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配试剂在AVL血气分析仪上测定pH值

陈增强;曾爱兵;黄燕燕;陈晓东

关键词:自配试剂, AVL血气分析仪, 标准液
摘要:AVL COMPACT系列血气分析仪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在国内拥有较多用户.该类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极为严格,配套试剂国内无生产,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根据血气分析仪基本原理,对试剂的理化特性(pH值、无机离子成分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反复与原装试剂进行对比调整,筛选出较满意的配方,自配出该仪器的试剂.
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随着AIDS患者的不断增多,国家对HIV的监测越来越重视,对临床实验室检测HIV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实验室应先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再进行确证试验.目前国内实验室用于HIV抗体筛查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各种快速诊断试验.而快速诊断试剂常用的有胶体金、胶体硒的免疫层析法(ICA).为进一步了解这3种方法的优劣,指导临床实验室工作,本研究在3种方法中每种各取2个品牌的试剂对高低值浓度HIV抗体质控血清和58例患者血清进行实验比较.

    作者:彭赛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regucalcin cDNA高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原核表达获得大量人regucalcin(RGN)蛋白.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中扩增RGN全长cDNA,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MD18-T,测序鉴定准确后,进行酶切,将正确的RGN全长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ET42b(+)构建成重组质粒pET42b(+)-RGN.将pET42b(+)-RGN先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再转化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DE3菌株.对转化菌株进行诱导、破菌,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分析,鉴定RGN融合蛋白质表达的正确性.RGN重组融合蛋白经Ni2+亲和层析纯化,达电泳纯.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ET42b(+)-RGN并获得高效表达,RGN重组融合蛋白经异丙基硫化-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结论人RGN蛋白在pET42b(+)原核表达载体可获得高效表达,为进一步了解RGN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抗体的制备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洪;胡亮;倪培华;吴洁敏;赵涵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可以发生很强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这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验尤其是其中蛋白质组分的定量及性质异常的分析至关重要,对某些CNS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FN-γ、IL-6水平变化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CHB患者HBV DNA和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分泌IFN-γ和IL-6的水平.结果CHB患者治疗前PBMC分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分泌IFN-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和P<0.05),分泌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分泌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载量组分泌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γ水平变化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 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CHB患者PBMC分泌IFN-γ、IL-6水平可作为判断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兴祥;陈勇;李晶;姜玉章;刘成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脂蛋白(a)免疫复合物测定的意义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a)[Lp(a)]-循环免疫复合物[Lp(a)-CIC]的水平与血浆脂质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法和酶联免疫分析分别测定38例男性高脂血症患者和38名正常对照者的血脂及Lp(a)-CIC.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和Lp(a)-CI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血浆Lp(a)-CIC水平与LDL-C和Lp(a)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3(P=0.030)和0.735(P=0.000);Lp(a)-CIC与TG和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33(P=0.007)和-0.346(P=0.030).结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存在高浓度的Lp(a)-CIC,其可能与该类人群易发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潘逸茹;薛惠君;龚立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质量改进方案在临床实验室的实施

    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地调查、评价质量体系内每个质量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随着社会、临床医生、患者对实验室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实验室不断向高效率、高效能的方向发展[1].为此,实验室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QI方案,实施改进计划,并对实施活动进行检查、评估,以便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但服务质量没有好,只有更好,实验室只有进行持续的QI(continue quality improvement,CQI),不断提高现有工作流程、服务理念、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患者、社会对实验室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者:宋昊岚;胥劲;周君;贾成瑶;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析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4月从临床上分离的1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结果17株菌中检出TEM基因为8株(47.1%),VIM、OprD2基因均为2株(11.8%),而IMP、SHV、OXA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主要是TEM基因,其次为VIM基因,OprD2缺失阳性率低,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不是单一的.

    作者:张珏;靡祖煌;乔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种消除维生素C干扰的血清尿酸检测方法

    目的利用4-羟基-2,2,6,6-四甲基-1-氧-哌啶(AAQ-2)作为维生素C(Vit C)的熄灭剂,建立双试剂终点法测定血清尿酸(UA),以消除Vit C在UA测定中的干扰.方法采用双试剂终点法测定UA.结果方法重复性:日内相对标准差(RSD)为1.50%、1.37%,日间RSD为1.55%、1.40%;平均回收率:99.34%;本法线性可达50~1 550 μmol/L.结论本方法可消除血清中高浓度Vit C对UA测定的干扰,且适用于自动分析仪.

    作者:刘怀平;庞国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周血胞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胞苷脱氨酶(CDA)活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RA活动期、32例RA缓解稳定期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A活性,同时测定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15.36±2.27)U/ml]、CRP[(48.67±22.37)mg/L]和ESR[(86.80±27.63)mm/h]明显高于RA缓解稳定期组[(5.16±1.56)U/ml、(4.83±2.43)mg/L、(14.36±4.11)mm/h]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RA缓解稳定期组外周血CDA活性、CRP和ESR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A活动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A活性与CRP、ESR均呈正相关(r=0.538、0.763,P<0.01).结论外周血CDA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RA活动的指标之一.

    作者:蒋培余;何建方;陈士芳;邹伟华;顾金华;马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化学法与电极法测定血清钙的方法学对比与评估

    血清钙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生化指标之一.根据卫生部全国质评资料分析,现阶段我国临床实验室开展的血清钙测定主要为化学法[如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法]和电极法.我们对这2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初步评价,并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批准的《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差评估EP9-A指南文件》[1],对这2种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和偏差评估.

