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双;黄清海;刘建民
目的:探讨吸烟、戒烟与中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对3403例参加北京市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社区人群(42~72岁)进行吸烟、戒烟情况调查.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侧位定位像上,采用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法对T4~L4椎体进行骨折评价.分析椎体骨折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椎体骨折阳性率差异;比较不同吸烟指数、戒烟年限人群的椎体骨折阳性率差异.结果:共有703例研究对象(20.7%)发现1077个椎体骨折,其中T12、T11、L1骨折数量占前3位,1级骨折占92.3%.年龄<65岁的各年龄段人群中,男性椎体骨折阳性率高于女性(P<0.001);年龄≥65岁的男女性间椎体骨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戒烟组椎体骨折阳性率分别为23.3% 、21.8%,均高于非吸烟组(1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吸烟组椎体骨折阳性率分别为19.2% 、27.7% 、23.2%,中、重度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戒烟<5年、5~10年、>10年组椎体骨折阳性率分别为23.1% 、19.9% 、23.1%,其中戒烟<5年组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吸烟指数≥200年支及戒烟5年内的椎体骨折阳性率升高,应加以关注.
作者:史维雅;李凯;程晓光;余卫;袁延楠;李葆青;潘振宇;李功杰;费家勇;白宇翔;张滨;单飞;施裕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第1代320排螺旋CT机和第2代320排螺旋CT机全肝CT灌注成像(CTPI)辐射剂量的差异及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全肝CTPI的7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采用第1代320排螺旋C T机者42例(第1代组),第2代320排螺旋C T机者36例(第2代组).比较两组间正常肝脏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血流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及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radiation dose,ED).结果:两组灌注参数HAF、PVF及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代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ED)值较第1代组明显减小(P<0.01),减小幅度均约46%.结论:第2代320排螺旋CT机能降低全肝CTPI的辐射剂量,同时对灌注参数值无显著影响.
作者:申晓俊;吴东;汤敏;陈财忠;金航;曾蒙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估体质指数(BMI)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肝癌(HCC)38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208例.根据术前BMI,将患者分为3组:BMI<18.5 kg/m2(消瘦)组、18.5 kg/m2≤BMI<25 kg/m2(体质量正常)组、BMI≥25 kg/m2(超重肥胖)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生存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HCC与ICC患者中,消瘦组总体生存率(OS)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HCC患者中,消瘦组累计复发率(CRR)高于其他两组(P<0.001);ICC患者中,3组间C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与HCC患者相似的变化趋势.超重肥胖组与体质量正常组患者OS与C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18.5 kg/m2为HCC患者术后OS及CRR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消瘦的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更低、复发率更高;超重或肥胖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无明显影响.单独应用BMI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存在局限性.
作者:张欣;杨欣荣;周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特发性炎性肌病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IM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以皮肌炎(dematomyositis ,DM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 )多见 ,以肌肉和(或)皮肤损伤为主要特征.DM 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的发生率为19 .9% ~78 .0% [1] ,患者病死率达40% [2 ].
作者:陈思;杨冬;洪群英;许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2018年12月7日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当选为世界心脏联盟(World Heart Feredation ,WHF)常务理事.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收治的57例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动态头颅CT影像学评估,使用影像学软件对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量进行测量.计算硬膜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其演变情况进行随访,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硬膜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2/57)、12.3%(7/57).随访期内[平均(61.1±30.3)个月],7例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前者积液量平均值显著少于后者[(26.4±14.6)mL vs(80.0±52.3)mL,P=0.002)].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脑萎缩程度及腰大池引流史是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男性、高龄为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60岁)、男性、大脑中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与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硬膜下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创宏;孔刚;徐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定量分析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HIE早产儿28例,同时收集45例同胎龄段、同出生体质量的颅脑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进行1 H-MRS扫描,通过GE工作站Functool软件计算得到1 H-MRS图,测量右侧基底节区的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AA/胆碱(NAA/Cho)、乳酸/Cr(Lac/Cr)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HIE患儿与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1 H-MRS中各代谢物比值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1 H-MRS中各代谢物比值鉴别HIE患儿的佳阈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HIE患儿中,右侧基底节区NAA/Cho、NAA/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侧基底节区Lac/Cr高于对照组(P<0.01).右侧基底节区NAA/Cho与NAA/Cr为0.57、1.07时,鉴别HIE患儿与对照组新生儿的灵敏度分别为63.2% 、89.5% 、特异度分别为81.5% 、55.6%;右侧基底节区Lac/Cr为0.09时,鉴别HIE患儿与对照组新生儿的灵敏度为89.5% 、特异度为88.9%.结论:右侧基底节区的NAA/Cho、NAA/Cr、Lac/Cr有助于诊断早产儿HIE,为临床诊断早产儿HIE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沈丹丹;蒋佳珅;贾中正;花烨;葛敏;周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l7细胞)的比率及其相应特异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Treg/Thl7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n=20)、平台期组(n=16)、复发/难治组(n=10),以健康体检者(n=20)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细胞、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变化.结果: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reg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组患者升高(P<0.05);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h17细胞比率与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reg/Thl7比值高于平台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外周血及骨髓中Foxp3和RORγt mRNA的变化趋势与Treg/Thl7一致.MM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与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比值变化一致.结论:MM患者活动期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平衡向Treg倾斜,Foxp3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IL-6、CRP水平与Treg/Th17比值变化趋势一致,可用于预测MM患者预后.
