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驼背畸形矫正术的护理

宋洪翠;张红;仲娜

关键词:驼背畸形, 畸形矫正术, 内固定治疗, 效果满意, 生活质量, 脊柱后路, 护理体会, 钉棒系统, 稳定性, 多节段, 长节段, 重度, 随访, 术后, 手术, 三维, 截骨, 病人
摘要:本院自1997~2006年,采用改良脊柱后路多节段横向截骨、经锥弓根钉棒系统长节段三维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经术后平均5年8个月随访,手术效果满意,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病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诊治孤立性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致关节交锁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半年内反复右膝关节交锁继而膝关节肿胀,交锁症状可自行缓解或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交锁时无酸痛肿胀等征.MRI报告示:(1)右膝外侧半月板后角Ⅱ度变性.(2)右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3)右髌骨下方软组织占位.查体:右膝关节稍肿胀,外旋内收时疼痛,髌内侧可及包块,质软界清,可推动.推入关节可引起关节交锁.

    作者:李伯休;程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2月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65 岁,平均43岁.恶性肿瘤14例,包括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1例,根据Enneking分期均属ⅠA~ⅠB;良性肿瘤4例,包括神经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结果]1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肿瘤均获安全彻底切除,术中出血1 000~5 000 ml.4例术后5~7 d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2例愈合,另2例经后期臀大肌瓣推移覆盖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6年.至目前仅2例脊索瘤术后2年复发.[结论]骶骨巨大肿瘤的骨破坏往往较广泛,盆腔残留间隙狭小,盆腔脏器多有黏连或侵犯,骶骨肿瘤切除术通常有显露困难、出血多、易致大小便功能或性功能障碍和肿瘤不易彻底切除的特点.经前、后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具有骶前显露充分、利于肿瘤完整分离、便于处理血管、利于保护下腹下神经丛等优点.保留单侧S1、S2、S3或双侧S1、S2单侧S3可保全大部分括约肌功能,同时保存大部分下腹下神经丛,可避免性功能障碍.

    作者:王季;蔡郑东;郑龙坡;李国东;傅强;孙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历史的对待伊里扎洛夫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问题

    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通过英文期刊传播到国内,我国学者于1989、1990年从Clin Orthop上看到由伊氏本人撰写的3篇论文,详细介绍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情况(其实,他的第1篇有关骨骺牵伸的文章是1969年发表的,当时国内处于文化大革命混乱时期,俄文期刊在我国因政治原因也停止订用,只有少数几个大学图书馆继续订,但无人再看了),国内《小儿麻痹研究》上也曾摘译刊登过,潘少川在中华外科杂志及中华骨科杂志曾有过专文,作者也发表过引用和论述的文章,可以说国内早在20年前就已推广应用于肢体延长,90年代已用于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1989年作者在亚运村吉林宾馆开儿麻学术会议时,山东的一位代表就曾介绍用骨外固定矫正>120°的膝屈曲畸形.

    作者:李起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目的]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术前肩外展5°(0°~30°),术后肩外展80.6°(5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林浩东;方有生;陈德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锁骨肿瘤切除与重建

    许多良、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可以发生于锁骨,引发骨质的破坏,影响肩胛带的功能.锁骨肿瘤发病率低,外科治疗方法多根据肿瘤的性质、侵蚀范围和功能要求加以选择.然而,近年的锁骨肿瘤外科治疗多为个案报道,肿瘤切除后是否重建以及重建方法的选择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总体回顾锁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就锁骨肿瘤的发病特点、锁骨缺损对功能的影响以及锁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综述.

    作者:郭征;张涌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清浓度对脂肪成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血清,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存在的条件下,对脂肪成体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s,ADA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较为合适的血清浓度.[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颈部脂肪组织,剪碎后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得到脂肪成体干细胞;稳定传代后,分别用含1%FBS和10%FBS的软骨诱导液干预ADASCs 2周,采用MTT检测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比较,应用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利用Leica病理图像软件分析两组间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后的灰度,比较两组细胞分化的效果.[结果]MTT检测显示10%FBS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1%FBS组(P<0.05),两组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并以10%FBS组更为显著;灰度分析提示10%FBS组Ⅱ型胶原表达量高于1%FBS组(P<0.05).[结论]体外研究表明,含10%FBS的软骨诱导液更有利于脂肪成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增殖和分化,这将为作者采用这种新型的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做好前期的准备.

