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I度拇指缺损的再造

韦兆祥;朱亚平;李欢

关键词:再造拇指, 皮瓣游离移植, 现报告如下, 皮瓣转移术, 修复创面, 显微外科, 外侧皮支, 手掌, 拇指缺损, 肋间神经, 创伤, 手外科, 大鱼际, 吻合, 文献, 手指, 患者, 风险, 成形
摘要:VI度拇指缺损,常合并有大鱼际、部分手掌及手指同时缺损,对这类伤型的修复一直是手外科、显微外科的难题.文献报道多是采取复杂的多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再造拇指,由于创伤大、风险高,常难为患者所接受.自1998年起,我们采用吻合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胸脐皮瓣转移术修复这类创伤,既能再造拇指,又能使手掌成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链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以静脉内溶栓为主的再灌注治疗,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减少梗死的范围,防止左室重塑,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1~3].本文旨在讨论重组键激酶(r-S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动剂(rt-PA)在AMI静脉内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4].

    作者:章之川;任建英;顾逸敏;潘澄;王伟;曹佳齐;苏涛;王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ras癌基因转染后SMMC 7721细胞转移特性的体内外检测

    目的:研究H-ras癌基因与肝癌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将H-ras癌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1,通过对几种转移相关指标的体内外检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转移特性的变化.结果:体外检测显示转染后细胞的粘附、运动能力提高,Ⅳ型胶原酶(cⅣase)的分泌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增加,且上述变化与H-ras基因的蛋白产物p21的表达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裸鼠体内实验性转移试验为阴性结果.结论:H-ras癌基因能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转移表型的产生,提高细胞的转移潜能,但在活体内还受多种正性、负性调控因子的影响.

    作者:汪青;林芷英;冯晓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腔纱布填塞控制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目前有许多药物及方法对控制产后大出血有效,但其仍为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产后大出血主要为子宫性出血,本文旨在探讨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控制严重的产后子宫性大出血.

    作者:陆建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逆行吻合血管法再植末节手指完全离断的体会

    我院自1991年10月至2000年10月,采用先吻合动脉的方法再植末节手指完全离断95例,共101指,成功91指,成功率达90.1%,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源;李国泰;李子金;马利武;张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的肝癌和食管癌病人88例,分成两组:W组(44例)在诱导前硬膜外导管不加药,Y组(44例)则加入0.5%的布比卡因4ml,测定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值.结果:两组的心率和血压在诱导后(插管前)显著降低,Y组尤为显著(P<0.05).插管后Y组血压略有升高,而W组插管后血压明显上升,与Y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前W组的儿茶酚胺显著高于Y组(P<0.05).插管后5min两组的儿茶酚胺都升高,W组尤为明显.插管后1h,Y组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略增加(P>0.05),而W组比插管后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少血浆CA的释放,在保持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能力的同时,控制亢进的反应.

    作者:葛宁花;薛张纲;蒋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声控机械臂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2例

    近年来,微创外科兴起,新的外科手术器械设备应运而生,我科于2000年6月,应用声控机械臂(Aesop;美国Computer Motion公司)辅助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成宝;萧明第;袁忠祥;徐根兴;王利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针斜刺法治疗慢性骨骼肌劳损

    引起颈肩腰腿痛的原因很多,本文针对慢性骨骼肌劳损为主要原因所致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03例,采用对压痛点多针斜刺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米诺环素在治疗急、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有急、慢性之分,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鼻窦炎以流鼻涕、鼻塞、疼痛、发热、中鼻道见到分泌物等为主要特征.引起鼻窦炎病因较多,包括细菌感染因素、变态反应因素、急性鼻炎因素、鼻腔本身病变因素等等,对于细菌感染性鼻窦炎,过去曾试过较多的药物治疗方法,均无十分满意疗效,我科2000年5月~10月应用美满霉素(米诺环素)治疗此类鼻窦炎,取得较好效果,现就其疗效作一分析.

    作者:周旭;吴钦苏;黄凤娥;谢晓凤;王建中;刘光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误诊原因分析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病程长,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桥本氏甲状腺炎大多是全叶病变,双侧腺叶对称性、结节样肿大,实质富有韧性,边界清晰,可扪及双侧腺叶上极,结合免疫和影像学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少数桥本氏甲状腺炎可以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并存,但有时症状不典型,腺叶肿大不对称,一侧结节比较明显,因此易误诊为肿瘤.本院自1989~1998年因误诊而手术治疗的共19例,本文针对误诊的原因作一回顾性探讨.