    作者:高强;陈立;赵颖;彭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小板参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观察仪器、性别、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计数值的影响,并观察各种血小板的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血小板与其参数的测定可受仪器、抗凝剂、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脑梗死患者中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显著性改变,而其余仪器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改变.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在某些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测定结果有多种影响因素,在使用这些参数时应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作者:邢辉;吴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目的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90%对亚胺培南敏感;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74%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以下.2株菌(6%)单产ESBL;93%菌株高产AmpC酶,其中19%菌株同时产ESBL.所有菌株blaTEM、aacA4和gyrA基因均为阳性;96%菌株ampC基因为阳性;2株菌同时携带blaPER和blaOXA-23型基因,另有1株菌blaOXA-23基因阳性.结论同时携带b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以及blaPER、blaOXA-23等多种耐药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潘晓龙;周东升;吴祥林;方平;徐元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99例60~75岁无糖尿病史及肾功能损伤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94例无糖尿病史及肾功能损伤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脂蛋白(a)[Lp(a)]及Hcy.并通过Frost法计算出non-HDL-C.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1),并且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Hcy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1),并且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与Hcy无相关性(r=0.281,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清Hcy及non-HDL-C水平是CAD的危险指标.血清Hcy浓度与non-HDL-C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血清Hcy和non-HDL-C与Lp(a)三者同时检测是评价和预测CAD的可信且敏感的指标.

    作者:许翔;陆元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功能衰竭患者内源性干扰物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常使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和己糖激酶(HK)法测定葡萄糖.GOD法易受维生素C(Vit C)、尿酸(UA)、尿素(Urea)、胆红素(Bil)、肌酐(Cr)等物质的干扰[1],而对HK法无干扰,本研究以GOD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例进行内源性还原性干扰物质的实验探讨.

    作者:李立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科患儿使用CD-1700血液分析仪检测中间型细胞镜检的探讨

    目的探讨三分群CD-1700血液分析仪在儿科患儿血常规检查时中间型细胞(MO)镜检复查规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方法收集232例临床血常规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将仪器白细胞分类的MO结果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差异和原因.结果将仪器分类的MO结果分为3组,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比较,MO在<8%时,r=0.804,P>0.05;MO在8%~9.9%时,r=0.796,P>0.05.以上2组标本2种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有良好的相关性.MO≥10%时,r=0.352,P<0.05,2种方法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差,同时该组标本的人工镜检异常结果检出率(15.5%)明显高于前2组(2.1%和1.9%).结论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MO为10%以上时,均应作瑞特染色人工镜检复查,以防止异型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病理性细胞漏检.

    作者:张广慧;赵霞;沈立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患者病损部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高危型(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41例CA患者(扁平形16例,乳头形/菜花状25例)病损部位进行HPV16、18型DNA检测,又根据其发病次数分为初发和复发2组,分别有29例和12例,观察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病毒DNA含量及各组间的差异.结果CA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43.90%,与对照组(3.8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扁平形和乳头形/菜花状CA患者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18.75%和60.00%,2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2组间病毒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者HPV16、18型感染率及其DNA含量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5例乳头形/菜花状CA患者的疣体组织阳性率为36%,其表面分泌物的阳性率为52%.结论CA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乳头形/菜花状CA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较扁平形明显升高.CA的复发与否可能与高危型HPV的感染无必然联系.同时检测疣体组织和分泌物的高危型HPV可提高检出率.

    作者:方超平;李紫;张军;张倩;郭品娥;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检测系统甲胎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取拜尔、德普不同水平的质控物,以及31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强生VITROS ECI、德普immulite-1000仪器及其配套的校准物、质控物和试剂)上进行AF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AFP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检测系统AFP测定结果的信度系数α接近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0.975.以强生VITROS ECI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德普immulite-1000检测系统临床均可接受.结论4个检测系统测定AFP结果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妩姣;黄宪章;周强;张文;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脓毒症与非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和预后不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脂肪酶基因启动子250 G/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肝脂肪酶(HL)基因启动子250 G/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71例脑梗死患者和69名正常老年汉族人HL启动子250 G/A基因多态性,探讨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老年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但脑梗死组的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8 6、0.466 0和0.197 2,与正常老年组(0.405 8、0.536 2和0.058 0)相比,AA基因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7±0.32)mmol/L]、载脂蛋白A-Ⅰ[apoA-Ⅰ,(1.18±0.31)g/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1.36±0.22)mmol/L、(1.44±0.22)g/L];而脑梗死组的三酰甘油[TG,(1.57±0.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5±0.81)g/L]则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1.33±0.41)mmol/L、(2.72±0.82)g/L].脑梗死组(GA+AA)型的TG[(1.56±0.56)mmol/L]、HDL-C[(1.22±0.36)mmol/L]、LDL-C[(3.38±0.79)mmol/L]、apoA-Ⅰ[(1.19±0.34)g/L]水平与正常老年组的同基因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HL启动子250 G/A基因多态性对TG、HDL-C、LDL-C、apoA-Ⅰ水平有一定影响,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作者:施金俏;倪培华;郑寿贵;俞北伟;应雅韵;章勇;滕贤麟;徐娇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常规结果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等4种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04年5月期间血常规资料;伤寒患者58例、HFRS患者47例、疟疾患者23例、IM患儿5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对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收集健康成人及儿童静脉血共7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伤寒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嗜酸性粒细胞(EOS)消失;HFRS患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多数病例白细胞分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但是异淋比例多在15%以下;疟疾患者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轻度减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多数病例血涂片可直接找到疟原虫;IM患儿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异淋易见,多数病例异淋比例>10%.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伤寒等4种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杨菊红;胡丽华;李一荣;时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