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陈平
目的:通过TNF-α、IL-6的变化,观察大柴汤对实验性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造模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SIRS模型,分别检测2组大鼠不同时段的TF-α,IL-6水平变化及生存率和死亡率,并比较差别.结果:治疗组的丁NF-α、IL-6水平较造模组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黄汤具有抑制过度炎症反应,改善病情的严重程度的作用.
作者:吴彪;瞿紫微;李晓辉;王春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位居癌症第三位,乙肝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主要诊断方式是影像学、甲胎蛋白和肝脏穿刺活检.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约为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肝癌病情发展迅速,从AFP升高进展到肝癌晚期仅需1年左右,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AFP可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和LCA结合型(AFP-L3).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如肝炎、肝硬化;AFP-L2是胚胎时期胎儿肝细胞内质网核糖体分泌的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也可以见于生殖腺的胚胎源性肿瘤;AFP-L3为肝癌细胞所特有.
作者:金春明;刘广勤;张英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胆囊癌早期无特殊症状,诊断率不高.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基本普及.我院2003-2008年实施LC700余台,术中发现胆囊癌6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胆囊癌术前5例诊断为胆囊结石,1例诊断为胆囊息肉.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6.8岁,50岁以上患者4例.
作者:张世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药物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无法根治糖尿病.近年发现用于治疗病理性肥胖症的Roux-Y胃转流术(GBP)不仅能使体重显著而持久的下降,而且能使大部分2型糖尿病得以治愈.GBP与内科保守治疗优势互补,为广大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冉从和;刘长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见于晚期肺癌、胸膜炎、心功能不全及肝硬化患者川.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压迫症状使病情多样化.穿刺放液有助于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病原,早期、彻底穿刺放液还可以使受压的肺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减轻中毒症状.胸腔闭式引流是经胸壁切口安置胸壁导管以排出气体或液体的外科手术,也用此引流气体或液体.
作者:谢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pancreatic neoplasms,CPN)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据统计不到全部胰腺肿瘤的1% .因胰腺位于腹膜后,囊性肿瘤生长缓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医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CPN得到及时的诊治.我院1999年4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CPN 21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文郁;姜晓峰;林琳;王学范;梁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世纪90年代丹麦医生Kehlet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概念,即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康复的围手术期处理程序.FTS符合社会和医学发展的要求,能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缩短手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2008年1月-2009年10月期我们对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分别应用FTS和对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
作者:刘伟;安杰;侯会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存在较大困难.胰岛素生长因子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转化的关键因素,在肿瘤中,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与GIST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作者:蒋健;陈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制双平片二次内环重建全腹股沟疝修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5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内环重建组35例,平片组45例,疝环充填组45例.对3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内环重建组将一张自行裁剪的10cm×10cm的平片直视下放置于肌耻骨孔的腹膜前间隙,并进行第一次内环重建,加强肌耻骨孔上1/3薄弱区域,封闭肌耻骨孔的缺损;另一张5cm×5cm的平片放置于腹横筋膜之上,并行第二次内环重建,着重加强了精索旁薄弱区域.结果:经对比发现,内环重建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切口下积血/液、阴囊血肿、局部异物感、术后疼痛感、每例材料消耗及复发例数方面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裂开及感染、瘘道形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双平片二次内环重建达到全腹股沟U修补,从手术学和人体工程学理论上,符合全腹股沟肌耻骨孔疝修补,具有可操作性,该方法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何运胜;姜淮芜;刘小波;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eret 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技术的成熟,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评估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对2008年10月-2010年3月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尚鹏;张勇;王建华;王斌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是一种经肛门切除肿瘤的微创保肛手术方法,集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三种技术特点于一身,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经腹手术,较传统的局部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杨华;肖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Modified Kugel疝补片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非常成功.我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1月采用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成人脐疝19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51~89岁,平均年龄65岁.伴有嵌顿者2例(为大网膜嵌顿),疝环直径超3~5 cm者6例.
作者:白明辉;董玉宁;刘建洛;宋剑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C-erbB-2、Ki-67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术中局部切除肿瘤后,送快速病理前,在手术室中采用巴德枪对肿瘤进行核芯针穿刺取材,模拟术前乳腺癌CNB,取得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后,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CNB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手术切除组织的检沏结果对比发现,PR、C-erbB-2和Ki-67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B组织表达的染色强度(数值)整体强于手术切除组织的检测结果(P<0.05),但在定性诊断上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r值=0.8135).结论:CNB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仅可以准确反映乳腺癌肿瘤ER、PR、CerbB-2和Ki-67的定性表达,而且能准确反映乳腺癌PR、C-erbB-2和Ki-67的表达强度.但是,术前CNB标本ER表达强度整体强于术后切除标本,提示采用术前CNB标本检测ER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ER对比的方法评价术前化疗、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ER表达的影响时,应考虑两者之间原本可能存在的差异.
作者:王崇杰;王建丽;牟洁;王燕燕;张凯;高海东;吕翠霞;刘文君;张庆慧;马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直肠前突(rectocele,RC)是目前引起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经产妇、中老年女性,其主要病变是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前壁呈囊袋状突入阴道内形成内疝,国外有学者称为阴道疝.在以顽固性排便报告的病例中,直肠前突发病率占首位,占30.6%~62.0%,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焕丽;范恩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胰腺假GIs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是一种睡熟床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漫性胰腺炎与胰腺外伤.大多数的PPC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PPC需要外科、内镜或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本文对PPC的发病机制、分类及临床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在治疗该病时提供参考.
作者:王惠成;冯毅;代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据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胆道并发症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部分胆道并发症处理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本院或他院施行LC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20例,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董良鹏;秦双;闫争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川.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胃癌晚期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全胃切除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如腹胀、腹泻、营养不良等.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胃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勇;姜若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普外科体格检查中由于某些乳腺疾病的病变部位较深、早期病变体积小等原因导致触诊结果为阴性.并且乳腺病变行乳腺肿块常规切除术后留下的切口瘢痕较大,给女性患者带来巨大的压力.随着超声定位技术在健康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女性乳腺肿瘤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女性乳腺早期病变较小,但病变部位肿瘤的轮廓在超声下也能清楚显示,在临床上一般先借助超声定位,再对定位处的乳腺肿瘤进行精确切除.
作者:宋先旭;娄斌;姜宏春;宋先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腹股沟疝是在后天性腹壁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升高的同时腹横筋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等情况下导致的,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差,身体机能恢复较慢等原因,对传统疝修补术耐受相对较差.现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Lichtenstein术是现代疝修补术的代表,克服了传统术式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采用生物合成材料在无张力情况下修补腹横筋膜,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符合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和生理功能要求.
作者:沈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肝良性疾病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955例连续性肝切除手术病例.结果:955例中主要疾病是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分别占所有良性疾病的44.3%(423例)和27.8%(265例).术中失血<200mL者596例(62.4%),200~400mL者122例(12.8%),401~1000mL者164例(17.2%),>1OOOmL者73例(7.9%).术中输异体血者359例(37.6%),自体血回输者81例((8.5%).手术时间平均(240.6±98.3)min.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3.6±9.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2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并发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手术时间(P=0.004,OR=1.003)和ALB值(P=0.040,OR=0.938),其中手术时间的延长为危险因素,ALB值的升高为保护因素.结论:在重视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和创新手术技术的前提下,能够使肝脏良性疾病的肝切除术保持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低病死率,手术治疗安全可靠.
作者:冯志强;张洪义;黄志强;黄晓强;刘荣;张宏义;肖梅;刘洋 刊期: 2011年第07期