患者中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显著性改变,而其余仪器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改变.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在某些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测定结果有多种影响因素,在使用这些参数时应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作者:邢辉;吴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健康老人血清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水平

    目的了解上海老年健康人群的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和非老年人群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老年人群作比较.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体外定量检测98名健康老人血清中的NT-proBNP,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结果98名健康老人NT-proBNP(中位值)为53.25 ng/L.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与NT-proBNP的关系较密切.结论60岁以上老人建议界值定为120 ng/L.

    作者:张佳明;俞欢;黄志坚;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