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正伟;姚芳;冯远碧;冯刚;王克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Sj(O)gren综合征(SS)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F-κB在SS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SS患者和8例正常唇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 SS组唇腺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2)SS组唇腺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与浸润的淋巴细胞灶数/4 mm2呈正相关.结论;NF-κB参与调控SS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洁;孙红英;江怡雯;汪群;诸焕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1月对152例直肠癌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结果: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4.6%(7/152).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良好的肠管血运,吻合口无张力及熟练运用双吻合器与正确放置引流管是预防吻合口瘘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晓光;梁正;马涛;张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中早期非手术干预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年1月~2004年12月疗治的194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次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率;肺部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颈椎损伤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往往比较集中,也较有规律,如果能够预防和正确处理则可为治疗、神经功能恢复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熊敏;谭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时手术治疗2种腹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同时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共有36例患者接受了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阑尾切除术((LA)、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肝囊肿揭盖术((LFLC)的同时手术,其中LC+LA 10例,LC+TAPP 12例,LC+LCBDE11例,LA+TAPP 1例,LC+LFLC2例.36例中大于65岁者19例(52.8%),22例(61.1%)合并其它系统疾病.LC+LA、LC+TAPP、LC+LCBDE的手术时间(min)、分别为111.5±40.1119.6±29.0、和185.5±47.6;住院时间(d)分别为7.74±4.3,7.4±2.5,24.8±10.6.5例中转开腹,全部病例治愈出院.除2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同时手术治疗2种腹部疾病安全可行.
作者:谢学羿;林唯栋;林贾颖;温顺前;张小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无创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观察20例应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 h,24 h及72 h的血气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肺功能PEF,FEV1%的变化.与20例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作了对比.结果:无创通气组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PEF,FEV1%)以及心率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O.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凯;朱晔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与45例单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肾功能衰竭者12例,其中氮质血症期7例,尿毒症期5例.经过治疗,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其中40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病死率11.1%.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我院3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831例腹腔镜手术中有3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经开腹处理者5例,占0.27%.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15例,腹壁血管损伤5例,术中、术后出血6例,脏器损伤(膀胱、输尿管及肠管)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3例,盆腔感染4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应该积极预防和作有效处理.
作者:赵立霞;孙金豹;郑淑琴;李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从2001年开始开展了多学科协作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及糖尿病教育工作,本文总结糖尿病教育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代谢控制的影响.
作者:蒋辉;刘泽兰;曹长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小肠移植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Carrel[1]首先报道了小肠移植技术,1959年Lillehei等[2]完成了首例犬小肠移植手术,1964年Deterling[3]首次为人类婴儿进行小肠移植.但由于小肠是体内大的淋巴库且肠腔内富含各种微生物,移植免疫反应远比其他脏器剧烈和复杂,排斥反应的同时常合并严重的肠源性感染,而且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相当困难,所以1980年以前全世界仅施行小肠移植8例,患者全部死于败血症、排斥反应和其他技术问题,长仅存活76d[4]小肠移植的研究因此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以后,肠外营养成为小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花荣;曹晖;吴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运用不同预注剂量哌库溴铵,对肌松起效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肝功能失代偿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27例,Child-Pugh评分7~9分.随机分为3组,肌松药诱导总量均为3ED95剂量的哌库溴铵,其中Ⅰ组用生理盐水预注,Ⅱ组用哌库溴铵的1/10量预注,Ⅲ组则以1/6量预注,4 min后注入剩余量.观察拇内收肌阻滞达90%的起效时间,并评价插管条件和安全性.结果:Ⅰ组起效时间平均为161 s,Ⅱ组缩短到111 s,Ⅲ组至93s,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插管条件3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Ⅲ组发现有2例预注3 min后T1/Tc值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1例下降至85%,另1例降至92%.所有患者预注3 min后均未出现氧饱和度降低和复视、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结论:在肝功能失代偿患者中,谨慎选择适当剂量(3ED95的1/10量)的哌库溴铵预注,可缩短其起效时间,并顺利完成气管插管,降低可能存在的返流误吸风险.
