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昭国;王亚军;任伟梅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传代培养时,细胞种植密度对MSCs增殖及成骨诱导分化影响.方法:将第2代MSCs以8×103/cm2、3×103/cm2、8×102/cm2密度接种,分析其生长曲线,并扩增培养18d,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再分析扩增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人骨髓MSCs阴性表达ALP、CD34;在8×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倍增时间40h,18d后细胞数量扩增(51±13)倍;在3×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扩增(28±6)倍;在8×102/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总数仅增加(5±3)倍.在低密度下获得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高密度组,两组细胞均具有成骨诱导能力.结论:种植密度对MSCs增殖有明显影响,快速扩增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宜选择8×103/cm2种植密度.
作者:段小军;周跃;杨柳;林炎水;陈光兴;李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报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本组43例,平均年龄35岁,均为闭合骨折,其中Hansen-Winquist分型I型2例,II型4例,Ⅲ型19例,Ⅳ型18例.应用带锁髓内钉动力型固定6例,静力型固定37例.结果:43例中41例获得随访,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及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本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稳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于晓光;王士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伤科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外伤、饮酒、乱用激素药物等原因,发病率日渐上升.
作者:贾恩礼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 )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b( FS+bFGF+bBMP)、对照组b1 ( FS+bBMP)、对照组b2 ( bBMP)、实验组r( FS+bFGF+rhBMP-2)、对照组r1( FS+rhBMP)、对照组r2(rhBMP)、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采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1、对照组b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0.01);在以rhBMP-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1、对照组r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以FS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bFGF可明显增强BMP的骨诱导活性.
作者:雷伟;崔赓;胡蕴玉;李洁;吕荣;丛锐;靳小兵;汪培铭;杜俊杰;吕昌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的现代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术后X线片均达到解剖复位,并全部骨性愈合.其中1例术后外固定架松动,导致骨折移位,透视下手法复位后愈合良好.结论: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手术损伤轻,不剥离骨折端骨膜,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具有折端纵向加压及延伸作用,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作者:郭中民;王伟;刘煜;张尧;孙海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众所周知,脊柱内固定是在棘突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的Berthold Hadra使用钢丝缠绕在相邻的棘突上治疗了1例颈椎骨折患者,开创了脊柱内固定的先河.
作者:王健;瞿东滨;金大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测年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人骨髓MSCs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其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LP)、诱导后骨钙素定量测定.结果:低龄hMSCs较高龄hMSCs体外生长快、MTT、ALP及骨钙素浓度高.结论:h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作者:朱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单建林;赵敏;秦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分类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5月~2003年2月共收治的14例浮肩损伤病例,将浮肩损伤分为3型.A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B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C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本组A型9例,B型3例,C型2例.本组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A型损伤4例,B型损伤3例,C型损伤1例.均只手术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采用AO重建钢板3例,AO锁骨钩钢板3例,克氏针2例.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本组非手术6例,优1例,良5例.手术8例,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浮肩损伤进行分类,有利于浮肩损伤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手术中仅牢固固定锁骨可达到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稳定.
作者:黄长明;陈勇;王建雄;沈瑞群;王剑敏;刘振领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患.创伤、骨软骨炎、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等均可引起软骨损伤.研究表明[1~3],成年关节软骨修复能力非常有限,直径<3mm可部分或全部修复,直径>4mm不能自行修复.
作者:余方圆;卢世璧;袁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类型及其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2年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46例,分别应用髋臼钢板8例,加压螺钉17例,髋臼钢板联合加压螺钉19例,钢丝2例.结果:46例随诊13~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终结果优23例,良16例,可7例,优良率84.8%,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可概括为髓外固定如髋臼钢板固定,髓内固定如加压螺钉固定.髓内、外相结合固定以及骨盆相关骨折的内固定.内固定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及患者全身状况.
作者:罗志平;边子虎;黄大江;饶海群;刘思海;谢建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板旋转植骨加人工骨移植联合治疗长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12例四肢长管骨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均采用骨板旋转植骨加骨骼生髓内移植联合治疗并随访6~9个月,观察骨愈合时间.结果:1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板旋转植骨加骨骼生移植术不干扰骨折部血运,是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良好方法.
作者:巫伟东;詹伟彦;文永强;潘丽洁;邱华文;黄醒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射频Radiofrequency(RF)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很长时间,而此项技术近几年在骨科才得以推广,国内杜氏、侯氏1年前首先引进美国Arthrocare公司的RF系统(冷融切系统),并迅速普及,在骨科界引起震动,为了清楚了解其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其效果,现将有关文献综述介绍.
作者:李作洪;齐志明;王立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的经验.方法: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明确诊断后均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A1型12例,A2型10例,A3型3例).结果: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部位的解剖复位,标准的粗螺钉牢固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江泽文;何卫斌;郝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NH小鼠S180肉瘤细胞移植后肿瘤模型生长特点,以及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70在温和加热(42℃)不同时段表达变化.方法:不同剂量S180肉瘤细胞于NH小鼠背部皮下接种,观察肿瘤组织生长规律,取部分肉瘤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2、4、6、8、10、12h后,进行HSP70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肿瘤发生率100%,不同剂量组的肿瘤生存期限差异有显著意义,肿瘤生长大小无显著差异;对HSPs的免疫组化观察表明:热休克处理后HSP70阳性增强,以6h后明显;8h后细胞发生皱缩、溶解.结论:此模型是HSPs/肽复合物提取、纯化中稳定的动物肿瘤疫苗治疗模型;分离、纯化HSP70时将肿瘤组织热休克处理(42℃)6h即可.
作者:汤宇;崔雪梅;袁玫;卢世璧;黄靖香;孙明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7例.结果: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3例,良4例,可1例.平均随访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主钉弯曲、断裂和锁钉断裂现象,无感染.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非扩髓的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许守辉;林凯;祝静波;张伟国;吕杰;周晓薇;李宏波;卢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尺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三棱针加骨圆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36例,论述了尺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采用闭合顺行穿针和开放逆行穿针2种技术的操作,介绍了三棱针加骨圆针固定尺骨骨折的优点.结果:该法治疗尺骨骨折一期骨愈合率92%,肘腕屈伸功能、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优良.结论:三棱针加骨圆针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保留了局部血供,一期骨愈合率高,前臂功能恢复好.
作者:靳昭国;王亚军;任伟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2001年6月因毒蛇咬伤后右手第1、2掌指关节活动障碍8个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不慎被毒蛇咬伤右手虎口,经住院治疗1个月,遗留右手第1、2掌指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黄枢;马金鼎;田佩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2年收治的62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随访22~96个月,按照Harris[1]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显示,本组优良率为83.9%.全髋置换组明显优于半髋组,优良率为93.9%,半髋组则为46.2%.结论:(1)在并存症得到控制稳定后,及时地根据病人伤前生活质量来选择全髋或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2)强调术中注意观察及处理麻醉开始、扩髓与灌注骨水泥这三个时段病情的变化;(3)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不适宜牵引.
作者:刘付明;周良安;姜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罗先正男,1930年11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49年考入湖南省湘雅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大学毕业,成为解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科自1999年7月~2003年5月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3例,其中61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郭中民;王伟;刘煜;孙海涛;张尧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