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世强;周良安;王义生;马元琛;柯雨洪;廖俊星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伤科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外伤、饮酒、乱用激素药物等原因,发病率日渐上升.
作者:贾恩礼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尺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三棱针加骨圆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36例,论述了尺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采用闭合顺行穿针和开放逆行穿针2种技术的操作,介绍了三棱针加骨圆针固定尺骨骨折的优点.结果:该法治疗尺骨骨折一期骨愈合率92%,肘腕屈伸功能、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优良.结论:三棱针加骨圆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保留了局部血供,一期骨愈合率高,前臂功能恢复好.
作者:靳昭国;王亚军;任伟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脊髓损伤经一侧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复位减压,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和椎弓根钉固定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经一侧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复位或截骨减压,用特制环锯套管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以X线片和CT片分类分型,评估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减压和植重组异体骨融合效果;按Frank分类标准评估脊髓损伤和恢复程度.结果:除A级病人外,其他病人脊髓神经功能均进步1~2级,无感染和断钉病人,脊柱后凸角度矫正后再丢失平均3°;部分病人术后早期对重组异体骨有反应,但几周后可消失.结论:经一侧椎弓根椎体后缘复位或截骨减压,同样可达到较理想脊髓减压效果,经椎弓根植重组异体骨和椎弓根钉固定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李贵涛;徐洪璋;陈锡然;陈造宏;李广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射频Radiofrequency(RF)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很长时间,而此项技术近几年在骨科才得以推广,国内杜氏、侯氏1年前首先引进美国Arthrocare公司的RF系统(冷融切系统),并迅速普及,在骨科界引起震动,为了清楚了解其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其效果,现将有关文献综述介绍.
作者:李作洪;齐志明;王立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的现代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术后X线片均达到解剖复位,并全部骨性愈合.其中1例术后外固定架松动,导致骨折移位,透视下手法复位后愈合良好.结论: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手术损伤轻,不剥离骨折端骨膜,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具有折端纵向加压及延伸作用,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作者:郭中民;王伟;刘煜;张尧;孙海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自1991年5月~2002年3月,作者以传统普通钢板为原材料制做成角钢板,用于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存立;牛高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传代培养时,细胞种植密度对MSCs增殖及成骨诱导分化影响.方法:将第2代MSCs以8×103/cm2、3×103/cm2、8×102/cm2密度接种,分析其生长曲线,并扩增培养18d,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再分析扩增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人骨髓MSCs阴性表达ALP、CD34;在8×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倍增时间40h,18d后细胞数量扩增(51±13)倍;在3×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扩增(28±6)倍;在8×102/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总数仅增加(5±3)倍.在低密度下获得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高密度组,两组细胞均具有成骨诱导能力.结论:种植密度对MSCs增殖有明显影响,快速扩增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宜选择8×103/cm2种植密度.
作者:段小军;周跃;杨柳;林炎水;陈光兴;李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板旋转植骨加人工骨移植联合治疗长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12例四肢长管骨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均采用骨板旋转植骨加骨骼生髓内移植联合治疗并随访6~9个月,观察骨愈合时间.结果:1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板旋转植骨加骨骼生移植术不干扰骨折部血运,是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良好方法.
作者:巫伟东;詹伟彦;文永强;潘丽洁;邱华文;黄醒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指外展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同侧小指外展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术后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临床应用9例. 结果:随访2年,优7例,良2例.结论:小指外展肌收缩方向与拇短展肌十分相似,移位后可早期作功能训练,并可改善萎缩的鱼际外观,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潮桐;孙永建;谢广中;李敬矿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众所周知,脊柱内固定是在棘突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的Berthold Hadra使用钢丝缠绕在相邻的棘突上治疗了1例颈椎骨折患者,开创了脊柱内固定的先河.
作者:王健;瞿东滨;金大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2001年6月因毒蛇咬伤后右手第1、2掌指关节活动障碍8个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不慎被毒蛇咬伤右手虎口,经住院治疗1个月,遗留右手第1、2掌指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黄枢;马金鼎;田佩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患.创伤、骨软骨炎、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等均可引起软骨损伤.研究表明[1~3],成年关节软骨修复能力非常有限,直径<3mm可部分或全部修复,直径>4mm不能自行修复.
作者:余方圆;卢世璧;袁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7例.结果: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3例,良4例,可1例.平均随访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主钉弯曲、断裂和锁钉断裂现象,无感染.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许守辉;林凯;祝静波;张伟国;吕杰;周晓薇;李宏波;卢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测年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人骨髓MSCs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其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LP)、诱导后骨钙素定量测定.结果:低龄hMSCs较高龄hMSCs体外生长快、MTT、ALP及骨钙素浓度高.结论:h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作者:朱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单建林;赵敏;秦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方法:对2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4例中优12例,良10例,差2例,总优良率91.67%.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7.5周.结论: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应用橄榄针穿针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成永忠;温建民;赵勇;桑志成;蒋科卫;刘庆生;张连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类型及其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2年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46例,分别应用髋臼钢板8例,加压螺钉17例,髋臼钢板联合加压螺钉19例,钢丝2例.结果:46例随诊13~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终结果优23例,良16例,可7例,优良率84.8%,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可概括为髓外固定如髋臼钢板固定,髓内固定如加压螺钉固定.髓内、外相结合固定以及骨盆相关骨折的内固定.内固定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及患者全身状况.
作者:罗志平;边子虎;黄大江;饶海群;刘思海;谢建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与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手术方法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锁定钢板治疗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方法组,治疗组的满意率87.5%~76%,断钉断板率<16%,感染率<8%,肩峰撞击<20%,四部分骨折肱骨头坏死率33.3%~60%,P<0.05.结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法多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一种创新、优异的方法.
作者:张磊;杨海涛;曹前来;翟伟韬;徐龙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0年7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共计46髋),均采用γ钉内固定,其中,男21例,女25例;左侧18例,右侧28例,年龄30~96岁,平均74岁.按Boyd-Anderson分类:Ⅰ型5例,Ⅱ型21例,Ⅲ型13例,Ⅳ型7例,其中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者39例,合并有同侧肩关节前脱位1例.
作者:孙沛智;窦怀洲;张传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取自体腓骨做髓内移植,并利用双钢板、骨栓、螺钉锁定固定,共治疗14例,其中C2型4例,C3型10例,个性化康复方案康复,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4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5.5个月;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2.8%.结论:该法固定牢固,利于病人早期膝关节运动锻炼、骨折愈合和康复,是治疗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蔡建春;赵鹏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带棘突钛钉腰椎螺旋CT三维测量(SCT-3DM)引导经腰椎弓根手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取成人腰椎干骨标本(L1~L5)10具,沿棘突髓腔插入钛合金定位钉(针尾外露):行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资源图像输入AW4.0工作站做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重建,测量根针距(PND)、根轴距(PAD)及SSA角的矫正角(PRA)、根轴角(TSA);并将10具标本做实体解剖观察,对照两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临床应用三维重建椎体显示后部分结构,以横突平分线和上关节突外缘线为坐标,显示位于根针距、根轴距、矫正角及根轴角(TSA)方向的椎弓根后缘坐标点.结果:三维测量结果与实体解剖测量比较呈高相关性(γ>0.99),临床应用经椎弓根手术20例,有效性为100%.结论:经棘突钛钉定位及SCT-3DM可有效地指导经腰椎弓根定位手术.
作者:张德;方先来;孟志华;黄耀斌;潘高升;石广兴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