作者:邹健;孙丽华;范小红;孟亚红;王雪莲;化范例;程韵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痛风石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尿酸盐溶解度、离子浓度、结缔组织中因子和蛋白、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等因素与尿酸钠(MSU)结晶的形成、增大密切相关.其中,尿酸盐浓度升高是唯一确定的MSU结晶形成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青;易婷;青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严重肢体损伤常发生于交通、工农业生产等事故中 ,保全肢体是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伤情、医疗技术、经济能力等原因,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法保肢或保肢失败.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 ,我科共收治严重肢体损伤患者100余例 ,其中10例患者保肢失败 ,现对这10例患者保肢失败的原因作一总结 ,以期为临床提供经验.
作者:耿昌年;蔡卫明;朱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磷脂代谢产物,通过激活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S1P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s,S1PRs),参与细胞生长和凋亡、免疫与凝血系统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脓毒症导致的器官衰竭主要与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在炎症环境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S1P可参与调节脓毒症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也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本文通过对S1P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颖勤;钟鸣;诸杜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数量的增加,PTLD发病增加.目前认为PTLD的主要病因是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PTLD包含一系列疾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一旦确诊,应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并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等方案进行治疗.该文旨在总结PTLD治疗方法的进展,为临床上对PTLD患者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PTLD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刘利敏;邓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传统利尿剂联用与不联用托伐普坦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失代偿心衰时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探索托伐普坦对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失代偿期心衰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联用托伐普坦,分为标准治疗组(n=68)及托伐普坦组(n=47).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内记录患者体质量,计算血清渗透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托伐普坦组患者的体质量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托伐普坦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标准治疗组(P<0.01),心衰再住院率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托伐普坦可改善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衰再住院率,不影响患者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作者:郝黎明;李莹;陈建峰;陈义汉;沈运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是一种新兴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可控的射频热量消融气管壁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可减轻气管收缩,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本文就支气管热成形术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毛若琳;陈智鸿;朱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Barthel评分应用于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81例75岁以上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Barthel评分,将其分成3组:<70分组(n=62)、≥70~90分组(n=72)及≥90分组(n=47).比较3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更高、入院时收缩压较低、白细胞计数更多、既往消化性溃疡比例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更高、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更高、消化道出血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90分组和≥90分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Barthel评分小于70分的高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临床转归不佳;这类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应慎重权衡风险与获益.
作者:张高峰;乔祺;许澎;杨怡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immune-media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M-DILI )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较少见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报告我院1例经临床生化检查、肝穿刺活检和随访后诊断的IM-DILI ,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以帮助临床对IM-DILI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激素治疗.
作者:林妹妹;石虹;纪元;沈锡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7-H4和B7-H6蛋白在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卵巢肿瘤标本101例,其中卵巢恶性肿瘤58例、同期卵巢良性肿瘤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和B7-H6蛋白在良性及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分布.采用 χ2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卵巢恶性肿瘤中B7-H4和B7-H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B7-H4和B7-H6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率分别为82.76%(48/58)、79.31%(46/58),在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3.95%(6/43)、16.28%(7/43);B7-H4和B7-H6的表达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7-H4和B7-H6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细胞浆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B7-H4和B7-H6蛋白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组织分型及p53蛋白表达相关(P<0.05).结论:B7-H4和B7-H6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 、发展有关.
作者:章晓洁;李怀芳;初磊;程允;梅丽艳;周士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子宫颈癌外科手术经历了130年的发展历程,手术路径经历了经腹、经阴道,开腹、微创手术,输尿管内侧入路、外侧入路,根治性子宫切除、根治性子宫颈切除,传统根治术、保留神经手术等历史变迁和进化.
作者:臧荣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 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 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 h及溶栓7 d 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 、发病90 d死亡率以及90 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作者:朱建建;李骥;邹丽;樊兴娟;沈海清;单梅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致死率高.由于曲霉菌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被吸入,IA中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常见.然而,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金标准即病理学依据获得困难,IPA的诊断仍具挑战性,尤其是在疾病早期阶段.因此,寻找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IPA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任增花;徐凌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