    作者:胡声锁;胡蕴玉;魏义勇;彭华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前路ADS联合后路PRSS应用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弯

    [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矫形治疗僵硬脊柱侧弯畸形.[方法]男6例,女12例;年龄11~18 岁,平均15.2岁,先天性胸腰段侧凸8例,胸段侧凸+胸腰段侧凸9例,其中Luque氏棒后路矫形后翻修1例.均采用前路松解后,进行ADS(anterior derotation spondylodese,ADS)前路矫形,2周后再进行后路PRSS(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矫形.[结果]本组病例获得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随访,其矫形效果满意.术前平均Cobb's角99.4°(70°~110°),术后平均Cobb's角42.4°(30°~64°),平均矫正率57.4%.侧弯(冠状面畸形)矫正效果良好,平背或后凸畸形者与腰椎前凸术后基本达到正常的矢状重建.无明显并发症.仅内固定棒断裂1例.[结论]前后路联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可取得较好的矫正结果.

    作者:庞晓东;叶启彬;匡正达;纪慧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6年间所治疗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7.6岁.均位于股骨下端.MRI分型:Ⅰ型7例,Ⅱ型4例.1例合并病理骨折.治疗方法均采用术前化疗2疗程+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手术+术后化疗.[结果]手术时间为3~4 h.术中出血量为300~500 ml.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11例获得随访10~72 个月,患膝屈曲>110°3例,90°~110°3例,60°~89°4例,<60°1例.下肢等长4例,患肢较健侧短<2 cm 5例,2~3cm 2例.复发1例,转移2例,死亡3例,螺钉松动1例,灭活骨骨折1例.[结论]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肢体长度的保持;严格无瘤及无菌操作、彻底引流、适当延长外固定的时间、功能锻炼时注意保护肢体等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付志厚;宋若先;孙海宁;徐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2例驼背畸形矫正术的护理

    本院自1997~2006年,采用改良脊柱后路多节段横向截骨、经锥弓根钉棒系统长节段三维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经术后平均5年8个月随访,手术效果满意,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病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宋洪翠;张红;仲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穹顶形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介绍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97例,平均年龄52.7岁,平均病程6年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分对比.生物力学研究选用30具正常新鲜成年雄性家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测试载荷-应变变化、应力-强度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轴向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极限力学性能等6项指标,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M-JOA评分平均下降16.79分.优良率达95.9%.生物力学试验显示穹顶形开窗减压组的6项指标接近正常组,与全椎板切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少,对其稳定性影响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艺;陈金传;李钦亮;陈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关节软骨病损的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检查的比较

    [目的]对照膝关节软骨病损的MRI和关节镜表现,评价MRI对早期软骨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共26人27例膝关节,术前常规行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和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 PDWI)2种MRI序列扫描,其中10例加做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3D FS-FSPGR)序列.MRI分级结果并与关节镜下分级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3D FS-FSPGR序列敏感度高,可达96.5%,准确率达95.0%.在敏感度和准确度上3D FS-FSPGR>FSE FDWI>FSET1WI,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上,3D FS-FSPGR的Kappa值达到0.776,一致性极佳,均明显优于FSE PDWI和FSET1WI(P值均<0.01).[结论]3D FS-FSPGR序列能够准确反映软骨病变,并且对于早期的软骨病变亦能较真实体现,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且通过三维重建对软骨病变进行立体定位诊断,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亓建洪;王成虎;朱宝林;张明;张经健;宋洪强;范克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药物治疗进展

    尽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严重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老年人髋部骨折、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4],但是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其长期疗效常见的原因.有报道表明,在接受了全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术后长达25年的随访显示,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在股骨侧是13%,髋臼侧的发生率是34%[5,6].

