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文;何卫斌;郝勇
射频Radiofrequency(RF)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很长时间,而此项技术近几年在骨科才得以推广,国内杜氏、侯氏1年前首先引进美国Arthrocare公司的RF系统(冷融切系统),并迅速普及,在骨科界引起震动,为了清楚了解其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其效果,现将有关文献综述介绍.
作者:李作洪;齐志明;王立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伤科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外伤、饮酒、乱用激素药物等原因,发病率日渐上升.
作者:贾恩礼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传代培养时,细胞种植密度对MSCs增殖及成骨诱导分化影响.方法:将第2代MSCs以8×103/cm2、3×103/cm2、8×102/cm2密度接种,分析其生长曲线,并扩增培养18d,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再分析扩增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人骨髓MSCs阴性表达ALP、CD34;在8×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倍增时间40h,18d后细胞数量扩增(51±13)倍;在3×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扩增(28±6)倍;在8×102/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总数仅增加(5±3)倍.在低密度下获得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高密度组,两组细胞均具有成骨诱导能力.结论:种植密度对MSCs增殖有明显影响,快速扩增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宜选择8×103/cm2种植密度.
作者:段小军;周跃;杨柳;林炎水;陈光兴;李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测年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人骨髓MSCs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其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LP)、诱导后骨钙素定量测定.结果:低龄hMSCs较高龄hMSCs体外生长快、MTT、ALP及骨钙素浓度高.结论:h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作者:朱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单建林;赵敏;秦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如何治疗使之尽快恢复下肢功能、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避免2次手术非常重要.目前老年粗隆间骨折常用的经典治疗方法是动力髋螺钉(DHS)、滑动髋螺钉(SHS)、加压髋螺钉(CHS)等,由于是偏心性固定,对不稳定的粗隆下骨折固定稍差,髓内系统生物力学较好,包括髋部髓内钉(intramedullary hip screw,IMHS)、Gamma钉和股骨近端钉(PFN)等.
作者:纪泉;文良元;路奎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取自体腓骨做髓内移植,并利用双钢板、骨栓、螺钉锁定固定,共治疗14例,其中C2型4例,C3型10例,个性化康复方案康复,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4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5.5个月;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2.8%.结论:该法固定牢固,利于病人早期膝关节运动锻炼、骨折愈合和康复,是治疗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蔡建春;赵鹏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兔颈髓急性牵张性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ax和Bc1-2的表达,探讨颈髓急性牵张性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特点.方法:兔颈髓经不同程度轴向牵张损伤后,分别在2、4、8、24和72h处死取材.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以检测Bc1-2和Bax的表达.结果:损伤4h后Bax大量表达,在24h达到高峰,与凋亡细胞的出现基本平行,而Bc1-2仅有少量表达.结论:兔颈髓急性牵张性损伤后细胞凋亡可能是早期主要表现之一.凋亡相关蛋白Bax大量表达,并可能在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伟峰;任先军;邓天琼;梅芳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报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本组43例,平均年龄35岁,均为闭合骨折,其中Hansen-Winquist分型I型2例,II型4例,Ⅲ型19例,Ⅳ型18例.应用带锁髓内钉动力型固定6例,静力型固定37例.结果:43例中41例获得随访,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及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本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稳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于晓光;王士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肘内翻发生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特点.方法:对50例肘内翻进行X线片及术中所见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大多数病例肱骨外髁膨大,内髁变小,滑车萎缩,尺骨鹰嘴窝变浅变形,肱骨远端尺偏、尺嵌及旋转,关节发育不均衡,尚有部分尺骨近端向肱骨尺神经沟方向滑脱.结论: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后由于肱骨远折端尺偏、尺嵌及内旋所引起,与骨骺损伤无关.内翻严重且日久者可造成肘关节的不稳定,关节面的不平衡从而出现肘外侧压痛等症状.宜早期发现,及早手术矫正.
作者:郭跃明;王志远;邹勇根;吉士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板旋转植骨加人工骨移植联合治疗长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12例四肢长管骨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均采用骨板旋转植骨加骨骼生髓内移植联合治疗并随访6~9个月,观察骨愈合时间.结果:1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板旋转植骨加骨骼生移植术不干扰骨折部血运,是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良好方法.
作者:巫伟东;詹伟彦;文永强;潘丽洁;邱华文;黄醒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分类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5月~2003年2月共收治的14例浮肩损伤病例,将浮肩损伤分为3型.A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B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C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本组A型9例,B型3例,C型2例.本组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A型损伤4例,B型损伤3例,C型损伤1例.均只手术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采用AO重建钢板3例,AO锁骨钩钢板3例,克氏针2例.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本组非手术6例,优1例,良5例.手术8例,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浮肩损伤进行分类,有利于浮肩损伤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手术中仅牢固固定锁骨可达到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稳定.
作者:黄长明;陈勇;王建雄;沈瑞群;王剑敏;刘振领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众所周知,脊柱内固定是在棘突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的Berthold Hadra使用钢丝缠绕在相邻的棘突上治疗了1例颈椎骨折患者,开创了脊柱内固定的先河.
作者:王健;瞿东滨;金大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指外展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同侧小指外展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术后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临床应用9例. 结果:随访2年,优7例,良2例.结论:小指外展肌收缩方向与拇短展肌十分相似,移位后可早期作功能训练,并可改善萎缩的鱼际外观,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潮桐;孙永建;谢广中;李敬矿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患.创伤、骨软骨炎、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等均可引起软骨损伤.研究表明[1~3],成年关节软骨修复能力非常有限,直径<3mm可部分或全部修复,直径>4mm不能自行修复.
作者:余方圆;卢世璧;袁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0年7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共计46髋),均采用γ钉内固定,其中,男21例,女25例;左侧18例,右侧28例,年龄30~96岁,平均74岁.按Boyd-Anderson分类:Ⅰ型5例,Ⅱ型21例,Ⅲ型13例,Ⅳ型7例,其中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者39例,合并有同侧肩关节前脱位1例.
作者:孙沛智;窦怀洲;张传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2001年6月因毒蛇咬伤后右手第1、2掌指关节活动障碍8个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不慎被毒蛇咬伤右手虎口,经住院治疗1个月,遗留右手第1、2掌指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黄枢;马金鼎;田佩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3月~2002年12月,对15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0年,平均6.5年,158例病人中126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后凸畸形矫正满意,脊柱高度恢复,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
作者:詹世强;周良安;王义生;马元琛;柯雨洪;廖俊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模拟生理负荷条件下前交叉韧带股骨重建位置的等距特性.方法:7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在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取3点以及胫骨附着区取5点分别钻骨隧道,通过钢丝和等距测量器施加初负荷,检测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胫骨和股骨隧道间的距离变化.结果:膝关节从0~90°屈曲过程中,股骨韧带附着区中点、上点和后点与胫骨附着区5点间呈等距变化,但股骨韧带附着区中点、上点与胫骨附着区5点间距离变化具有组内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骨韧带附着区后点是理想的等距重建点.
作者:徐卿荣;朱振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7例.结果: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3例,良4例,可1例.平均随访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主钉弯曲、断裂和锁钉断裂现象,无感染.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许守辉;林凯;祝静波;张伟国;吕杰;周晓薇;李宏波;卢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的经验.方法: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明确诊断后均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A1型12例,A2型10例,A3型3例).结果: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部位的解剖复位,标准的粗螺钉牢固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江泽文;何卫斌;郝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