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悦时;吕传真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7份不同性质的腹水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采用传统腹水鉴别法和SAAG鉴别法进行鉴别并比较.结果:漏出液的SAAG(21.68±4.65 g/L)和渗出液的SAAG(7.01±2.38 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5.28,P<0.01).传统四项鉴别法(白细胞计数、腹水总蛋白、Rivalta试验、比重)中的各单项鉴别符合率分别为69.3%、85.3%、84.0%、84.0%,同时符合传统四项指标的总符合率为46.7%;而SAAG鉴别法的鉴别符合率为96.0%.结论:SAAG鉴别法的鉴别符合率明显高于传统腹水鉴别法;以SAAG法鉴别积液的性质更容易、更准确.
作者:毛维荣;季广厚;卢金环;乔尚平;董艳;杨修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1月~2004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和解放军第149医院1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3例.均为多发伤.左侧膈肌破裂16例,右侧1例,双侧1例.手术经胸6例,经腹切口10例,胸腹联合切口2例.手术行疝回纳、修补膈肌裂口,并处理其它合并伤.结果:治愈15例,死亡3例.1例双侧膈肌破裂患者死于粉碎性肝破裂、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严重的脑外伤;1例死于呼吸、循环等多脏器功能不全.结论:提高认识,正确应用辅助检查,尤其是X线、CT等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复苏、正确处理其他合并伤、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徐善明;陈安清;钮海弟;钟金龙;卢正兴;陈喜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n)和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癌标本43例和非肺癌呼吸科病人19例肺组织中Cpn特异性抗原.结果:肺癌组Cpn抗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癌组中Cpn-Ag阳性率88.4%(38/43),对照组阳性率26.3%(5/19),p<0.0001.结论:肺癌患者易患Cpn感染,Cpn感染与肺癌有一定的关系,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周妍;孙书明;胡志雄;金盈;徐坚;余竹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双纸片协同筛选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仍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40%.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呈现良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均小于36%.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菌株耐药明显升高,经卡方检验示有显著差异(P<0.001),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株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产ESBLs有关.结论:下呼吸道感染应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检测ESBLs.
作者:蔡培泉;王春新;赵寅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以下简CH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由于在其诊断与治疗上有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存在着偏差,以至使得较多的CHF患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病情延误,预后恶化.
作者:朱文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壶腹癌中p57Kip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6例原发性壶腹癌,4例壶腹部腺瘤和8例壶腹部正常组织手术切除标本的p57Kip2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46例壶腹癌的p57Kip2标志指数(labeling index,LI)平均为44.8%±24.6%,明显低于壶腹部正常上皮64.9%±11.3%(P=0.017).腺瘤的p57Kip2 LI平均为62.3%±2.8%,与正常上皮表达相比无显著差异.p57Kip2 LI在淋巴结转移(33.2%vs 57.5%;P=0.001),十二指肠浸润(40.8%vs 59.3%;P=0.04),胰腺浸润(38.9%vs 55.9%;P=0.019)以及高TNM分期(Ⅲ期或Ⅳ期vs Ⅰ期或Ⅱ期,33.2%vs 57.5%;P=0.001)病例中显著降低.Ki-67高表达与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69.7%vs 49.2%;P=0.0012),十二指肠浸润(64.7%vs 42.6%;P=0.006),胰腺浸润(65.8%vs 48.8%;P=0.012),高TNM分期(Ⅲ期或Ⅳ期vs Ⅰ期或Ⅱ期,69.7%vs 49.2%;P=0.0012)呈显著相关.p57Kip2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在壶腹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p57Kip2失活不是一个早期基因事件,而是一个相对较晚的事件,与肿瘤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相关.Ki-67是反映壶腹癌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史亚洲;秦新裕;孙益红;沈坤堂;唐伟;幕内雅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经产妇再次分娩时的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在仁济医院产科分娩且符合条件(下述)的经产妇311例,统计其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并加以分析.结果:经产妇的剖宫产率为29.90%,其手术指征中首位是胎儿宫内窘迫,占13.50%;其次是巨大儿,占6.11%;相隔10年以上再次分娩的经产妇更易发生相对性头盆不称.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是经产妇剖宫产术的首要原因,及时手术是避免围产儿预后不良的重要措施;因巨大儿手术者居其次,对分娩方式应个体化考虑;相隔10年以上再次分娩的经产妇剖宫产率较高,更易因相对性头盆不称而不得不手术终止妊娠.