    作者:张金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研究药物来氟米特(LEF)和阳性对照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科学地评价LEF在治疗RA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50例活动性RA病人随机分入LEF组(24例)和MTX组(26例),分别服用LEF20mg/d+安慰剂(C)和MTX15mg/每周+安慰剂(B)3个月.试验开始4周同时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噁丙嗪.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和试验结束后测定临床指标包括休息痛、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数/指数、关节肿胀数/指数、ESR、CRP、病人/医师评价等.结果:治疗12周后,LEF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00%和83.33%,MTX组分别为96 15%和73 08%(P<0.05).两组病人治疗12周主要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除晨僵外两组间改善值和改善百分率比较无明显差别.LE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MTX组为23.08%(P=0.012).病人对LEF耐受性好,两组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的差异(P=0.043).结论:LEF治疗RA病人12周,其疗效与MTX相似,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

    作者:姜林娣;於强;梅振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97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老年人机体内环境多处于相对退行性改变和不稳定,机体免疫反应能力差,对疼痛感觉迟钝,抗病机能减退,伴发病多,一旦患急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死亡率亦高[1],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院1989~1998年收治9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启民;江文枢;孟刚;潘国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VI度拇指缺损的再造

    VI度拇指缺损,常合并有大鱼际、部分手掌及手指同时缺损,对这类伤型的修复一直是手外科、显微外科的难题.文献报道多是采取复杂的多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再造拇指,由于创伤大、风险高,常难为患者所接受.自1998年起,我们采用吻合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胸脐皮瓣转移术修复这类创伤,既能再造拇指,又能使手掌成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兆祥;朱亚平;李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成为西方国家常见的周围动脉手术.本文通过对颈动脉外科的历史回顾、现状总结和未来展望,着重阐述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治疗问题.

    作者:郭大乔;王玉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联合断流术前后肝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了解联合断流术前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99mTc-植酸钠首次通过法检测门脉高压症患者及正常人的肝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联合断流术前后的肝血流动力学,评价联合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门脉高压症患者有效肝血流量较正常人减少约15%,门脉血流量与肝动脉血流量比值为0.2:0.8,正常人为0.6:0.4;联合断流术后肝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99mTc-植酸钠首次通过法测定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的方法,联合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子昂;顾大镛;吴勃;陈可靖;朱承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2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

    膈肌创伤性破裂临床上较少见,仅占胸腹部创伤的5%左右,由于常合并其它脏器的损伤,给及时诊断带来困难,以致延误治疗.我院自1978年~1998年共收治创伤性膈疝12例,报告如下.

    作者:洪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静脉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维拉帕米对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维拉帕米静脉注射,观察用药后5、10、15、20、30 min心室率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30 min内心室率明显减慢,呈显效2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静脉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曹万才;田艳芳;翟魁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脂血症对血浆t-PA及PAI-1含量的影响

    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直接相关.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高脂血症还可引起凝血因子的改变,以及纤溶活性受损,使血液更易于产生高凝状态,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血栓形成的危险.本文通过检测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的含量,旨在探究高脂血症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蔚;周庭川;童步高;韩琴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诱导室颤间断阻断主动脉后的心肌酶与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常规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阻断灌注晶体、冷血、温血停跳液,本文研究诱导室颤主动脉间断阻断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8例诱导室颤主动脉间断阻断冠脉搭桥术患者为观察组(室颤组),同期10例心脏冷停跳换瓣病人为对照组.测定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30min、60min、90min、术后第1天及第2天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并取左室心肌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循环前室颤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均升高而且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呈正比.术后第1天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达高峰,对照组明显高于室颤组.术后第2天室颤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下降接近体外前水平,但对照组仍不能降至体外循环的前水平,而且为室颤组的两倍.心肌电镜扫描发现室颤组体外循环90min后心肌细胞轻度受损,而对照组心肌缺血60min后就有中度心肌细胞破坏.结论:诱导室颤间断阻断主动脉技术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作者:赵强;王宜青;夏利民;叶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氨力农治疗急性脑梗死

    氨力农是一种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为了观察其疗效,我们对30例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利军;李月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计多或者全部窦房结异常的综合征[1].目前善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我们参照1997年6月在北京制定的标准[2],按照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表现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Ⅳ型:Ⅰ型:单纯而持续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停搏或者窦房传导阻滞;Ⅲ型为慢一快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或者交界性逸搏合并交界性、窦性快速心律失常;Ⅳ型:双结病变.人们往往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归因于冠心病,在治疗时除给予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外,常规给予扩管、降脂、抗凝治疗.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1997年~2000年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常规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并且给予状动脉造影术.这时,这对于正确认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并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汪芳;孙宝贵;温沁竹;何奔;庄亚纯;庄文燕;薛吉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