作者:周志坚;李士通;王莹恬;裘毅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粘附分子E-选择素基因外显子3128编码处碱基A/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严重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了解通过该基因型筛选CHD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入选14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其中7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2例为稳定型心绞痛,并入选1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E-选择素基因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CHD组和对照组及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E-选择素A128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差异.CC+AC基因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5.843倍(OR=5.843,95%CI:3.066~11.133).CC+AC基因型的血清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AA基因型(49.9±9.6)ng/ml与(35.3±7.4)ng/ml,P<0.01).结论:E-选择素基因A128C多态性与C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C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姜红;杜明;饶丹;曾秋棠;郭和平;王敏;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乳管镜的检查确认乳腺增生病.方法:对既往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病的31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来加以分析.结果:31例患者的乳管镜下所示均为乳腺增生病的表现,其中3例增生严重,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提示需行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乳管镜对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作者:李吉;章勇;石长清;俞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HL60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L60细胞分化抗原CD11b、CD14和CD68抗原表达,Annexin V/PI染色法测定HMBA对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FCM检测HMBA对于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HMBA作用72 h后,HL60细胞CD11b抗原表达明显上调,表明HMBA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分化;同时HMBA具有很弱的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HMBA作用后HL60细胞被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结论:HMBA对HL60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分化,诱导凋亡不是主要作用机制;HMBA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这种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能是HMBA促分化作用的基础.
作者:陈字;范华骅;孟妍;聂小绚;谢彦晖;谢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分析华山医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13例确诊为ALH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及其转归.结果:本病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红色至褐色的丘疹或结节,无淋巴结受累,通常局限在头面部和颈部.本病容易被误诊,但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包括血管增生、内皮细胞突入管腔以及混合性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对单发损害疗效好,而多发损害则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诊断ALHE是必需的.手术切除的疗效好,但可以复发.
作者:陈连军;杨勤萍;戴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上颌第一双尖牙冠根纵折模型.方法:选择一完整的离体上颌第一双尖牙,经CT断层扫描摄片、CT图像处理、有限元建模,建立了第一双尖牙冠根纵折实验模型.结果:建立了第一双尖牙冠根纵折模型,共有2 433个节点,2 024个三维块单元.结论:将CT技术与有限元法有机结合,可以建成上颌第一双尖牙冠根纵折模型.
作者:陈琼;陈莉莉;俞立英;熊焕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能否转化为泡沫细胞及其在高脂饮食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病变中的分布.方法:建立高胆固醇饮食致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主动脉进行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S-100抗体染色用于鉴定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电镜用于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发现,在正常动脉内膜中,树突状细胞分布极少;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内膜的泡沫细胞富集区域,部分表现出泡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电镜观察发现部分树突状细胞胞浆内见大量脂滴沉积,呈现典型的泡沫细胞特点.结论:树突状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泡沫细胞的一个新来源,这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鸿毓;张红旗;孙爱军;姚康;黄榕翀;陆浩;王克强;邹云增;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3种喉镜手术方法切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33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采用纤维内窥镜、显微支撑喉镜和间接喉镜3种手术方法治疗,统计结果,比较其疗效;以筛选更好的手术方法.结果:纤维内窥镜组有效率96.45%;显微支撑喉镜组有效率97.26%;间接喉镜组有效率87.18%,纤维内窥镜组和显微支撑喉镜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纤维内窥镜组和间接喉镜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种手术疗效不同,临床应用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对于局限性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纤维内窥镜手术可以作为首选,值得推广;对基底宽广的较大息肉患者,应选择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方法为好;间接喉镜手术简便,有特定的手术应用范围,不应完全放弃.
作者:许伟民;顾志明;刘运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与总结H型食管气管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效果;探讨食管气管瘘的适宜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6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经动态食管造影及气管镜等检查证实.3例经颈部切口入路行瘘管修补术,3例经右胸入路修补术.均切除食管气管瘘瘘管,两端分别予间断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仅1例经颈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声音嘶哑,3个月后好转,随访3~5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结论:H型食管气管瘘可用食管造影及气管镜检查来确诊;手术治疗H型食管气管瘘的效果良好.
作者:钱成;徐正浪;王群;谭黎杰;徐松涛;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恶性梗阻腔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6例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02例,转移性肝癌24例.术前对患者行CT或MRI检查了解下腔静脉梗阻情况并记录患者临床梗阻症状.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术后每2个月行下腔静脉造影或CT检查随访支架通畅情况.结果:126例患者置入145个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3±2.1 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2kPa.狭窄段直径由0.3±0.11cm扩张至1.5±0.4 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7.2%.结论: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恶性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清欣;颜志平;王建华;程洁敏;龚高全;钱晟;陈颐;罗剑钧;刘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BI)、对照组(C)、球囊损伤+阿托伐他汀组(BI+A),每组8只.BI组、C组均术后6周内予蒸馏水3ml/kg-1·d-1灌胃,BI+A组予阿托伐他汀10ml/kg-1·d-1灌胃.术后6周用生化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并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厚度及其比例.结果: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球囊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升高、MDA、PIP、ox-LDL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内膜增生被抑制、血清MDA、PIP、ox-LDL水平下降(P<0.05),SOD升高(P<0.05).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可激活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终导致内膜增生,阿托伐他汀对其有抑制作用
作者:崔燕;邱丽;谢春毅;张家美;劳晓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