作者:钟一村;赵爱民;李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肾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4例临床怀疑肾损害的病例分别用美国产BARD活检枪和半自动活检枪行穿刺活检术.结果: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为92.3%(59/64).26例行BARD自动活检枪,成功率为92.3%(24/26),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3.2±4.63 mm,肾小球平均数目为14.8±6.5个,血尿发生率为7.7%(2/26),无包膜下血肿发生.38例行半自动活检枪活检,成功率为92.1%(35/38),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0.7±5.34 mm,肾小球平均数目为8.2±5.94个,血尿发生率为31.6%(12/38),包膜下血肿发生率为2.6%(1/38).BARD活检枪与半自动活检枪相比,在标本长度、肾小球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结论: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BARD活检枪与半自动活检枪相比,更具优势,两者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枫;季正标;何婉媛;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在临床未扪及肿块乳腺原位癌中的外科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4月~2004年8月乳腺外科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原位癌6例.全部病例经美国GE公司生产的平板2000D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并应用定位系统行病灶术前穿刺定位切除.结果:导管内癌4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伴Paget病1例.全部病例术前准确定位,2例行保乳手术,4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合术前病灶穿刺定位切除能发现更多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原位癌,使其得以早期治疗.为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广泛开展保乳手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张亚男;尤承忠;陈卫东;汤文浩;刘万花;郑凯尔;何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成软骨诱导培养条件下,细胞传代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成软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代MSCs成软骨诱导后,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免疫荧光、RT-PCR测定特异性软骨细胞外基质aggreca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成软骨诱导后,第2、4代MSCs表达aggrecan明显较第6、8代细胞高.结论:MSCs很可能由多种形态功能接近,分化潜能有略有差异的细胞组成;在成软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对此传代后成软骨能力减弱.
作者:霍建忠;陈峥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腘动静脉损伤并同侧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腘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者,在修复血管后用以腓肠内或外侧血管为蒂的腓肠肌瓣逆向旋转覆盖外露的腘动静脉,再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果:6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得以保肢.随访0.6~3.2年,患者能正常行走,上下楼梯无影响,患踝跖屈肌力无明显下降,膝关节伸0°,过伸5~10°,屈曲可达90~110°,患者对治疗满意.结论:利用腓肠内(外)侧血管为蒂的旋转腓肠肌瓣覆盖损伤外露的腘动静脉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是处理腘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简单、省时、实用的治疗方法,适合急诊处理,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王明贵;朱庆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鼻窦内窥镜再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体会.方法: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对6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筛窦、蝶窦开放,额窦、上颌窦窦口扩大等修正性手术治疗.结果:复发性鼻窦炎患者35例(55侧)治愈,5例(8侧)症状缓解,24例(46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有20例(40侧)痊愈,4例(6侧)症状缓解.结论:鼻窦内窥镜再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储俊才;何培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医学工作涉及到医师和患者两方面:病人患病求医、去医院就诊,是作为求助者;医师看病和治病,是作为帮助者.这种在医院特殊社会场合中所形成或建立的医师与病人及其家属相互作用的人际交往关系,即医患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指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病人及其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是所有临床工作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季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开展胆道造影技术和其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病史及术前检查结果,对有胆道探查指征病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以明确胆道情况.结果:术中胆道造影共10例,均获成功,术中见2例胆总管扩张(约1.1 cm),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或占位.结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率高,显影清晰,可降低开腹胆道探查率,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
作者:谢岳林;陈贵;黄武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颗牙周骨缺损患牙,其中骨形态蛋白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BMP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GTR组),常规牙周翻辨术治疗10颗(OFD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用SPSS10.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术后P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更为明显,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SBI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X线比较,BMP组牙槽骨密度增加更为明显.结论:骨形态蛋白联合GTR技术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辨术相比,更能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缺损处骨组织修复.