    作者:张超;汤亭亭;戴尅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广泛的疼痛与发僵,在特殊部位有敏感的压痛点,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等.人们目前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近年来关于FS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者:楚万忠;李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 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eyerding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贾俊峰;赵杰;陈志明;金根洋;袁建东;马辉;连小峰;李忠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石家庄市区1 233名成年人(足母)外翻病因学调查

    [目的]调查普通人群(足母)外翻角度值(hallux valgus angle,HA)及(足母)外翻(hallux valgus,HV)患病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石家庄市区l 233名成年人逐人进行测查.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在调查地居住时间、出现症状年龄、首发症状、加重因素、减轻因素、家族史、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共30项内容.采用量角器外测量法获得HA值.HA>15°确定为HV患者.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男性HA平均值为(8.31±4.93)°,女性HA平均值为(9.72±7.12)°.共发现HV病例98例,患病率为7.95%,男性HV患病率为1.29%,女性HV患病率为11.00%,男女患病率比为1∶8.53.HV出现时间平均22岁.出现症状年龄20~45 岁,平均25岁.HV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占79.6%(78/98).影响HV因素依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遗传、性别、扁平足.影响女性HV的因素依其影响大小依次为:遗传、高跟鞋始穿年龄.HV与鞋跟高度及每日穿鞋时间无关.HV症状加重原因依次为:穿高跟鞋、长时间站立、长时间行走;症状减轻原因依次为:穿宽头平跟鞋、休息、热水泡脚、按摩.[结论]女性较男性易患HV,HV的患病主要与遗传有关,何时开始穿高跟鞋对女性患HV有重要影响.

    作者:吴昊天;张英泽;刘殿武;刘建波;宋朝晖;张奉琪;姚双权;赵立力;唐龙妹;韩长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国人髌腱长度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比较国人正常膝关节与髌骨不稳膝关节的髌腱长度,探讨国人髌腱长度的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43例髌骨不稳患者共49膝(男15例,女28例,6例为双侧髌骨不稳);平均年龄21.4岁(18~28岁);平均身高163(155~173)cm.正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共50膝(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4.2岁(18~35岁);平均身高165(154~177)cm.在屈膝30°X线侧位片上测量髌腱长度、胫骨结节至胫骨平台的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髌骨不稳组髌腱长度为(53.3±2.7)mm,对照组为(47.3+3.3)mm,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Insall-Salvati指数在髌骨不稳组(1.33±0.17)和对照组(1.06±0.14)也具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在髌骨不稳组为(27.8±3.6)mm,对照组为(28.9±4.1)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腱长度过长是髌骨不稳的重要特点之一.联合测量髌腱长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有助于髌骨不稳的诊断.

    作者:谢庆云;李晓华;符培亮;孙久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髋关节术后关节周围大量异位骨化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工人,因车祸伤及双下肢及左髋部半小时入院,入院病人呈急性痛苦面容,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功能障碍.查体:为双股骨中段骨折及左髋关节脱位表现,左髋及双股骨X线片示:左髋关节脱位,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图1),双股骨中段骨折,CT检查证实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入院紧急抗休克,紧急髋关节复位,左下肢胫骨结节牵引固定,右下肢石膏托外固定.

    作者:易显树;蒋第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在人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在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和观察分别及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建立裸鼠荷人骨肉瘤动物模型,分别及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其进行治疗,并设立空白对照.观察瘤体的生长及病理指标.[结果]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分别及联合用药,在一定范围内均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且联合用药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组,抑制率≥59.34%(P<0.05;),凋亡率18.31%(P<0.01).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单独应用均可抑制骨肉瘤瘤体的生长,肿瘤抑制指数分别为84.16%、78.53%;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为明显,肿瘤抑制指数为96.78%.[结论]多西紫杉醇和顺铂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骨肉瘤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在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更强.

    作者:陶海;蔡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选择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缘骨质增生为主要改变的疾病,临床尚缺乏根治措施,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OA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的必要手段.

    作者:翟吉良;翁习生;邱贵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1998年5月以来统计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26例,并将各并发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髌股关节疼痛13例,髌骨骨折2例,术中髌韧带下止点部分撕脱1例,术中髌骨弹响8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髌骨弹响3例,髌骨运动轨迹不良6例(上述各病例之间有重叠现象).[结论]伸膝装置并发症的发生与下肢旋转对线不良、髌骨轨迹处理不当以及股四头肌腱后方软组织结节形成等因素有关,术中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作者:尚延春;陈海龙;王战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