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成;窦霞;尚强;沈莉;毕宇安;萧伟
在中药研究回归整体性、组学学科快速发展和多靶点药物开发的推动下,以中医药整体现为出发点的本草物质组相关理论和方法将促进中医药研发模式的变革.本文针对本草物质组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挑战,提出其基本研究路径以及学说体系构想.
作者:李海燕;郭桢;张继稳;顾景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在多属性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主观与客观权重方法及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主客观结合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方法,结合科研管理绩效评价实例进行了分析与说明,为中医院校科研管理提供了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孙继佳;陆奕宇;苏式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考察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体磨法、气相色谱法,以丹皮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丹皮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纯丹皮酚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丹皮酚混合物.
作者:王正宽;王振中;徐连明;邓彬;万琴;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三七的历代文献记载及本草考证进行了概述,一是三七的发现,二是名称由来,三是原植物的来源情况,四是原产地分析,五是主要功效及应用.
作者:张子龙;王文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编者按:本文是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上所做的主旨报告.报告概要性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传统医药的继承、研究以及推动中医药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建议.全文言简意赅,是新时期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刊在此予以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作者:王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生态养生理论是用生态学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研究人体健康状况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关系的保健养生科学.其核心价值是养心,确定好自已适宜的生态位,促进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杨得坡;冀军锋;黄永平;鲁冰山;梁琳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综述了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彭博;李建荣;贺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HPLC-UV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henomenex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甲醇-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25nm、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237nm、324nm.结果: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检测波长,分别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多指标成分(栀子苷、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等9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4个共有峰,10批热毒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为0.95以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批热毒宁注射液中9个成分的含量均一、稳定.结论:通过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快捷的测定热毒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该方法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全面的反映热毒宁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了热毒宁注射液内在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毕宇安;王振中;宋爱华;刘涛;付小环;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施肥对川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验,田间统计产量,HPLC测定党参炔苷含量、UV测定党参多糖含量.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有机肥以5900kg~7900kg/667m2、尿素28.5kg/667m2、磷肥36kg/~47.5kg/667m2、钾肥21kg~28.5kg/667m2,川党参药材产量高;正交试验以处理组合,氮肥24kg/667m2、磷肥40kg/667m2、钾肥16kg/667m2、栽培密度55560株/667m2产量高,方差分析表明,氮肥、磷肥、钾肥、氮磷互作、氮钾互作及磷钾互作对川党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在施肥水平处理中差异不显著,磷肥能显著提高党参炔苷含量.结论:不同种类肥料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合理的配合施肥能提高川党参的产量和质量.
作者:彭锐;马鹏;孙年喜;李隆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以中医45个口部症状为线索,与西医学中相应症状的名称及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医口部症状的特色在于更重视口腔及其分泌物的气味异常以及唇、齿、龈的色泽的改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牙齿形态、结构、数量等异常认识不够,应借鉴西医学中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到中医口部症状中,以补充和完善中医症状体系.
作者:郑红;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方证结合研究是中医理法与方药之间的桥梁,以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与血虚证的方证关系研究为例探讨方证结合研究的新模式.运用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复制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血虚证的发生发展与外周血各血液成份改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动态变化、骨髓细胞凋亡、CD34+细胞的改变、细胞周期、造血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改变等密切相关.进而从全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3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4个药理水平,从方证到理法的逆向辨证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基本阐明了补血名方四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重构了基于有效成分的新组方,首次发现了果糖和芍药苷的补血活性,研究体现了中医药方证结合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为方剂和证候学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模式.
作者:高月;马增春;梁乾德;刘明;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生物转化已在中药的发酵炮制、中药代谢、有效成分结构修饰与合成中得到了应用.我们以中药甾体皂苷为研究对象,系统进行甾体皂苷的糖基选择性水解、糖基化以及皂苷元的结构修饰,寻找一些特异性微生物和酶,探讨生物转化进行甾体皂苷结构修饰的规律性.这些深入研究可以为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活性中心、进行定向结构修饰、构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聚焦化合物库、进行新药开发目标化合物的产业化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为本草物质资源库和本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马百平;冯冰;黄鸿志;从玉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采用偏小二乘和相似度分析等,探讨中医临床信息的提取和证候的数学模型.以肝炎后肝硬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相似度分析方法对临床表征信息(症状)、生物学指标和证候进行相似性分析;将逐步回归与偏小二乘法相结合,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各证侯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识模型,通过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和预测.相似度分析方法所得证候与临床信息间的相似关系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该技术可简化临床指标数量,为寻找中医证候特征提供简捷、可靠的方法;偏小二乘法提高中医临床生物信息的利用度,并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在中医证候建模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越;苏式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渗透泵技术实现中药复方多组分同步释放的可能性.方法:以六味地黄为模型药物,释放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水溶性成分马钱苷和难溶性成分丹皮酚为指标成分.通过对控释片多种指标性成分释放度的测定,筛选佳处方,并进行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渗透泵技术研制的六味地黄渗透泵控释片可以实现以水溶性成分马钱苷和难溶性成分丹皮酚为指标成分同步释放.结论:通过渗透泵处方与工艺的优化,有可能实现中药复方各指标性成分同步释放.
作者:胡容峰;韩玲玲;彭代银;孙玉亮;苏丹;高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它在评价癌症临床试验、制定卫生政策、评价不良事件、评价依从性、审批药物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
作者:刘为民;何丽云;刘保延;訾明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及去花对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雌性植株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雌性去花后含量明显降低,与雄性植株接近.结论:三者具有相似的季节积累规律,各发育时期含量变化不大.
作者:孟祥才;于冬梅;杨国辉;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常用分类算法对脑梗死的分类预测能力.方法:将反映动脉弹性的6个脉搏波参数加年龄、性别一共8个指标作为每个样本的特征.把样本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分别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贝叶斯(Bayes)、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邻近法(k-NN)、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造分类器,使用各分类器对训练集样本进行学习以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再用测试集测试各个模型的分类准确度.结果:SVM分类器和DT分类器效果较好,准确率超过80%.结论:以反映血管弹性的脉搏波参数结合性别、年龄作为特征并使用SVM或者DT算法来构建分类预测模型,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郭宙;杨学智;司银楚;朱庆文;牛欣;沙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燕窝为宜药宜膳的珍贵药材,其质量与产地和出产环境密切相关.现有的燕窝鉴别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燕窝与其伪品,但无法确定燕窝的基原和产地等质量问题.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即从燕窝中得到高质量的DNA以用于后序的PCR和测序.由于燕窝中存在较多内源及外源性污染,其DNA提取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摆脱燕窝中的唾液酸糖蛋白干扰和外源性DNA的污染.本文针对燕窝DNA提取方法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高盐的SDS裂解燕窝样品,氯仿和CTAB去蛋白,低温异丙醇沉淀DNA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的燕窝DNA提取方法.采用本法得到的燕窝DNA可以成功用于燕窝遗传树的建立,而相关燕窝的基原也从而得到了确定.
作者:林洁茹;周华;赖小平;候雁;冼小敏;陈建南;王培训;周联;董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检测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近红外模式识别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光谱预处理和波长选择方法、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近红外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展望.
作者:吴功煌;史新元;乔延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桂枝茯芩胶囊(精制)的指纹图谱.方法:以Alltima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含0.1%磷酸及5%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含0.1%磷酸及50%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在该指纹图谱测定条件下,所测得的桂枝茯苓胶囊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地反映处方中主要药味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精制)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能够较全面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孙永成;窦霞;尚强;沈莉;毕宇安;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