作者:何建明;王慧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术前常规凝血试验(coagulation tests,CTs)预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出血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接受口腔颌面外科大手术的38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术前常规CTs筛选出12例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并匹配24例对照,对两组间出血相关临床事件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输血量进行分析.结果: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为3.10%,其中血小板计数(PC)异常的发生率为2.07%,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的发生率为1.34%,CTs筛选出的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凝血功能异常为1.29%(5/387).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在延缓手术或改变手术方式(66.7%vs.0%,P=0.000016)、术中术后全身使用生物止血剂(58.3%vs.8.3%,P=0.0025)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77±1.37h vs.5.84±2.54h,P<0.01);而在术中因失血引起低血压(16.7%vs.4.2%,P=0.28),因出血再次手术(8.3%vs.4.2%,P=0.56),因出血导致死亡(8.3%vs.0%,P=0.33)及术中失血和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前常规CTs检查不能预测多数和术中出血相关的临床事件的发生,但对术前已有凝血功能异常病史和症状、体征的患者,CTs的结果能反映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对预测可能出现的出血性并发症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纪均;张凌;姜虹;朱也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术中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6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术中处理方法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除采用控制性降低收缩压、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快速静滴等措施外,采取适度的过度通气、迅速扩大骨窗等措施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盲目探查对侧可致增加死亡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应采取过度通气、迅速扩大骨窗等综合措施,不宜盲目探查对侧.
作者:李和平;郗振东;孙红燕;邵连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对13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改良millin前列腺切除手术,其手术要点为前列腺摘除后将膀胱颈部粘膜拉下覆盖缝合于前列腺窝内壁.结果:手术时间50~135 min,平均81.5 min,术中出血50~750 mL平均失血量为150 mL,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70.5 g.平均6.5 d,全部病例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108例获术后随防3~25月,IPSS自术前平均26.8分下降至4.5分,QOL自平均4.5分降至1.2分,平均大尿流率自术前6.8 mL/s升至18.6 mL/s,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该改良术式尽量保留了尿道粘膜的完整、止血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杰;薄隽杰;黄旭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3年间3 479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3 400例同期患者(对照组)的胃镜及病理检查、Hp检测情况,对两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残胃组的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有否胆汁返流及各种残胃病变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残胃组Hp感染率为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P<0.01).(2)残胃患者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低(P<0.01),而不同性别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胃镜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5年、6~10年、11~20年、>20年,残胃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0.74%、32.93%、26.22%、10.89%、1.85%,各时间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BillrothⅠ式Hp感染率(37.62%)高于BillrothⅡ式和Roux-en-Y胃肠重建术式Hp感染率(19.12%、29.24%),3种术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5)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变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8%、61.12%、65.0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6)残胃伴及不伴胆汁返流者Hp感染率分别为7.49%、31.59%,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残胃患者Hp感染率低,且与年龄、手术术式、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残胃患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并选择性的根治Hp.
作者:尹曙明;郑松柏;于晓峰;曹秀英;王根生;项平;徐富星;欧平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剂与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至少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380例,按服用单剂(EH1组,212例)和联合用药(EH2组,168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有效率.单独分析3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EH2组的降压有效率(83.9%)明显高于EH1组(56.6%,P<0.005);EH2组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EH1组(P<0.001);服用单剂降压药物无效而改为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其血压降低均值明显小于改为联合用药的患者(P<0.01);31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压有效率仅为35.5%,并且多为联合用药的患者.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剂药物,单剂药物效果不明显而改为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剂药物增加剂量的效果.
作者:曹悦鞍;龙南展;彭朝胜;毛丽华;王玮;夏菁;臧贵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